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壮美篇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壮美篇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06年,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启动了“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工程。2018年,曾经的巴音布鲁克镇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现代化“生态小镇”。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200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绿化工程中,使用滴灌技术种植了绿化保护带。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2001年,上海苏州河在三年多的治理后环境提升,沿岸的楼市成为抢手货。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2002年,南沙生态环境改善,守礁官兵与海鸟和谐共处。中新社发 梁利灵 摄2003年,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蒸汽腾腾,为当地提供环保能源。中新社发 黄加法 摄
2018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美丽生态是大国的底色,绿色梦想是时代的命题,生态环境的提升将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图为1990年,广东云霄县农民正在春耕。中新社记者 彭振戈 摄
图为1991年,川藏草原跑马节掠影。中新社记者 刘小军 摄
图为1991年,香山叶红引游人。中新社记者 杨佐桓 摄
1997年,中国成立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藏羚羊数量显著回升。图为2012年,雪山边正在吃草的藏羚羊。中新社发 郭俊锋 摄
2001年,上海苏州河在三年多的治理后环境提升,沿岸的楼市成为抢手货。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2002年,南沙生态环境改善,守礁官兵与海鸟和谐共处。中新社发 梁利灵 摄
2003年,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蒸汽腾腾,为当地提供环保能源。中新社发 黄加法 摄
200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绿化工程中,使用滴灌技术种植了绿化保护带。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2006年,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启动了“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工程。2018年,曾经的巴音布鲁克镇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现代化“生态小镇”。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图为2011年,牧民骑马行进在新疆伊犁河谷披满雾凇的树木之间。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2011年,四川卧龙,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出生的大熊猫转入中型野化培训圈。中新社发 何海洋 摄
2014年,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身披冰凌互斗。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15年,北京居庸关京张铁路,和谐号列车穿过花海。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2016年,祖孙俩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玩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塞罕坝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起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中新社记者
2016年,航拍美丽山村江西婺源县大鄣山乡菊径村。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图为2016年,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市晋卿岛美景。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016年,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已被证实为世界最深的海洋蓝洞。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图为2016年,穿过云雾航拍南京紫金山美龄宫,犹如一串美丽“项链”。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16年,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内的万亩林海五彩缤纷。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2017年,四川犍为,游客乘蒸坐汽小火车畅游油菜花海。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2017年,江苏常州溧阳美岕山上的“树屋”。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2018年,河北廊坊打造“绿化 旅游 生态”综合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生态林。中新社记者 宋敏涛 摄
2018年,三峡蓄水现平湖美景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2018年,四川九寨沟经历震后一年的自然恢复,风景如画。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2018年,引自黄河的凌水让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充满生机,农牧民开始发展野牛养殖与农家乐旅游业。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2018年,江西婺源县篁岭古村的垒心桥横跨在色彩斑斓的山林间。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2018年,夕阳西下的江西南昌象山森林公园,鹭鸟陆续归巢。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2018年,河南济源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在野外生活的猕猴“宝宝”。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2018年,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现“雪域秋景图”。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2018年,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雪色沙海。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图文整理 廖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