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大学生对韦东奕讲课完整版:北大韦东奕说谢谢专家聆听

北大学生对韦东奕讲课完整版:北大韦东奕说谢谢专家聆听【倉頡篇】耳聽曰聆。【說文】聽也。在朋友的指点下,我查了下《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很简单,聆就是听的意思。【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前两天我写了关于青橙奖的事情,写的时候就跟朋友说,韦东奕干了点啥,我真的不知道,看不懂。朋友是,韦东奕干了不少事,工作挺扎实的。哦,我放心写了。

北大学生对韦东奕讲课完整版:北大韦东奕说谢谢专家聆听(1)

这几天,突然发现大家在揪韦神的一个错。韦神最后一张PPT,写了“感谢各位专家聆听”。有人说,这个聆听不对,聆听是虔诚而又认真的听取。一般是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是谦辞,应该对自己使用。

看到这个我吓了一跳,我自己也经常用聆听,除了聆听我还想不出用什么词。作为一个理科生,在这些方面是心虚的,因为可能自己错了而不自知。我自己遇到过,有一网友跟我说话,讲自己的母亲用的是令堂,让我非常别扭,又不好意思当场指出错误来。于是我赶紧查了查,网络上说聆听是虔诚而认真的听取,如果是上级听,应该用倾听。

不过,这些都是网络上的说法,而且都是这几年的说法。网络说法并不可信,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有共识的。

在朋友的指点下,我查了下《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

《康熙字典》很简单,聆就是听的意思。

【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聽也。

【倉頡篇】耳聽曰聆。

【廣韻】以耳取聲。

【前漢·敘傳】妣聆呱而刻石兮。又【博雅】聆,從也。又【淮南子·齊俗训】所居聆聆。

【注】聆聆,意曉解也。又借作齡。

【禮·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

【释文】本或作聆。

北大学生对韦东奕讲课完整版:北大韦东奕说谢谢专家聆听(2)

《说文解字》段玉裁注:

聆者,听之知微者也。

这里还是仔细听,能听出话的细小意思。

北大学生对韦东奕讲课完整版:北大韦东奕说谢谢专家聆听(3)

段玉裁的注释是在清代嘉庆年间完成,离现代比较近。我查了一下(可能搜索不得力,我毕竟是个理工人士),没有看到聆听字意的变迁。好像从历史上来看,一直是这个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聆听:听。

组的词是:凝神聆听,聆听教诲。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说聆听是虔诚而认真的听取。

我们举几个例子。

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明察事理。这肯定要仔细听,才能分析出来。

韩愈的《答张彻》中开头: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

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在《红楼梦》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面: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聆其歌。

如果要强调尊敬,宝玉不可能又在翻纸,又在听歌,这种行为谈不上虔诚。

因此,据我的考据,韦东奕没有用错,聆听完全可以。不知道有没有文字方面的专家来讨论一下。

聆听的讨论其实是可以进行的,因为我自己觉得语文没有人纠正,水平会越来越下降。整个社会的语文水平也会下降。不过,在这件事中,好多人讨论偏离了原意,或者把这件事看得很大,好像韦东奕犯了个多大错似的,或者认为韦神数学水平很高,不能挑刺。我自己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

另外,多说一句。今天有朋友跟我争论的一个话题。我认为在学术界不需要很多的敬辞、谦辞,即便是年轻人,跟老专家讨论时,也是平等的,按照平等方式讨论最好。这个有助于有个好的学术环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