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中苏友好大厦旧貌 受访者供图上海这座“人民城市”,正用最大的气度叩开越来越多的“大门”,迎接各方宾客,感受城市温度。近日,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的消息引发了热议。12月31日中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来到位于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览中心,正对主体建筑的铁围栏已经拆除,不少市民游客闻讯赶来打卡留念。上海展览中心航拍图 张呈君 摄上海展览中心方面表示,此次系上海展览中心建成至今,首次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公共空间。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但展馆方面一一克服,市民游客最终踏过围栏,近距离感受到了这栋历史建筑的人文魅力,畅享公共空间的悠闲自得。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陈伊萍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拥有66年风雨的上海地标建筑——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向社会公众开放了!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1)

上海展览中心航拍图 张呈君 摄

近日,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的消息引发了热议。12月31日中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来到位于延安中路上的上海展览中心,正对主体建筑的铁围栏已经拆除,不少市民游客闻讯赶来打卡留念。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2)

上海展览中心航拍图 张呈君 摄

上海展览中心方面表示,此次系上海展览中心建成至今,首次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公共空间。尽管面临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但展馆方面一一克服,市民游客最终踏过围栏,近距离感受到了这栋历史建筑的人文魅力,畅享公共空间的悠闲自得。

上海这座“人民城市”,正用最大的气度叩开越来越多的“大门”,迎接各方宾客,感受城市温度。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3)

中苏友好大厦旧貌 受访者供图

建筑美景一览无余

站在喷水池前,正对主体建筑,市民丁老伯用刚买的新手机为上海展览中心“拉”了一张全景照片。照片完成后,丁老伯仔细欣赏起来,赞不绝口:“大气,漂亮!从东面到西面,建筑的完整立面都能拍到,这在以前很难做到。”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4)

市民驻足欣赏上海展览中心 陈伊萍 摄

丁老伯是周边居民,数着上海展览中心的铁栏杆每天来来往往,是他曾经的日常。“这栋建筑上海人都熟悉,解放后不久建成,曾是‘上海十佳建筑’。以前都要隔着铁门,把手机伸进门缝才能拍出一张像样的照片。现在不用这么吃力了,自由自在进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丁老伯说,过去只能看个建筑大概;现在离得近了,发现建筑的一些雕刻工艺值得细细品味。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已经打开的是上海展览中心位于延安中路上的零号门,站在正前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觉上的豁然开朗,喷水池广场与街面连为一体,从这里向北望去,雄伟壮观的主楼一览无余,是最佳打卡拍照点位。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5)

市民在上海展览中心内拍照。 陈伊萍 摄

除了欣赏建筑本身,这座原名“中苏友好大厦”的建筑历史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对历史建筑颇有研究的市民庄先生说,上海展览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成最早的会展场所,举行过许多重大政治、外事活动。“打开大门会吸引更多人来阅读建筑,其实也是回望历史,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了解上海,了解中国。”

上海展览中心所在地原为英籍犹太人哈同的私人花园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进入公共租界的日军侵占,几经战乱逐渐荒废。

1954年,上海市政府在废墟上开始建造中苏友好大厦,大厦由中苏两国专家一同设计,于1955年3月圆满落成。整个楼群呈现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局部糅合了巴洛克艺术风格,使用了大量俄罗斯风格的装饰构件。大厦最具特色的即是建筑顶端的百米钢塔和红五星,据悉,这座鎏金塔标高达110.4米,高度超越了著名地标——国际饭店,成为当时全上海新的制高点。白天,塔尖上的五角星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到了夜里,五角星散发红光,成为1950年代里“夜上海”的一个标志。

大厦建成后曾经多次易名,1984年正式定名为上海展览中心。党和国家的多位领导人曾来这里参观或出席重要国事活动,数十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曾到访,这里还组织和举办了数百个国内外展览会,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曾有顾虑,尽力克服困难打开大门

自建成以来,上海展览中心也经历过数次修缮,尤其是2001年“修旧如故、提升功能”的“大修”,经过精心施工,加固结构,使之可以再用100年。然而,从建成至今,上海展览中心真正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公共空间,这次还是头一回。

“把城市中最好的人文还给市民,”上海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上海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伟杰表示:“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到市民群众反映,希望进一步开放上海展览中心,感受建筑的人文气息。为让更多社会公众‘走近’乃至‘走进’上海展览中心,零距离感受其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历史风采,我们从今年7月开始策划上海展览中心对公众开放,9月1日开始正式拆除围栏。”

据透露,上海展览中心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筑物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剩余室外可对社会公众开放区域按功能划分为景观区、休闲区、互动区、绿植区、停车区五大区域。在非重大任务和经营活动时段,每日7时至22时对社会公众开放,社会公众可从南面延安中路主体建筑入口、4号门和北面南京西路7号门步行进出上海展览中心大院。

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周边规划:上海展览中心拆围栏记(6)

对公众开放的上海展览中心 陈伊萍 摄

张伟杰坦言,当初在做开放决策的时候,也有过一些顾虑:“上海展览中心的业务功能多元,有许多政务保障任务,也会承接一些品牌类的经营活动。大门一旦打开,市民都进来了,如何在保证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落实所在区域的公共空间开放?我们的压力很大。”

在讨论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冒了出来。“可不可以遛狗?可不可以跳广场舞?人一多秩序怎么管理?会不会造成随地乱扔垃圾等等。”张伟杰说,尽管压力重重,但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前提不能改变。在反复的方案论中,上海展览中心尽量调动自身的资源克服困难,通过增加管理成本、设备保障等手段,“让人走得进来,可漫步、可阅读、可休憩,感受到建筑的温度、城市的温度”。

进一步打造多元化、高品质休闲空间

“第一次对外开放,我们心里也没底。”上海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沈慧莉感叹,为做好预案,他们还专门踩点了徐汇滨江、上海音乐厅,希望通过吸取好的经验和管理办法,推进此次上海展览中心的有序开放。

据透露,从9月拆除围栏开放至今,上海展览中心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稳步上升,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闻讯赶来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从市民的反馈中,我们觉得开门迎客这件事做得很好,特别是周围的居民,大家都很欢迎。”沈慧莉说,从目前运营来看,进来参观的市民游客也非常配合,注意遵守开放秩序,地上几乎不留垃圾。

记者获悉,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上海展览中心也同步启动近20年来的首次大修。除了正进行的植被梳理、景观优化,上海展览中心还将对休闲区的东、西两个花园进行升级改造,引入花园咖啡座,进一步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休闲服务。

在远期规划方面,上海展览中心将对停车区的停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改造、设置沉井式停车库,将公共空间停车资源最大化。在靠近南京西路的停车场规划建设市民广场,与南京西路商圈深度融合,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宜人、更便捷的绿色生态休闲空间。

从黄浦江两岸贯通到苏州河滨水空间提升,再到如今上海展览中心的开放,上海不断为人民开拓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人民在现代城市中诗意栖居,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邹佳雯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