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传说中的漂亮姑娘
二战历史喀秋莎火箭炮经典战绩,传说中的漂亮姑娘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伟大胜利。1531门喀秋莎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对付德军的坚固火力点,苏军投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М-31-4火箭炮。这是一种架在地上发射的火箭炮。发射М-30 300毫米火箭弹。为了减少研制难度,М-30是一种超口径火箭弹,战斗部的口径是300毫米,后部发动机的直径只有152毫米。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火箭弹发射药的药量,导致М-30的射程只有2800米。不过М-30火箭弹战斗部装药达28.9千克,比203毫米榴弹的威力还大,可以摧毁战争后期德军的坚固火力点。1944年,出现了采用М-31-4发射架的БМ-30-12 12联装自行火箭炮。БМ-30火箭炮在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俄语:Катюша,俄文罗马化为Katyusha),又译卡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喀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走炮[1],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走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其火箭发射车为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等。
这首歌曲讲述一个叫“喀秋莎”的女孩盼望在苏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故事,是一首抒情爱情歌曲,它开始传唱于苏联女孩为前往战场的红军士兵们送行,而后广泛流传于全军。这首歌曲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在法西斯德国大军压境下,这首歌曲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千百万人把歌曲中的喀秋莎当作栩栩如生的女孩,一个深爱着前线战士的女孩,她执著地等待着那位心上人的来信,甚至有许多苏联红军士兵通过报社给女孩写信,倾诉衷肠。
1941年7月15日,为了挫败希特勒的“闪击战”,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了大规模防御战役。这一天,炮兵上尉费列洛夫指挥一个刚刚组建的炮兵连幵抵前线。这个炮兵连装备了5门新式火炮,这种火炮没有人们熟悉的粗大炮管,看上去像是由一排钢轨组成的铁架子。随着费列洛夫一声令下,5门火炮一次齐射了80发炮弹,一举撞毁了德军的一列军用列车和铁路枢纽站。这种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会双方的女兵惊诧不已,与传统火炮相比,这种火炮独具特色:炮弹发射时间后喷出明亮的火焰并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而且发射速度极快,火力威猛无比,在短短的10秒左右将80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的阵地上,打得德军惊慌失措,损失惨重。以后每当听到这种可怕的啸叫声时,德军心里思是充满了恐惧,赶紧设法寻找最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并称这种炮为“鬼炮”。
而苏军士兵们却十分宠爱它,战斗结束后纷纷围上来想瞧个仔细。但出于保密的原因,就连操纵它的炮手也搞不清楚它的名字,只发现炮车上有一处印有俄文字母K(俄语音“喀”),于是就用苏联歌曲中的一位漂亮姑娘的名字为它命名,亲切地称呼它为“喀秋莎”。从此,“喀秋莎”火箭炮的美名如传说中的漂亮姑娘一样被广为流传。
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伟大胜利。1531门喀秋莎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对付德军的坚固火力点,苏军投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М-31-4火箭炮。这是一种架在地上发射的火箭炮。发射М-30 300毫米火箭弹。为了减少研制难度,М-30是一种超口径火箭弹,战斗部的口径是300毫米,后部发动机的直径只有152毫米。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火箭弹发射药的药量,导致М-30的射程只有2800米。不过М-30火箭弹战斗部装药达28.9千克,比203毫米榴弹的威力还大,可以摧毁战争后期德军的坚固火力点。1944年,出现了采用М-31-4发射架的БМ-30-12 12联装自行火箭炮。БМ-30火箭炮在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等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苏联总共生产了2400门БМ-8系列,6800门БМ-13系列和1800门БМ-30系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的火箭炮都是БМ-13。苏联红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