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征文活动获奖名单:上海市中学生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征文活动获奖名单:上海市中学生爱我中华编辑:陈敏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组委会在整理统计获奖作文时发现,这些好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如吴钟铭副校长所说,文章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周倍萱同学的一等奖作文《黄浦江畔的猫约》,以在上海看到的猫为题材,从猫的各种姿态、性情引出上海的人、上海人“门槛精”的性格,甚至联想到上海的里弄风情,“花猫遇见上海,折射出上海最生活的光影与人情”。再比如上海市文来中学汤蕊铭同学的一等奖作文《大江小爱》,乍一看题目,或许你不会想到,文章写的竟是小作者爸妈结婚2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黄浦江拍照的情景。拍照并不顺利,爸妈不停地摆造型,但拍出的照片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小作者看来,没有“情”,但当小作者放下相机,他看到的是爸妈坐在野餐布上恣意大笑的样子,“那是两个天真无邪、从未经历过生活的孩子模样”,才明白,“情”早已融入了爸妈平淡的日常相处中。获奖作文无一例外,都是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着
2020年是属于“云上”的一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被搬到了“云上”,平时熟悉的各类博物馆、展览馆也纷纷开设了“云上游览”的服务。因疫情防控需要,第34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暂停一年,为给上海中学生打造交流平台,2020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携手《中文自修》编辑部,通过线上形式举办了“中文自修杯”上海市中学生“爱我中华”征文活动,为广大中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华的舞台。今天,征文活动举行颁奖大会。
本次征文活动启动于设置了“云上的文化之旅”和“黄浦江畔的思考”两道题目,分“自由报名”和“校长推荐”两个渠道,全市各校中学生的踊跃参与,共收到征文近2万篇。
当同学们的生活离不开“云”,通过“云”来学习,来旅行,来表达,这样的改变究竟给同学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让他们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呢?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获得高二年级组一等奖的来自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的丁凯伦同学就在文章中借一段在云上与AI机器人关于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是否依然有必要保护文物的讨论,道出了他对于科技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他说:“我们保护着那些文物、文化遗迹,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科技尽管发达且看似万能,但我们依然需要有所坚守;获得高三年级组一等奖的来自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李亦之同学则以“数字敦煌”、《清明上河图》动画、美影厂的《九色鹿》等为例,和我们探讨了“云上的文化经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他说:“这样的创造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块块万众瞩目的新看板,同样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保存。……不难想见,相比不能移动的壁画,以云作为载体的,新一代的经变必定能够收获更大的硕果。”
组委会在整理统计获奖作文时发现,这些好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如吴钟铭副校长所说,文章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比如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周倍萱同学的一等奖作文《黄浦江畔的猫约》,以在上海看到的猫为题材,从猫的各种姿态、性情引出上海的人、上海人“门槛精”的性格,甚至联想到上海的里弄风情,“花猫遇见上海,折射出上海最生活的光影与人情”。再比如上海市文来中学汤蕊铭同学的一等奖作文《大江小爱》,乍一看题目,或许你不会想到,文章写的竟是小作者爸妈结婚2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黄浦江拍照的情景。拍照并不顺利,爸妈不停地摆造型,但拍出的照片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小作者看来,没有“情”,但当小作者放下相机,他看到的是爸妈坐在野餐布上恣意大笑的样子,“那是两个天真无邪、从未经历过生活的孩子模样”,才明白,“情”早已融入了爸妈平淡的日常相处中。获奖作文无一例外,都是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着手,引出上海的风情和人生的大道理。
颁奖大会上,六名一等奖获奖选手,用六段获奖作品中的文字表演了配乐朗诵《一起去看黄浦江吧》,通过这种形式,讲述自己与黄浦江、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
《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教授在颁奖大会上发言时说,无论我们站在什么样的宏大主题上,都要立足现实来展开思考,要脚踏实地,不讲空话,这样才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热度的好文章。在宏观的主题下,选择自己有所了解,并能有深刻体会的材料,以小见大,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不讲空话套话,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内心。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
编辑:陈敏
责任编辑: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