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每个人心中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可能是黑色的心理杂货铺

每个人心中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可能是黑色的心理杂货铺(图片来自网络)“黑暗”可能会让人获得短暂的好处和成功,“黑暗人”自负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到头来却改不了“花田里犯的错”。当失去才懂得珍惜,世界都已经变了形,回去又谈何容易。“黑暗人”往往表现出人性的黑暗一面,除了上述三方面,还表现为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应得的、缺少同理心、缺乏道德感、不诚实、不随和、攻击性强等方面。相比自恋,马基雅维里主义和精神病态显然就“黑”得更加彻底一些。精神病态者的反社会行为主要是直接性、冲动性行为,危害性更明显;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欺诈行为并非出于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可能更需要加以防范。在校园里,“黑暗人”更容易对他人进行霸凌,也常有作弊、剽窃或者从事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在工作中“黑暗人”对权利和地位不择手段、霸占他人成果;在亲密关系中PUA、四处留情;在生活中经常欺骗、喜欢炫耀、具有攻击性。“黑暗人”善于伪装自己的本性,因而带有迷惑性和欺骗性,周围的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这几天真的是“瓜来得太快,好像龙卷风”,娱乐圈的年终大瓜真是给全年做了汇总:曾经“优质偶像”的人设全面颠覆。人们在吃瓜的时候,也翻出了古早的少数“预言家”,暗示“真实的我没办法伪造”。“心中的日月”再皎洁,真实的太阳和月球本来就是在暗黑当中,当黑暗持续取胜,一切就可能变得不可收拾。

每个人心中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可能是黑色的心理杂货铺(1)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伪装的面具被撕下,以前的阳光变成了眼前的黑暗。在众多指控中,吃瓜群众又学会了一个词“利用情绪操控(gaslighting)”。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是马基雅维里主义特质的具体体现。马基雅维里主义,指的是有控制他人的倾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去顾及他人是否受苦。也被与自恋和亚临床精神病态放在一起,被称为“黑暗三重人格”。自恋,往往有着不可一世、高人一等的态度;精神病态,则是冷酷、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三种人格的共性在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他人、甚至是故意伤害他人(更恶劣的情况是,他们的目的本身就是伤害他人)。这个核心特质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黑人格D”。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姑且称具有高水平黑暗人格特质的人为“黑暗人”。

“黑暗人”往往表现出人性的黑暗一面,除了上述三方面,还表现为觉得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应该应得的、缺少同理心、缺乏道德感、不诚实、不随和、攻击性强等方面。相比自恋,马基雅维里主义和精神病态显然就“黑”得更加彻底一些。精神病态者的反社会行为主要是直接性、冲动性行为,危害性更明显;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欺诈行为并非出于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可能更需要加以防范。在校园里,“黑暗人”更容易对他人进行霸凌,也常有作弊、剽窃或者从事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在工作中“黑暗人”对权利和地位不择手段、霸占他人成果;在亲密关系中PUA、四处留情;在生活中经常欺骗、喜欢炫耀、具有攻击性。

“黑暗人”善于伪装自己的本性,因而带有迷惑性和欺骗性,周围的人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的受害者。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往往智力很高,表现得充满领导力和个人魅力,这使得他们容易在职场上获得成功。“黑暗人”也同样容易“情场得意”,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时常会给人留下“有能力、有魅力、好交际”的良好印象。“黑暗人”往往充满自信,而自信往往是人际交往中让人欣赏的品质。如果身边有个“黑暗人”,自己的世界也可能被黑暗笼罩,感觉不舒服、不确定、甚至对自己产生质疑。与缺乏同理心相反,过高的同理心也会让人更容易沮丧和抑郁。

“黑暗人”重视享乐冒险和感官刺激。PsyCh Journal 几年前发表过一项研究,就发现“黑暗人”对过去抱有负面的态度、对现在抱有享乐主义、而对未来则缺乏远见的时间观。时间观是指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倾向和态度,并影响对过去的认知、在当下行为、关于未来的决策。倾向于过去,认为现在和未来都不重要,会基于过去的记忆来判断事情、做出决定。有些人倾向于现在,在乎的是眼前的状况和唾手可得的利益,要不就抓住眼前、要不就享受当下。还有些人则倾向于未来,着眼于将会获得或者到来的利益。

“黑暗”可能会让人获得短暂的好处和成功,“黑暗人”自负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到头来却改不了“花田里犯的错”。当失去才懂得珍惜,世界都已经变了形,回去又谈何容易。

每个人心中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可能是黑色的心理杂货铺(2)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Morage F et al (2017) Sex and dark times’ strategy: The Dark Triad and time perspective. PsyCh Journal https://doi.org/10.1002/pchj.153

2. Garcoa D & MacDonald S (2017). Dark personality profiles: Estimating the cluster structure of the Dark Triad. PsyCh Journal https://doi.org/10.1002/pchj.175

3. Yan Z et al (2021). The dark side of empathy: Meta-analysis evid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depression. PsyCh Journal https://doi.org/10.1002/pchj.482

来源:PsyCh Journal 杂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