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美丽公路介绍:那里的公路叫美丽
怒江美丽公路介绍:那里的公路叫美丽从昆明长水机场租车,直接上路,算算这些年,除了在成都租车多,剩下再多的就是昆明了,从昆明机场、昆明站、昆明南站租车去过石林、去过元阳梯田、去过建水、去过西双版纳、去过抚仙湖、去过大理、去过丽江、去过泸沽湖、去过罗平、去过腾冲、去过梅里雪山、去过西双版纳、去过普者黑、去过琅勃拉邦,再加上这次去怒江,除了德宏州外,差不多算是把云南大致转完了一圈,顺道还从磨憨口岸出境,去了趟老挝。云南的高速公路其实严格来说算不了真正的高速公路,弯道太多太急,连续S弯只是小场面,连续反向发卡弯才是正常操作,车速只要一块,再加上租车行没有职业道德给的车况不好,经常感觉自己在高速上会被离心力甩出去。而且, 昆明 附近的路况还不算最复杂和困难的,要是去了更偏远一点的山区,那才是真正的车技考验,有的连续急路段感觉跟赛道都差不多了,然后便拉上好友,开始了这段旅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时光飞逝,在这两三年中,神秘纹面女所在的
认识怒江,一天一点爱恋几年前的一天,一位在网上认识了许久却一直没有见面的朋友,给我发了一张十分网红的照片,一条巨龙似的大江从苍茫、高耸的群山中奔腾而出,另一条蜿蜒起伏一看就是基建狂魔最新杰作的公路,沿着碧蓝的江水,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向着大山深处的秘境之地反向奔腾而去。
只是这张照片里有太多人工P图的痕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蓝天是后期,碧水也是后期,青山还是后期,完完全全是一张领导办公室秘书的不专业作品。不过,即使是这样,还是能够感受到这条江( 怒江 ),这座山(高黎贡山),还有这条路(美丽公路),组合在一起时,那种惊心动魄的美。
这条被简单直白地命名为“美丽”的公路,实际上是新219国道的一段,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 泸水市的六库镇,一路沿着 怒江 反溯至上游的 丙中洛 镇,全长286.68公里,又发又顺,寓意不能再好了。
顺便说一下,原来 中国 距离最长的公路是318国道,从 上海 市人民广场出发,到 西藏 聂拉木 县 樟木 镇 友谊 桥为止,全长5476公里,而老的219国道也叫作 新藏线 ,起点是 新疆 喀什 的 叶城 县,终点是 西藏 日喀则 的 拉孜 县,全长2140公路,不过在国家道路交通规划中,新的219国道那可不得了,在老219国道的基础上,往北一直延伸到 新疆 阿尔泰 地区的 喀纳斯 ,往南一直延伸到 广西 的 东兴 市,全长10065公里,建成之后将一举取代318国道,成为 中国 距离最长的公路,也必然会成为自驾一族的终极梦想。
美丽公路即219国道六库- 丙中洛 路段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往北延伸到 西藏 的察瓦龙和 察隅 ,令越野一族趋之若鹜的“丙察察”也将成为历史,所以想要去挑战丙察察的朋友们,要趁早了,跟基建狂魔比速度,稍微慢一点,那就是“天堑变坦途”一路都是柏油路的结果。
回到那位认识了很久却一直没能见面的朋友,在给我发了这张照片之后,就一直鼓动我跟他组队去刚刚通车的美丽公路撒野,看看那里美丽的山水,看看人神共居的 丙中洛 ,看看超级秘境的独龙江。
我说好啊,过年后稍微暖和点儿就约吧,然后,本世纪最大的黑天鹅呼啸着降临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时光飞逝,在这两三年中,神秘纹面女所在的独龙江乡开开关关,关的时候居多,开的时候很少,还要预约,任凭全国哪里有点疫情的风吹草动,即使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地方,这里马上就不进不出了。
去年曾经计划去 怒江 美丽公路自驾一番,到了昆明 ,听说刚刚开了没几天的独龙江又封闭了,想要进去必须拿到人家乡党委的介绍信,这让我们这些没啥正经目的的瞎溜达人群情何以堪,只得临时转去西双版纳。
到了今年,觉得实在不能再等了,即使独龙江还是去不了,那也得上赶着把美丽公路好好走上一走,亲眼看看这个名字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等到明年跨境游恢复了,外面还有一大半的世界没有走过,留给 怒江 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由于时过境迁,不仅那张十分网红的照片已经遍寻不着了,就连那位给我看照片的朋友也失去了联系,人生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可能就永远没有再次擦肩的机会,谈不上遗憾,只是有点儿唏嘘。
然后便拉上好友,开始了这段旅途。
在楚雄歇歇脚,难道我是个彝族伢子从昆明长水机场租车,直接上路,算算这些年,除了在成都租车多,剩下再多的就是昆明了,从昆明机场、昆明站、昆明南站租车去过石林、去过元阳梯田、去过建水、去过西双版纳、去过抚仙湖、去过大理、去过丽江、去过泸沽湖、去过罗平、去过腾冲、去过梅里雪山、去过西双版纳、去过普者黑、去过琅勃拉邦,再加上这次去怒江,除了德宏州外,差不多算是把云南大致转完了一圈,顺道还从磨憨口岸出境,去了趟老挝。
云南的高速公路其实严格来说算不了真正的高速公路,弯道太多太急,连续S弯只是小场面,连续反向发卡弯才是正常操作,车速只要一块,再加上租车行没有职业道德给的车况不好,经常感觉自己在高速上会被离心力甩出去。而且, 昆明 附近的路况还不算最复杂和困难的,要是去了更偏远一点的山区,那才是真正的车技考验,有的连续急路段感觉跟赛道都差不多了,
对于我们这些在 云南 开惯了车的人,在云南的高速上也不敢开得太快,毕竟风景重要,小命更是只有一条,即使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地开,大概三个小时左右也该到楚雄了。
落地先吃饭,这是每次到一座新的城市,必须遵守的颠扑不破的铁律,毕竟旅行让眼睛享受到了,那嘴巴也不能不管是不是?
以前到了新的城市,到底去哪里吃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一般都得上各地的贴吧或是论坛去查,要不就是干脆问靠谱的当地人,现在直接上大众点评查口味优先,只要注意点评数量和尽量选择远离旅游景点的饭店,一般都不会踩雷。
于是选择了一家“彝人居”的解决了一顿,还算比较有当地特色的午饭。旁边饭桌有个大哥,主动上来跟我用彝族方言说话,在看到我完全懵逼的表情后,才反应过来我是汉家人。自从我弄了个复古的新发型,然后又在西藏被世界屋脊的阳光亲吻了半个月之后,难道我的样貌已经变得如同彝人一般野性而不羁吗?
在风姿绰约的彩云之南,楚雄市算不得什么旅游强州,好歹政府出面弄了一个门面性的彝人古镇,据说是集中展示彝族风土人情的示范性景区。
虽然本次旅行的真正主角还在大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峡谷里,但是既然路过了 楚雄 ,那就必须上门探探虚实。
彝人古镇里除了一些反映彝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原始信仰的壁画,以及偶尔出现的牛头雕塑,这个明明才 新建 不久的“古镇”商业街,其实并不能看出太多与彝族有关的痕迹。
当然,也许是我打开彝族古镇的方式不对,据说晚上来到这里,会看到一个彝族风情浓郁的小镇,不远处的广场上,每天还有彝族特色的篝火歌舞表演。
古镇里的建筑大多是这种仿古都仿得不是太认真的样式,而且白天大部分商铺都没有开门,也不知是疫情的缘故,还是纯粹没到开门那钟点儿。古镇里有一条人工水渠,渠水在猛烈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碧绿的颜色,水波不兴,倒影清晰,而我在彝人古镇的大部分出片也都是围绕这条水渠展开的。
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楚雄 我来说最有意思的地方,居然是在网上的景点介绍里根本没人提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仅仅看看连接各个展馆的回廊,刚刚在彝人古镇一直寻寻觅觅的彝族特色立刻就有了。
云南楚雄的禄丰县也是国内一个重要的恐龙化石发现地,1938年时,“ 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主持在云南禄丰县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取名为“许氏禄丰龙”。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 中国 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也让禄丰县成为了“ 中国恐龙原乡”,我认为指的应该是从禄丰发现化石这一刻开始, 中国恐龙发掘和研究就正式走上了征程,而不是说禄丰是中国恐龙的祖地,所有恐龙都是从这里走出来,时隔亿万年,还没有哪个专家敢下这种定论。
沿着博物馆的回廊一直登上高处,可以望见楚雄州的部分市容市貌,可以看出,这也是一座群山环抱中的城市。 云南多山,城市布局大多如此,大山中间有块稍微平坦点儿的地方,河流也会经过这里,山上各寨慢慢迁到山下,自然就集中到这里来了。
话说在彝族自治州的博物馆里,彝族厅当仁不让必须是最重要的展厅。
彝族展厅里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三楼展出的各地特色的彝族服饰,虽然同为彝族,但由于历史上交通不便,沟通不畅,所以各地逐渐演变出自己区域或部族的特色,也是自然而然的。
服饰大相径庭,语言相差万里,但同样都是民族的瑰宝,感谢楚雄州博物馆把滇东南、滇 西北 、 红河州、 楚雄州、 大理州、西昌大小凉山的彝族服饰集中起来展示,让我们可以一次性看个明白透彻。
以前在一本书里看过,说是彝族的文字也被称作“爨文”,“形如蝌蚪”,“共有一千八百四十个字母”,这次在楚雄州的博物馆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彝族的文字,收获满满。
就像法门寺地宫打开以前,你无法脑补出文献古籍里面提到的秘色瓷究竟是个啥模样,只有亲眼看见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长这个样子滴。同样的道理,在书上看再多关于彝文的形容词,也不如亲自到博物馆看一眼,来得更加深入人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或是神灵,而沟通人与神的祭司,在彝族叫作“毕摩”。
与其他很多民族一样,毕摩在族群中的地位也是极其崇高的,他们不仅是沟通鬼神的祭司,还是教人识字的老师,还是给人看病的医生,还是帮人解决纠纷的律师,一个人身兼这么多受人尊敬的职业,地位想不崇高都做不到啊。
当我们从杭瑞高速转到保泸高速的时候,同行的朋友还问我保泸高速是从哪里到哪里,我说是从保山到泸水,完了还感慨,好多年没有去过保山了,上次经过保山还是从腾冲返回昆明的路上,逗留过一夜,都没有好好体验一下这座云南少有的以市为名的城市。
然后,我就什么体验了什么叫作“一语成谶”。
当然,在一语成谶之前,还要说一下这条砂岩画附体的隧道,画的就是这一段怒江大峡谷的风景,蓝天白云,高山巍峨,大江奔腾,配着明亮的灯光,十分好看。
穿了不知道多少个隧道,出去便是 泸水 的检查站,然后被告知不论是不是绿码,不论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只要是外省来的,就必须提供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才能够进入 泸水 ,否则一律劝返。
检查人员告诉我们,没有核酸报告的,可以回头去保山市的三甲医院做,据说很快可以出结果。看着检查站旁边晒得床单被子,就可以猜到这些检查人员乃至特警,都是24小时在这个荒郊野地值守,他们这么辛苦,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老老实实上车回头吧。
然后,我们又反方向看了一次这条美丽的隧道,明天还有一次,可以慢慢看,仔细欣赏,不着急。
回头到保山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全程是高速,下高速的时候,终于看到了收费站窗口张贴的告示,省外来人和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来人一个待遇,都得三天内的核酸报告。
来到保山市人民医院,被分诊处的大姐告知,我们来晚了,下午六点以前做的核酸检查,当晚十一点可以出结果,现在超时了十七分钟,所以我们的结果要等下一批才出。
我们问,什么时候是下一批,大姐告诉我们,下一批指的是明天下午六点。
于是,这晚到的十七分钟就意味着我们最快明天晚上才能到达泸水的六库,后天早上才能正式进入怒江大峡谷,而一直感慨没有机会跟保山好好亲近一番,这么快机会就来了,求啥啥灵验,那我就趁这机会再求一求疫情快结束,世界要和平吧。
第二天,天气仍然不错,可惜我们还在房间里吹空调,今天我们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酒店房间里叫外卖,一直等到下午六点才出门拿报告,去泸水。
六库镇一夜,被雨水打湿的情绪六库镇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泸水市政府的所在地,而怒族自治州下辖泸水市、 福贡 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四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泸水、福贡和贡山都是从怒江的下游到上游,依次分布在大峡谷内的江水之畔,依山而建,依水而居。
亲身来到此处,才更能深刻领会到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被周围高耸入云的大山夹抱,隔绝在此的 怒江 峡谷,是一个怎样的绝世秘境。
六库镇所在之处,已经是怒江冲出群山的包围后,第一个比较开阔的位置,如今将怒江州的州府设在此处,肯定也是考虑到与外界沟通方便的因素。绝世秘境到了21世纪,也不能自己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还是要开放和沟通,大到国家要开放,小到一个边疆州府也是如此。
近几年, 怒江州大力发展穿过 怒江 大峡谷的公路,就是秉承这个开放和发展的思想,要说 怒江 州最大的旅游资源,无非就是一条江水、几座山脉和分布江边、山上的村寨,而新219国道的 丙中洛 - 泸水 路段,恰好能够串联起这些在秘境中隐藏了数百年的优质旅游资源。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按照当地的说法,将这条把秘境带到我们眼前的公路,正式叫作“怒江美丽公路”。
六库的夜,从山谷里吹来清爽的风,令人心旷神怡。坐在怒江边,看着老阿姨们跳广场舞,她们在江边享受人生,而我在忙碌的人生里,专程来享受这条江水。
夜半,窗外突然下起雨来,滴滴答答敲醒了我狂野的梦。
第二天早晨,雨已停歇了,白云缥缈,青山巍巍,蓝天依稀可见,雨后拂晓的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混杂着绿植和泥土的气息,令我在早饭时,都恨不得端着酒店的粥碗,蹲到门口的台阶上去吃,真是一个大好的清晨!
正式离开六库之前,在怒江大桥上徘徊了许久,明明知道进入怒江峡谷后,景色会比此间更好,但还是希望好好珍惜我与这条从高原上奔流而下的江水的第一眼缘分,毕竟之前在保泸高速上没有直面看到过怒江,而昨夜天黑,也没法看清那滚滚流过的江水。从严谨角度来说,今天才算是我与怒江面缘的开始。
其实在我看来,怒江既然以怒为名,那么裹挟着泥沙,奔腾嘶吼,勇往直前,排山倒海,才真正能够反映这条江河的性格,那种温柔如玉的蓝色,并不符合怒江的气质。
进入美丽公路后,两侧山峰间的距离跟外面的六库镇相比,明显更加靠近,仿佛两扇正在缓缓合拢的门,而紧贴公路的江水,奔流速度也更加湍急,有些河段激荡奔放,好似猛兽在鼓噪。 怒江之怒,已经初见端倪了。
与峡谷和云雾相伴,一段美丽的公路之行也许是由于昨夜一场酣雨的缘故,今天上午的水汽特别丰富,尤其又是在江水奔腾的峡谷内,云雾蒸腾,飘飘袅袅,在山腰和山巅或散或离,或聚或幻,仿若仙境一般。
进入峡谷后,感觉气温比外面都要低上好几度,原本在车上还要打开空调冷气,现在大可不必了,直接打开车窗,让充满山野味道的空气直接灌满车厢,真是一场令人迷醉的旅行。
仅仅进入怒江峡谷几分钟,我就信了美丽公路这个名字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妥妥的名副其实。
既然是峡谷,当然就要有山有水,而好的峡谷景观,两侧山峰要险峻而紧凑,色彩要多样,层次要分明,江水要百转千回,张弛有度,时而平缓温柔,时而澎湃激昂,最好用九转十八弯的方式穿透群山,移步换景,步步都是景。
以前的长江三峡是必然符合上面所有条件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特色,精彩纷呈,瞿塘峡险峻、巫峡幽深、西陵峡湍急,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 三峡水位上升,峡谷变成平湖,清洁能源、杜绝水患的功能背后,是绝世美景的彻底消失,虽然明白这是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代价,但是仍然免不了唏嘘怅然。
由于地处偏僻和人口稀少, 怒江峡谷还得以保留了比较原始的状态,原先当地私自建设的小型水电站也纷纷被叫停,再加上怒江大峡谷正在着手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所以怒江大概率是不会再修建大型水电站了。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面自驾跑车的人来说,美丽公路的路况已经不能更好了,除了受限于峡谷宽度,是双向两车道以外,美丽公路的路面情况比云南的大部分高速公路都要好。像歌里唱的一样,在这样的公路上保持“速度70迈,心情是自由自在。”
眼看着这样的公路就要修到察瓦龙和察隅去了,走心中越野神殿“丙察察”路线的朋友们要趁早了。
在 怒江 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吊桥,大大小小都有,有的是斜拉钢索桥,上面可以来回走汽车,有的仅是悬索,上面铺几块木板,人走在上面都晃悠。
做什么样的吊桥连接江水两岸,关键还是看江对岸住了多少人,对岸要是一条自然村,人又多,地也多,车当然多,那必须是斜拉钢索桥,要是对岸只有几户人家,甚至一家一户,那就只有简简单单一座悬索桥伺候,这还是现在国家花大力气脱贫的结果,要是放在以前,挺多也就是两头栓根绳儿,溜着来回就得了。
原来我以为主路旁边这种铺设塑胶路面的骑行绿道,只有前面这一段而已,可一直走到最后的 丙中洛 ,才发现 怒江 州这边是真正计划打造一条伴随怒江公路从南到北贯穿怒江州的骑行绿道,真是一个浩大费时的工程。
可以想象,当这条绿道全部修通之后,只要稍加宣传, 比如 拍个某音、发个小某书啥的,弄点后期精良的图片或视频,应该就会有大量专业或业余的骑手闻风而来,而现在看来, 怒江 州的宣传还是太弱,真的太弱,即使在旅游圈子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怒江 的这条“美丽公路”,更不用说圈子外面的普通人了。
江水蒸腾,雨水乍歇,空气中充盈着令人愉悦的冷湿芬芳,而山上除了萦绕的云彩,还能看到许多特高压送电的输电线支架,就架在陡峭的半山腰上。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咱们国家很多输电设备都只能架设在奇峻险绝或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创造了电力行业的世界标准。
在怒江峡谷里,还经常能看到陡峭的半山腰上,孤零零留着两间屋子,守着几分在山上开出来的话薄田,到了饭点,还有袅袅的炊烟升起。
继续在 怒江 的美丽公路上奔驰,云雾渐渐散去,炽烈的阳光接管了这条峡谷,蓝天也霸占了车窗外的树梢和山顶。
太阳从山后冒出头来后,峡谷内的温度一下子就飙升了起来,阳光照在裸露的皮肤上,竟然都有了些许灼热的感觉。开车都要带袖套。
找到一个位置,可以近距离靠近汹涌的 怒江 水边,几乎都有拍击岸边岩石的江水飞溅起来,毫不留情地打湿裤脚。
江水江潮、海水海潮这种东西,只有亲身贴近体会,才能真切感受大自然的伟力。就像有的人看了网上的视频,会说钱塘江潮没什么大不了,海啸看起来也还好嘛,不就是水么。可只有身处现场,感受过之后,才会结结实实感到那澎湃磅礴的巨大力量和破坏力。
天高云淡,风轻日暖,山青水涌,美丽公路还在往前延伸,而我们也在往前,一路奔驰,不要停!
老姆登,山上的老村开新花与怒江相偎相伴的美丽公路上,通往老姆登村的指示牌并不是很明显,如果不留意的话,小小的一个路口,很容易就错过了。
如今的 怒江 ,集 全州 之力,大举进行旅游建设,去往美丽公路这条主线外,另外两个重要副本——“老姆登”和“知子罗”的道路,那是必须要修好的,原先那种又狭窄又陡峭又没有保护的山间公路是万万不行的。
上山没多久,就可以看到这种美丽的峡谷景色,也顾不上身后各种车来车往,鸡鸣狗叫,尘土飞扬,跳下车,站在悬崖边,然后长长吁了一口气,赶路几千公里,飞机转汽车, 昆明 、 楚雄 、 泸水 、 保山 、再泸水,折腾了好几天,幸好上来了。
对面山上曲折盘旋的山路,这个令人震撼的场景证明了中国人“难离故土”的性格内质,即使要经历这么艰难的开山工程,世世代代生活在山上的人们也不肯搬到其他交通便利的地方去住。
老姆登村如今也是一个大工地,看得出来,要不了几年,这里肯定也是 怒江 大峡谷国家公园里一个重要的旅行副本,吃喝玩乐一条龙,只是希望,即使开了新花,也一定要尽量保证山上老村的原汁原味。
怒江对岸的大山,有白云萦绕在山顶,而这边的老姆登村,几乎就在白云之下,可见老山村的地势之高,即使在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大洋彼岸的今时今日,这里仍然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心中不免感叹那些迁徙到此,并生活在此的先人们,究竟过得是一种怎么样的避世隐居生活?
除去大部分都在休憩或是重建的民居,村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场所,应该就是默立在池水边的基督教堂了。
不出意外,这座教堂肯定是法国传教士修建的, 法国 在19世纪中叶征服越南、老挝一带后,不仅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尝试向中国西南渗透,就连基督教也伴随着传教士的脚步,出现在中国西南的荒蛮大山里。
我们不去评价传教这种事情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能够跋山涉水来到老姆登村这种绝世秘境里传教的教士们,一定对基督是极其虔诚的,这份信仰的力量,我不一定认同,却令人钦佩。
在以后老姆登村的景区规划中,环绕池塘这一圈,以及池塘后面的山坡上,应该就是食宿娱乐最集中的区域了,如今已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开门营业的客栈也不少,大致看上去,与其他主打旅游的古村镇差不多,完全不是我之前印象里遗世孑立的孤村形象。
老姆登的基督教堂,就是一座简简单单的悬山顶的砖瓦房,如果不是早就知道这里是老姆登最有名的基督教堂,还有隔着老远都能看到的“神爱世人”,我甚至都会以为这里只是一幢普普通通的民居,不过房屋主人家的身份高一些,所以房子位置好一些,好到可以独占一整座池塘。
教堂前有一株垂柳,后有一株赤桉,与教堂一起,倒映在镜面一般的池水中,组成一副完美的图像。
如今的老姆登村,除了为旅游开发大做基建外,而且还在大量移植花草树木,想想在不久的将来,老姆登将会是花团锦簇、竹影摇曳、绿树成荫,花草不是老村的陪衬,而是木屋点缀在花草之间,这将会是一副怎样美好的画面。
可惜来过这一趟后,我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看看老姆登村的新面貌。
基督教堂旁边就有一栋四层楼高的客栈,沿着楼梯上到客栈的顶楼平台,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在“神爱世人”的背后,赫然就是 怒江 大峡谷,两山夹一水,一水分两山,气势浩荡,大气磅礴。
明显可以感到,当年 法国 传教士在基督教堂的选址上,是花了心思的,在这种地方建造教堂,如果真的有基督在看着世人,想必都会朝这里多看几眼吧。
知子罗,这个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名字,在傈僳语中是“好地方”的意思。
看网上的介绍,知子罗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的山梁处(不过本次行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雪山的踪影,可能是打开的方式不对),曾经是 怒江 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和原碧江县城所在地。
1974年, 怒江州的州府迁移到更靠内陆的六库镇,1986年,因专家预测会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县城全员转移到山下,碧江撤销县制。
如今的知子罗的行政管辖属于福贡县的匹河乡,从建国后整个怒江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一路降格到一个村子,知子罗也算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存在了。
不过,由于是躲避地质灾害的紧急搬迁,县城里大部分建筑都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貌,而且知子罗地处大山的半腰,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于是又少了外来的人为破坏。所以,知子罗在后面数十年的时间里,仿佛静止了时间,岁月在这里凝固,一切都是旧时的模样,好像记忆里的样子。
如今,大力开发旅游的热潮方兴未艾,原本静谧幽深的知子罗一样子闯进来数百人的施工队,还有他们的陪同家属,看样子是要在这里扎营好几年。碧江老县城车水马龙,尘土飞扬,重新热闹起来。
只是,不知道改造以后的知子罗,还会不会是记忆里的模样。
去知子罗的路,依旧是美不胜收的,蓝天白云、 怒江 大峡谷和对岸的通天公路,仍然是不变的主角,但每次再看,都有不同的感觉。人之渺小,身处这天地之间,微观窥宏观,犹如瞎子摸象,以大自然之伟大与神奇,每次只需要向你展示他本来面貌的一丁点儿,九牛一毛,你就已经瞠目结舌了。
原先有些在知子罗打卡的驴界前辈,拍到怒族博物馆这边时,在他们的照片里,除了特别显眼的八角楼,还有一片篮球场,一栋年代感十足的红砖大楼,应该是当年县级中学的操场和教学楼,因为围墙上毛主席的头像,慈祥、睿智,还有两句标语,赫然醒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是眼下,知子罗正在全场施工,操场被沙石和建材堆满,教学楼外围也装上了脚手架,阳光倒是灿烂得很,就是此情此景,再也让人无法追忆过去的日子了。
两排并列向上的台阶,通向二层的筒子楼,可以想象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打开窗户,都是对面的无敌山景。这种同一层住户共用一条走廊乃至共用厨房、厕所的住房,起源于原苏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国众多的国营大院里,被发扬光大。住在这种筒子楼里,个人隐私什么的是不要想的,家家户户有点动静大的事,马上就传遍了同层的所有人家,但是生活在这样的楼道里,邻里关系又是现在想象不出的那种亲近,甚至比远点儿的亲戚还要热络。
站在筒子楼二楼的窗口,可以清楚看到对面山上的村寨和村外山坡上的梯田。
原怒江州公安局大楼附近的平房,早已人去楼空,透过残破的窗户,还能看到屋内墙上贴着更加残破的挂历纸,这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室内装饰方式。
这次我们来到知子罗,远离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走到老城的深处,还是可以找到不少那个年代的老屋子,只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下面,也没了无人老村那种幽森的奇诡感,再加上到处都有施工队及家属零零散散地暂时落户,看着明明是个破败的房子,走到门口才发现里面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人家在这里过上了好日子。
拐进一条僻静的小路,上了几个高高的台阶,出现在面前的又是一座学校的院子,估计是原来碧江县的小学。不过此刻院子里已经搭满了鸡棚子,母亲带着小鸡们到处溜达,似乎也不怎么怕人,看到我走进来,反而张开翅膀、梗着脖子,紧紧盯着我,意思是哪里来的外人,居然来打扰我的美。
偌大的县城,尽管人去楼空,但是大多房屋的主体结构都还完好,破败的只有木制的门窗,其实大概拾掇一下,还是可以重新住人的。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迁走的那一批人,在新的地方,重新又有了新的生活,哪里还回去想着再搬回山上的老屋来住呢?
与老姆登村一样,知子罗的县城外也有一座基督教堂,同样由于疫情的原因没有开放。可以由衷感受到,当年的 法国 传教士曾经花费了怎样的气力,开发这一片宗教的处女地,才有了这些大山深处的神的领地。
下山途中,看见远处的皇冠峰,像极了一座天然的烽燧,正在日夜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山上有个石月亮,订下一个小目标石月亮也是 怒江 美丽公路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景点。当然,所谓“石月亮观景台”的路牌是不存在的,公路上的指示牌,指的是另一个紧靠路边的临时停车带,倒是也可以看到山顶石月亮,不过与真正高处观景台的视角比起来,还是略有不足的。
通过百度地图,倒是可以找到一个石月亮观景台的位置,按照导航找过去,是一个很小的岔路口,一条碎石斜坡向上,感觉坡上杂草丛生,植被凌乱,也不像是有正经观景台的样子。
既来之则上之,来都来了,不上去看看,就是不能死心的。于是,走到坡上,跨过几条不知道从哪里流下来的小水涧,穿过一道虚掩着的铁闸门,沿着土坡一直往里走。
山上似是刚刚下过大雨,或是前几天连续下过大雨,土坡上泥泞不堪,很多车都到了根本无法通过的地步,只能从旁边早已无人看守的工棚里寻来几块砖垫脚,发挥少年时跟小伙伴跳房子的技术,越过泥沼,奔向前方还不知 道真 有假有的观景台。
前方真有观景台,而且观赏石月亮最好的位置,而且此处原本就应该是一处已经修建好的观景平台,甚至还有配套的商业服务营业点,墙上还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 ”的谆谆教诲,只是不知道此处到底经历了什么,观景平台被人为从中间全部砸烂,只留下了四周一小圈还能落脚,就像切片的方餐包只剩下最外面那个圈,勉强还能够供身轻如燕的人踮着脚通过。
由于观景台(姑且还把脚下这片只剩一个圈的地方叫做观景台)地势较高,而且正对 怒江 的径流,石月亮所在的山峰,就在这一段 怒江 的视野尽头,而顶巅上的石月亮,则高高在上地炫耀自己是个天造地设的石猴儿,嗯,石洞!
就像 张家界 的天门山一样,远远看上去只有一个小小的洞口,直到身临其境、仰头注视的那一刻,才会感叹,哇好大一个洞!
观景台的另一头,同样可以俯瞰到群山夹缝中奔腾的 怒江 ,由于此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尽管离着老远,还是能够感受到江水正在狂怒,正在咆哮。
离开观景台,原路下山,沿着美丽公路再走了一段,过一截隧道,在路边的停车带还有一个能够清楚看到石月亮的观景点,很多自驾的游客都选择在这里拍照或是放无人机。
如果是拍照的话,还是得翻出护栏,找到一处杂草稍微少些的角度,否则前方遮挡太多,啥也拍不到。
在怒江之上,青山之下,我心里默默订下一个小目标:下次秋高气爽时,务必要去川西高原溜达一圈。
目标订的有些魔幻,看似跟眼下的怒江大峡谷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在每次旅行的行程中,就开始勾画下一次行程,对我来说,着实有着双重的快乐。
这次来到 怒江 ,车行到快进 丙中洛 的公路一侧,还可以看到另一处美丽的Ω湾,也就是鼎鼎 大名 的“ 怒江 第一湾”。从青藏高原上奔流而来的 怒江 ,在这里转动身姿,在群山环抱的峡谷里,拐出了一个十分优美的弧形。
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Ω湾的内侧,还住着许多户人家,还有这些人家开垦出来的良田。
想象一下,在以前交通阻塞的年代里, 怒江 内外隔着绝山和险水,除了一些不畏艰途的马帮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而生活在这个江湾内的人们,背靠着大山,面朝着江水,守着阡陌,养着牲畜,鸡鸣狗吠,看着日出日落,看着老人离去,看着孩子长大,这是一种怎样的避世生活,我却无法想象。
第二天清晨,我又驱车来看怒江第一湾,却被弥漫峡谷的雾气遮去了全部的视线。然后我又开始幻想,下面江湾里的人们,在浓雾笼罩时,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丙中洛,落入凡间的人神共居之地丙中洛 ,作为丙察察线路的起点,近年在各大网站上被人提起的次数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人专门慕名而来,不过大多只是匆匆路过,接着便从滇入藏,往察瓦龙和察隅而去,最后并入318国道。
另外,丙中洛还有一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就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大致说的应该是这里山环水绕,阡陌相连,既有凡人在这里避世隐居,又云雾缥缈,空灵隐秘,像极了神灵居住的仙境。
如今 丙中洛 镇子里面,到处都在搞基建,也不知道是在挖什么,总之地面都被掘地三尺,到处都是断瓦残垣,遇到阴雨天,必定是泥泞不堪,远不如在观景台看到的那般仙气飘飘。
所以,即使住在镇子里,其实也没啥好逛的,老房子几乎都消失殆尽了。
早上推开旅馆房间的窗户,终于体会到了一点世外 桃源 的感觉,在网上被很多人鼓噪吹捧的 丙中洛 的田野,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出奇,也就是普普通通的麦田,不过因为多了连绵高耸的碧山和聚散变幻的白云,所以才显得精彩纷呈,与众不同。
重丁天主堂,让一切随风距离丙中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叫作重丁,由于名气不如丙中洛的缘故,暂时还没有卷入汹涌的基建狂潮之中,反而显得精致而平静。
重丁小村的核心位置,有一座法国人当年修建的天主教堂,据说当时建造的十分奢华,就连教堂内的柱子用的都是千里迢迢运来的汉白玉 ,不过原物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现存的重丁教堂是1996年在原址重建的,不过重修的重丁教堂就显得朴素多了,整个建筑白白净净的,间或有点儿打眼的蓝色,反而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宗教场所显得格调高雅多了。
教堂的铁门是虚掩的,我也就顺势推门进了院子。除了就这么默默矗立在院子深处的天主教堂之外,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慈祥的圣母站在池塘的对岸,看着塘里的几片荷叶,看着游来游去的金鱼,也凝望着尘世间的一切。
拉近了镜头才知道,原来重丁天主教堂叫作“圣心堂”,曾经看过巴黎蒙马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和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都是宏伟磅礴的神殿,这次在遥远的边疆,偶遇这么一座小巧精致的小清新圣心堂,实在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像雾像雨又像风,清晨的美丽公路从丙中洛再往北走,就是进藏的方向了,也进入了怒江的真正上游。我们都知道,一条大江大河的上游,才是真正风景奇绝的地方,而到了下游,基本都是冲积平原,富饶肥沃不是问题,说到自然风光,恐怕除了开阔或是潮汐,其他方面是比不过上游的。
而且,清晨的怒江上游,美丽无边,穿山开路的江水只是一方面,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村庄,从山谷里吹来的凉爽的风,还有飘飘袅袅的云雾,都给此间增色不少。
在这苍茫大山中,峡谷的落差很大,而从山上奔淌而下的溪水,在颠扑不破的物理真理作用下,自然也显得极有气势。
山在云里,树在山下,水在林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景致交融,浑然一体。
清晨的云雾太浓厚,漫山遍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云雾之中,僻静的山上,时而会显露出一栋房子,如果只是旅行哪怕是小住一个月,我都会爱煞这种地方,每天早上起床,或者不起床,都可以生活在缥缈之中,吞云吐雾,好似神仙,但要是常住,估计我会闲得冒泡,说到底还是一个热爱红尘翻滚的俗人,这种自带仙气的地方,爱是很爱的,但要是让我从此就生活在这里,嗯,那还是算了吧。
在石门关,喊一句怒江怒江快开门在丙中洛前往雾里村的途中,有一处叫作“石门关”的地方,之前在怒江公路的旅行攻略上没见过,甚至走到近处,才能看到一个写着“石门关”的指示牌。
不过结合我正在驾车行驶的峡谷地形,还有“石门关”这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即使还没有亲眼看见,这个突然出现的景点的大致模样,我也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来了。
“天门中断楚江开”,伴随着这个念头,我把车停在路边,然后下车,便看见了石门关。
可以这么说,在之前经过的怒江峡谷路段中,类似石门关这种景色还有很多,大江奔流,山门豁开,如果给眼前的石门关景色打到85分,优秀,那么清晨的雨雾给此处的加分至少在30分以上。
滚滚的怒江两侧,崖壁高耸,在亿万年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江水凿开了山体,打开一扇又一扇石门,向着遥远的大海,奔流而走。每每看到这种景色,总是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在这种动辄需要花费千万年的自然工程面前,人类的一生确实过于渺小了。
云雾在山上氤氲成烟霞,并且缓缓扩散到江面上,又逐渐消逝,整段江面此时就像一副倪瓒的水墨画,对岸一截,江上一截,此岸一截,看得见的景致幻若梦境,看不见的风物如幻似真,大片大片的留白,给人无尽的遐思,这才是大自然最美的时分。
对岸的雾里村,炊烟里的桃源在网上看见的雾里村照片,基本都是远景,当时还觉着有些奇怪,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如此。
以219国道为坐标,雾里村坐落在 怒江 的对岸,车来车去,人来人往,都在江水的这一边儿。如果要去对岸村里,必须把车丢在这边,徒步从原生态的茶马古道走过去,我仔细揣摩了一下时间,心里做了无数个加减法,想着还要去秋那桶那边拍大山里的云雾,待会等太阳出来,风景就没了眼下温柔湿润的感觉。于是,便强行按下了想要走过去细细端详那座隐秘小村庄的念头。
事后想想,还是有点儿遗憾的。
不过似乎是为了弥补我们这些远来游人的遗憾,雾里村内的人家,缓缓升起了炊烟。这可不是那些摆拍景区放的那种烟饼道具,而是真正到了雾里村的家家户户开始做早饭的时间。
炊烟袅袅升起,村庄顿时就有了生气。那股幼时在弄堂里再熟悉不过的煤烟味儿,竟然悠悠荡荡飘过江来,钻进了我的鼻孔里,人也瞬间跌入了回忆里。
明明知道这次 怒江 行程由于时间有限和车辆限制,只不可能真去走一趟丙察察的,但还是忍不住一直往 西藏 的方向开去,也不知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也许说到底,就是想去丙察察撒野的欲求不得满足,蠢动的潜意识在作祟。
即使最后也没去成察瓦龙和 察隅 ,但是 云南 境内通往 西藏 的沿途风景是美丽动人的,尤其是从 丙中洛 村出来往滇藏边境去的那一段,人少车少,江水怒流,翠山叠嶂,云霞缭绕,更是令人迷醉。
一座废弃的吊桥旁边,又修了一座簇新坚固的新桥,残败的老桥却也保留下来了,一新一旧,对比明显,仿若怒江的过去和现在。
翻过眼前这座山,从纯粹的行政地理角度来看,就算是从 云南 正式进入西藏了。如果只看 云南 辖内的路况,根本不会感觉到这条进藏里有任何难度,路坦风清,轻松愉快,殊不知仅在二、三十里公路之外,就是挑战车辆性能和驾驶技术的严酷路段。
山里的秋那桶,我还以为是秋天那只桶往秋那桶村去的入口,其实就在 丙中洛 边境检查站的旁边,一条普普通通向山上延伸的小路。村口有个小姑娘拉着绳儿,拦住去路,然后上来怯生生地要看健康码,我赶紧掏出手机绿码和 保山 打印的核酸报告,一并递给小姑娘检查,有时候这种不怎么威武的检查人员,反而让我们心甘情愿被检查有木有?
进入村口后,并没有真正进入秋那桶村,还要沿着狭窄曲折的公路走上一段,旁边就是流水汩汩的秋那桶峡谷,满眼都是溪水的晶莹和树木的嫩绿。
秋那桶也是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寨,一直把车开到寨子的最顶上,那里又是一座有年头的天主堂,看来当年 法国 人在 中国 西南边陲走得还挺细致,一个村一个寨子都不放过,一定要听到上帝的福音。
寨子里道路狭窄,几乎没有可供停车的地方,只有天主堂前方有一小片球场,本地人的轿车、面包车、摩托车、农机车都停在这里,游客们也没得选择,篮球架下面就是最好的停车位置。可以想象在旅游旺季时,自驾游客们找车位将会是一件异常艰苦的工作。
秋那桶的村民以怒族和傈僳族为主,经济主要靠在山坡上种点东西来卖,原本是一座深度贫困的寨子,但随着公路修通,旅游开发,此处的经济应该会有较大的起色。
只是我来到秋那桶,一不见进村要买票,二不见村子里有什么来钱的生意,唯独见到几家客栈还是寥无人气,我竟然为了寨子的原生态而感到有点着急了。
秋那桶村不大,绕着走上一圈,大半个小时足够了,村子就是个普通的村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好好流连的地方,但是一旦给村子加上大山和云雾的背景,竟然一下子就显得仙气十足了。
秋那桶村不大,绕着走上一圈,大半个小时足够了,村子就是个普通的村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好好流连的地方,但是一旦给村子加上大山和云雾的背景,竟然一下子就显得仙气十足了。
细细看完秋那桶的每个角落,回头下山,再次路过云雾萦绕的峡谷,原本出现了一点的蓝天,又被藏回了缥缈的云彩后面,却遗漏出几束明媚的光,更令整个峡谷增添了几分华彩。
从秋那桶的村口出来,最后再看一眼近在咫尺的丙中洛边境检查站,然后便踏上了归途,不过从路程上来看,本次怒江之行才算完成了一半。
归途,依然美丽归途之中,即使换个角度再看秋那桶峡谷,仍然是美不胜收。此时已天色大亮,云雾渐渐散去,蓝天也慢慢占据了高山之巅的穹顶,流水从幽深的峡谷中蜿蜒而出,仿佛一条银色的哈达,茂盛的植被覆盖了视野内的所有山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换到另一侧,可以看到下山的汩汩溪流最终汇入了滚滚的怒江之中,青山巍巍,江水悠悠,从山上来,到海里去,这是流水的一生,从未改变。
返程途中,经过并排排列的三代尼大当桥,最早的那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钢索吊桥,木板桥面,桥上仅能供人畜通过,现在早已无法通行,第二座尼大当桥是钢缆水泥吊桥,一次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天气遇着一丁点风吹草动就得封路封桥,而2017年建成的第三代尼大当桥则是视线最远处那座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拱桥,大大提升了通行条件。
第三代尼大当桥通车之后,所谓第八条“进藏路线”才算真正具备了通行条件。
前一天赶到 丙中洛 住下的时候,仪表盘还显示剩余油量可以跑100多公里,这个三位数的余量迷惑了我和小胖,想着回头再加油也是极好的。
后来我自己开车从 丙中洛 村到边境检查站,中间路过重丁教堂、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还有路边经过数不清的好风景,我都十分利落地下车拍照,有时候一来一回要不了多少时间,连车子都不熄火,就让发动机怠速等着。
等我一路哼着小曲唱着歌回到 丙中洛 村时,发现剩余油量竟然只够行驶30公里了,胯下猛地一凉,赶紧查了一下最近的加油站在哪里,一看还好只有24公里,心里略微放松了一些。
紧接着,客栈老板娘就摧毁了我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丁点信心,她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导航上显示的那个加油站还没有开业,很多游客按照导航找过去,都只能看见一个空空荡荡的加油站外壳,而距离 丙中洛 最近的真正加油站在贡山县城,离我们差不多40公里。
冷不丁挨了一个晴天 霹雳 ,我连忙在导航软件上查了一下,从我的位置到贡山县城的 中国 石化加油站准确是43公里,而43>30,这是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知道的数学常识,而我们只能被迫挑战这个常识。
开着油量稀少的汽车从 丙中洛 出来,往贡山县城而去,这一路弯多路窄,不幸中的万幸是下坡居多,我们只能下坡不踩油,上坡靠惯性,会车慢慢溜,眼看着导航上的剩余公里数永远大于油表上的剩余公里数,这个焦虑的心情,就像公司老板看着每个月财报上亏损的数字,无力又无奈。
当油表上的数字归零时,我们也总算摸到了贡山县城的边边上,眼看还有几百米就要到达此生最重要的加油站,前方却遇上修路封路,改道还要再多走四公里。这也许是压倒两头骆驼的最后四公里!
此时又遇着突降大雨,瓢泼倾盆,挡风玻璃几乎在一瞬间就模糊了,我们身处车内都有被雨水包裹的感觉,如果这要是油干了,熄火了,那将是一种怎样绝望的感受?
极度挣扎的最后四公里,当我们终于看到加油站出现在眼前, 中国 石化这四个字从来没有这么亲切过。
所以,不管是像我们这样只走美丽公路的游客,还是要路过 丙中洛 直奔察瓦龙的越野达人,一定要在贡山把油箱加满,再补上几十块钱,只要不溢出来就行,因为往前 丙中洛 是没有加油站的,再往前只有察瓦龙还有一个加油站,不过是民营的,开不开业,有没有油,都是不确定的,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念着社会主义的好处,国营的油站不到万不得已都会开门为人民服务的。
与同在峡谷内的另一座 福贡 县城一样,贡山县也是建在高黎贡山之下、 怒江 之畔,长长的一条,楼房林立,层递渐高,几条南北方向的主路,还有东西向的小街,串连起整座县城,也串起人们的生活。
对于习惯生活在内地平原城市的我们来说,突然来到这种峡谷内的山水之城,总是感觉新鲜又猎奇,即使只是普通的水泥屋子和柏油马路,都有种被施了霍格沃茨魔法一般的迷离之感。
加满油的车子十分撩骚地驶出贡山县城,路过跨江大桥的时候,回头再看这座城、这片山、这条江,即使已经看了三天,还是觉得眼前的风景让人沉迷,令人流连。
即使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与蓝天白 云和 青山碧山相伴,也是一种美丽的升华。
美丽的 怒江 ,既然无人安利,那就让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