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莲都老竹镇老竹村“莲鸭共生”基地。新华网发走进老区看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革命老区奔向共同富裕

浙西南革命老区

包括浙江省丽水市所有县(市、区)

以及温州市的5个县

走进老区看新貌

数说如今浙西南

革命老区奔向共同富裕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

莲都老竹镇老竹村“莲鸭共生”基地。新华网发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有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

有基层治理黄泥墩经验

也有“下南山”古村落度假综合体

还有“莲鸭共生”产业发展模式

……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

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新华网发

一切探索和创造

都是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3)

龙泉一处野生灵芝产地,食用菌是当地重要产业。新华网发

丽水龙泉市

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仗在这里打响

这里有青瓷宝剑的手艺

也有产业富民的故事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4)

龙泉岩樟乡岱岭村岱根自然村。新华网发 徐晓畅 摄

龙泉市岩樟乡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持续改善民生

五年来,建设村道连接线等各类道路20余公里

实施扶贫产业项目39个

带动1350余名群众增收

还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卫生乡等

当地正做足“旅游 ”文章

力争将其打造成世外桃源鲜活样板

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5)

青田县城。新华网发

丽水市青田县

实施“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战略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6)

青田山口镇。新华网发

这里有集石雕创作、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中国石雕城

有汇集世界各地石材的原石交易市场

有全国首个建成的石文化主题公园

……

这就是青田石雕的发祥地

——青田县山口镇

经过70多年的发展

山口已成为全国各类雕刻石的重要集散中心

并被列为浙江全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之一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7)

缙云的一个清晨。新华网发(宣传片截图)

丽水市缙云县

一手是口中的各色烧饼

一手是心里的黄帝文化

近年来,“缙云烧饼”品牌效益凸显

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

年产值达27亿元

带动4.5万人就业

仙都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成为浙江全省唯一经批准由省政府主办的

祭祀类节庆活动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8)

景宁废弃矿山成为国际高端旅游项目。新华网发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9)

景宁畲乡古城。新华网发

“一个山区县,一片荒滩地,一项大政策

……

变化出一座美丽新城”

从几十年前的外舍围滩

到如今的畲乡新城

各类综合设施相继落成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一所所学校传出朗朗读书声

一幢幢居民楼飘荡着浓浓烟火味

一处处花园庭院承载着欢声笑语

外舍用二十年的发展

绘就了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美丽愿景

书写了山区和民族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范例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0)

晨曦里的庆元松源街道九漈村。新华网发 范敏姿 摄

丽水市庆元县

“斋郎战斗”发生的地方

——这是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以来的

第一次大胜仗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1)

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新华网发

近年来

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投入1400余万元

完成了红军广场、红军医院、红军讲堂等项目

重塑斋郎战斗纪念馆

逐步打造浙西南红色文化高地

斋郎村还盘活村内农田、林地

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红米等

群众每年平均增收10.2%

此外,建成高山西红柿基地

群众人均增收2万元

斋郎正在蜕变成

“百姓富、生态美、人和谐”的

红色美丽村庄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2)

遂昌县景观。新华网发

丽水市遂昌县

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

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全力推进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为

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3)

遂昌县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新华网发

截至目前,遂昌“天工之城·数字绿谷”

已引进企业47家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15家

其中数字类企业296家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4)

坐落在云和梯田景区核心区的坑根石寨。新华网发 刘晓晨 摄

丽水市云和县

以梯田闻名遐迩,依梯田发展旅游

位于云和县崇头镇的云和梯田景区

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

2019年正式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5)

晨光洒在梯田间。新华网 马江 摄

云和梯田先后被评为

“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

国家级民俗摄影采风基地

国家级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实践基地

荣获“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奖”

云和梯田正走出山村、走向世界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6)

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新华网发

丽水市松阳县

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

拥有7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是华东地区传统村落

数量最多、风格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县域之一

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7)

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新华网发

近年来,松阳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口

坚持系统保护守好传统村落的“形”

坚持产业振兴激活传统村落的“能”

坚持文化引领铸牢传统村落的“魂”

坚持机制创新培实传统村落的“根”

当地的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声名远播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8)

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新华网发

松阳先后被列入

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

当过去的老屋

承载起未来的幸福

谁说它们老矣?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19)

苍南莒溪镇田寮村。新华网发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红军挺进师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青山绿水生态游 红色足迹革命游 神秘刀轿非遗游”

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带动村民创收共富

旧貌换新颜

苍南还发挥县域资源优势

将“清洁能源”

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施力点”

推动共同富裕绿色富民之路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0)

航拍视角下的上林垟。新华网发 林炮 摄

温州市平阳县

昆阳镇上林垟村把粮食生产作为特色主导产业

通过环境提升带动乡村振兴

将美丽田园转化为美丽经济

实现了“粮食产量从低到高

村民收入从贫到富

集体经济从少到足

村庄环境从脏到洁

乡村治理从粗到细”的蝶变

村民人均收入连续16年保持10%以上增长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1)

安装数字化记步脚环的跑步鸡。新华网发

温州市泰顺县

彭溪镇“跑步鸡”强村富民

“企业免费提供鸡苗及脚环

农户签约养殖

平台统一回购销售”

2019年至今的3年

让10个村均实现集体年收益增收10-15万元

农户人均年创收2万元以上

还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

为100多个养殖户带去直播红利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2)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新华网发

除了家禽

泰顺还有不少珍贵的野生动植物

其中包括黄腹角雉

它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全球唯一的黄腹角雉保种基地和科研基地就在这里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3)

泰顺生态绿道。新华网发 卢立友 摄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

走进乌岩岭

参天的老树、交错的藤蔓、厚实的苔藓

仿佛走进了遥远而迷离的童话世界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4)

文成县内的高速公路。新华网发 金宏杰 摄

“要想富,先修路”

2022年,浙江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

温州市文成县

是其中重要一环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5)

文成县城。新华网发

从没有通高速到实现“高速梦”

从交通“末梢”到交通“枢纽”

文成抓住发展时机、大干交通

基本实现“县域半小时交通圈”

融入“温州一小时交通圈”

……

这是五年来文成的“交通答卷”

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

如同一条条串着财富和发展的五彩链

让整个文成充满活力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6)

永嘉一处民宿,颇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味。新华网发 晶晶 摄

温州市永嘉县

浙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浙南革命委员会

浙南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浙南红军游击队

都在这里成立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7)

永嘉枫林镇文旅项目自然岛皮划艇。新华网发 徐永义 摄

从乡村音乐、竹筏漂流

到丽水街、乌牛早

再到泵阀产业

如今的楠溪江畔

正大踏步

从心向往之的幸福生活

走向无限憧憬的共同富裕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8)

楠溪江畔的诗和远方。新华网发 施太永 摄(资料图)

这是浙西南革命老区的故事

由14个县(市、区)的人民共同书写

而今,浙西南革命老区

正和全国人民一道

意气风发

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未来终将到来

浙西南革命老区将创造什么样的新成绩

我们拭目以待!

粤闽赣革命老区:老区新貌数说如今浙西南(29)

策划/制作/撰稿:马江

校对:沈晨跃(实习)

报道员:单昶睿 陈玲俐 等

数据来源:各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

鸣谢: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出品:新华网浙江频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