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经济发展靠什么产业?说萍乡这五年之安源篇: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实现双提升
萍乡经济发展靠什么产业?说萍乡这五年之安源篇: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实现双提升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安源区切实“强工业、兴三产、稳农业”,大力促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次产业比例由2:56.4:41.6优化调整为1.8:49:49.2,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20.3、12.3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五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的提升,没有片面追求GDP和指标增长,注重“挤水分”,及时抓应变、抓调整、抓育新,全力确保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增长区间,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党的为民宗旨;在班子内部注重团结务实,坚持用民主集中制来规范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凡是重要事项和重要项目建设,都经过常务会或重点工作协调会集体研究讨论,依靠集体智慧,形成科学决策。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和部署,既实事求是,又因
安源区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
智慧安源综合指挥中心
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叠加困难因素,安源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战略部署和区委“七个三”总体工作部署,围绕打造转型示范区总体目标,始终突出项目攻坚、创新引领、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加强班子团结和自身建设,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着力做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折不扣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实现双提升。
顾大局讲团结,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及区委决策部署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党的为民宗旨;在班子内部注重团结务实,坚持用民主集中制来规范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凡是重要事项和重要项目建设,都经过常务会或重点工作协调会集体研究讨论,依靠集体智慧,形成科学决策。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和部署,既实事求是,又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如在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情况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迅速出台了战略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等扶持办法,加强了企业运行调度,主动帮助实体经济解决成本高、用工难等具体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夯实了全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三是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区委交办的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了中环路、319国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2015年,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以县级领导带队分片包干,动员全区上下1000余名党员干部投入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在签约起始日就完成签约率98%以上,体现了安源区干部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保持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五年来,财政收入、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增长16.3%、11.6%、7.6%和14%,是“十一五”末的2.1倍、1.7倍、1.5倍和1.9倍。其中财政总收入连续迈过20亿元、30亿元大关,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3.4%。所有镇街委财政收入均超亿元,超3亿元镇街达5个。2015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38.73亿元,同比增长14.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 同比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27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8元,增长11%。五年来,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等国家、省、市奖项300余项。
安源区建成首个校园绿茵草坪足球场
敢担当做表率,全力打造务实高效政府
五年来,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的提升,没有片面追求GDP和指标增长,注重“挤水分”,及时抓应变、抓调整、抓育新,全力确保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增长区间,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安源区切实“强工业、兴三产、稳农业”,大力促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三次产业比例由2:56.4:41.6优化调整为1.8:49:49.2,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20.3、12.3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工业方面,依托现有平台、产业和企业,突出强基础、配要素、优服务,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高端纺织等“五大产业”迅速集聚,工业化水平居全省前列。“一园三基地”格局正式成型,安源工业园获批省级工业园,累计投入超10亿元。2015年全区现有规上企业117家,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项目18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亿元 实现利税40.5亿元,已经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抗危机、抗冲击性能。
三产方面,注重发展与二产、一产相结合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科技型产业、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总部经济等比重。金盾物流获批全省首家公共型保税仓库,赣湘物流港基本建成。文化路步行街、康庄路餐饮一条街、元亨坊风情夜市一条街运营火爆;列入了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区和省重点旅游产业集群,已创建4A景区2个,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500余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余亿元。
农业方面,坚持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一起抓,先后扶持了春蕾、桃花红、火龙果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体系建设转型升级。累计投入9746万元加强了农田基础建设,粮食产量连年保持增长,“一村一品”完成产业规划219个,形成了经济果林、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分别达到196家和35家。2015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6.64亿元,同比增长4.5%。
高坑镇丰园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是项目建设提档升级。五年来,始终把项目作为龙头和抓手,以项目的扎实推进来加快培育区域发展的新优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先后引进了颐高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茂硕新能源科技、圆融光电、安泰尔矿山设备制造、华技达LED芯片封装、交通轨道风源系统空压机、格丰科技、洁之新能源、安源国际汽车交易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210个。共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8846万美元,年均增长21.2%;实际利用外资18883.8万美元,年均增长18.5%;利用省外资金244.35亿元,年均增长35.6%;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6.81亿元,年均增长13.6%。实行了科技创新“引才、引智、引力”模式,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自主研发新产品65项,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大气环保产业园项目。成功引进两院院士6名,国内外博士51名。与萍乡学院合作的5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全区8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43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新引进项目131个,其中开工项目100个,开工率76.34%;投产项目64个,投产率48.89%。迎凤公园主入口两侧景观及配套基础设施已完善提升。洁之新、欢乐谷、汇联交易平台、天来物流、火龙果基地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格丰科技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城市发展扩容提质。五年来,共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160个,总投资约449亿元 已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龙华云锦、都市国际、梦想天街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加速建设,建设了龙腾路、无专南路、中丹路、S231等高标准城乡道路网络。中环路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319国道改造项目完成投入7000万元。启动了安源老镇区改造、鑫海岸调蓄区、绿海新城续建等项目。九形岭旧城改造项目完成主体拆迁正式动工,宋家坊、祥福小区及高岗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萍安南大道、丹江民生小区等3个项目成功与中鼎集团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已重新启动建设。
四是资金保障成效明显。完成区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通过创新融资模式,采取信托和低成本、不需抵押物的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近年来累计投融资实际到位资金近50亿元。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累计向上争取项目957个,到位资金超32亿元,其中2015年到位资金9.07亿元。引进了全市首家民营金融机构——安源富民村镇银行,共为5863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16.97亿元,至2015年,贷款余额近7亿元,存款余额达2.2亿元,并实现了分支机构和网点在城区的全覆盖。发展了广信、天利园、隆盛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全区中小企业和创业户提供贷款突破20亿元。2015年发行企业债券6亿元,化解债务4.2亿元。
青山火龙果基地
五是民生民计全力保障。五年来,在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安源区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核心目标,努力落实大批民生实事,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1.1%、20.4%、17.2%、16.2%和14.9%。共建设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5163套。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私营企业2319户,新增356户,个体工商户23040户,新增2450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403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3.7亿元。2015年,公共财政支出26亿元,同比增长17.3%,达到实际财力支出的62%。全面超额完成省市下达区各项民生工程和社保指标。
六是社会环境和谐稳定。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和谐不断增进。严格执行区级领导包案制度,开展各类信访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积极化解涉军安置人员、绿海星城、高坑关井压产等重大信访问题;四大高危行业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双零目标;成功应对和处置了沪昆高速危化品泄露事件、省道S231客车坠河事件、萍乡实验中学食用油事件、汇蓝国际火灾纠纷、2.26新学前巷部分房屋坍塌等突发事件;连续13年保持命案必破记录,群众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