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最好的解析:为孩子每天读一点国学
诗经最好的解析:为孩子每天读一点国学桃夭以下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详解。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1.盛大。2.消散的样子。3.恼怒。】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尚书》)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们研读的是这篇《诗经·国风·周南》,那么,“周南”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1.盛大。2.消散的样子。3.恼怒。】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尚书》)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以下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详解。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读到这样的诗,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桃花一样鲜艳,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所谓“肤若凝脂,面若桃花”(《诗经·卫风·硕人》),说的就是女子的肤白貌美,可见古人早已擅用桃花的鲜艳来比喻少女的美丽。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归,于归,指的是找到了归宿的意思,这不就是女子出嫁吗?
《说文解字》曰:“宜,所安也。”是说,“宜”就是让人感到舒服安适。那么,结合上句女子出家,宜其室家的意思就是说,女子出嫁到男方的家中,使得家庭和睦而舒适。
"鲜艳如桃花般美丽的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
宜字同时也指出,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女子还要有”内在美“,有使得家庭和睦,夫妻感情和顺的能力。
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不似其他诗那样尽显华丽,而是用朴实的语言指出,使家庭和美才是最重要的。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蕡(fén):果实结的很大,硕大的意思。实:本义是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这里指的是桃花开的鲜艳,果实也结的又大又饱满,也喻指女子生养孩子,使得香火兴旺。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这一句与宜其室家,家和室互换了位置,那意思有什么改变吗?
有!室:室本义是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后来具体是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多指夫妻二人的房间,宜其室家详细的意思即是,生活在一个房间里夫妻二人,使他们的感情和睦。
而家室则不同,家室:指家庭;家眷。我们现在也经常使用家室这个词代指家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即是:使得家人的感情和睦,意义又比上句更深远一些。
结合整句话的上下文意思来看,就是,犹如桃花般美艳的女子啊,你会早生贵子后嗣兴旺的,你嫁过去,会使得家庭人口兴旺,阖家欢乐的。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zhēn):本义是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树枝繁叶茂。
“桃花怒放盛开啊,它嫩嫩的桃枝伸展,鲜艳的桃叶繁盛。”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诗的最后两句,以极为朴素的语言作为结尾,但其意义却更加深远。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三百”开篇,写尽了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期盼,也是统治者的希望,所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 宜室”、“ 宜人”上的“宜国”。
不管怎样,“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祝愿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