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教你企业文化的形成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教你企业文化的形成断层一:文化没有提炼这些断层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客观上造成组织的优秀传统没有能够传承,而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又欠缺张力。1文化的四种断层在不同的组织中,面临的文化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会看到组织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四种文化断层。

作者:刘 枫

编辑:华小木

上一篇内容,我们通过这3个案例,带你初步体会到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与推进中所产生的力量和作用。

今天我将继续分享文化的形成、梳理、提炼和发展,带你看一下文化是如何从一家公司里长出来并且发芽生根的。

1

文化的四种断层

在不同的组织中,面临的文化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会看到组织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四种文化断层。

这些断层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客观上造成组织的优秀传统没有能够传承,而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又欠缺张力。

断层一:文化没有提炼

并非所有的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更多的企业是伴随着自身业务的发展,不断打磨、不断摸索,在不断经历挫折和成长的过程中,对组织、文化、人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才逐渐形成企业文化。

所有企业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成功经验、优秀标杆、创新经验在推动自身的发展。

但由于种种原因,核心创业团队没有及时提炼这些宝贵的共同体验,没有总结为支持我们常打胜仗的核心价值观,这些组织的珍贵宝藏,就像被扯断了的珍珠项链一样,散落在组织中,没有形成共识,也就没办法形成合力来推动这家企业更有力量的爆发和成长。

断层二:文化没有传承

大多数国内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一个特点,第一版往往是老板拍脑袋拍出来的。

当然,在形式上也会有所不同,一种是老板自己琢磨着写出来,还有一种是通过调研,让员工讲出自己所理解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愿景,最后再由老板及核心团队总结出企业文化。

这两种形式的产出都无可厚非,都是对过往成功的总结,以及对迎接未来更大挑战的期待。

但是不是拍出来就好了呢?就得以传承了呢?显然不是。

团队需要进一步的体验、共识和传承,让企业文化跟随企业的发展经历迭代、变化,才能真正成为组织文化。

每个人认知模式不一样,个体经历更是各自不同。因此,每个员工基于自身的理解和经历、甚至包括在这家企业中经历的成功与挫折,都是个性化的。

这些个性化的体验和觉察,需要机制化、体系化的管理推动,才有可能得以提炼和升华,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在这些员工心目中形成共识,继而反哺对企业文化进行丰满和迭代,形成了企业文化的传承有序。

断层三:文化没有保障机制

企业文化需要代代相传、传承有序。当下的团队对企业文化有了共识,又如何确保后续团队成员对之有正确的认知、高度的共识且在实践中坚定秉承呢?特别是当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在一年之内人数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企业文化的传承?

这时候,企业就要用机制来保障文化的共识、认可和实践,比如阿里的政委体系。

大多数企业都会设置核心价值观考核、对公司关键事件的讨论,以及晋升机制、招人机制中包含的对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评价,都是一种保障机制,来确保组织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和传承。

断层四:文化没有迭代

阿里最初的愿景是“成为十大领先网站之一”,这个愿景很快实现以后,阿里立刻提出了新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独孤九剑、六脉神剑到新六脉神剑,阿里的价值观也在持续发生变化,从2016年的时候,一直到2019年,经过将近四年的时间,阿里才真正确定新六脉神剑。

华为也是一样,从最初的华为干部作风18条到干部作风8条,再到2015年,华为真正形成了4条核心价值观。这都是文化的持续迭代过程。

微软最初的愿景是“让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个人电脑”,这个愿景很快就达成了,但随着行业发生变化,微软并没有对愿景进行迭代,企业开始迅速下滑。

随着新领导人萨蒂亚上任,他首先就从企业文化入手,调整了微软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再一次推动了微软的第二春。

所以,企业文化的迭代,一定要看到周边的不同。对此HR应该非常敏感,把焦点突出地展现在管理团队眼前,让其看到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迭代的必须性。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教你企业文化的形成(1)

2

文化的形成和梳理

1.文化的来源

文化在最初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来源于三个方向:

第一,核心Leader的理念和原则。很多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核心价值观都是老大拍脑袋拍出来的,或者在征询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老大最终做决策,选择了4、5个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信仰。

第二,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过往的沉淀。企业在过去一定取得过成功,也遭遇过一些失败,在那些成功的事件中,往往有一些关键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成败。

对这些关键因素,核心管理团队普遍会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希望这些因素能继续指导和帮助企业取得成功。

在我咨询过的一家企业里,他们觉得自己以前的一次成功,是对于市场广告能力的把握,但最近发现即使继续加大投入,也无法取得成功,背后的原因是没有抓住真正的底层假设。

他们之前的底层假设是只要打广告,消费者能高频地听到品牌名,业务就能成功,但当他们再更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真实的底层假设是抓住了消费者对更高层次的安全需求的心智模式。

第三,对保持美好体验的向往。无论是管理人员、团队员工,还是客户,都希望在业务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基于成功经验的积累,有良好的体验,将这些总结下来,企业就会形成最初版的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2.组织文化的呈现方式

当组织文化形成之后,公司需要在组织内部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一层,表象或人工饰物。如工作环境,制度和流程,都属于表象;

第二层,清晰地表述出来的价值。比如在组织中,对什么更关注、做决策依据的判断基准等;

第三层,基本假设,是团队成员共同相信的东西,是组织存在的底层逻辑。基本假设往往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形成清晰的文字和措辞,本质就是相信的力量。

组织必须在进行文化梳理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相信的力量,才能真正梳理出共同的共识。在共同相信和共同体验的基础下,团队成员才会愿意去做核心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3.华木组织文化呈现方式

在华木陪伴客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可以将组织文化的呈现模式分得更细一些,这样才能对实际的工作指导或者指引更有帮助。因此我们将呈现模式一共分成了5层:

第一层,心智层,指的是团队相信什么。这需要HR和核心管理团队一起持续探索,也是组织文化梳理和迭代中最关键的部分。一旦找到底层假设之后,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形成理念层。

第二层,理念层,指的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3个部分,还有其他常见的高频词语,像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组织理念、人才理念,都属于理念层,在一些组织的企业文化里会清晰的展现出来。

第三层,制度层,指的是维持理念践行的制度。比如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必须通过绩效机制和分享机制进行体现、强调,保障它的传承。再比如华为的“干部四海为家”,同样需要在晋升政策、晋升制度、绩效制度、分享制度中予以体现,才能够让理念落地,才能够让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传承。

当保障体系对于文化传承没有起到支撑的时候,要思考具体的决策机制、奖惩机制和管理体系,有哪些是与之相对应的,然后做出调整。

第四层,行为层,指的是团队成员的言行举止。当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在大多数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成为了大多数管理人员做决策最核心和最基础原则的时候,企业文化才算形成了共识

第五层,可被感知的氛围层,包括硬环境、软环境。这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强化工具,比如阿里的一年陈、三年陈和五年陈的形式,包括纪念品礼物等,比如在5月10号阿里日当天举行的集体婚礼等,都属于氛围层,它们会强化价值观在言行举止中的体现。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教你企业文化的形成(2)

3

文化的提炼和发展

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华木有两个产品,一是文化梳理工作坊,二是文化的落地和陪伴。其中,文化梳理工作坊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访谈和初判;第二步是梳理与共识。

工具很实用,但在实践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只有引进第三方的视野和视角,对业务、组织、文化、人才,团队的一些判断和决策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梳理和共识,企业才能形成了明确的文化和价值观。

1.访谈和初判

华木在帮助企业做文化梳理时,会做前期的初步诊断,对高管进行访谈,探究高管脑海中对于基础假设的认知,包括对于项目的期待是什么。我们也会从整个公司的层面来看整个公司的基础假设,找到业务成功模式的基础假设是什么。

如何判断基础假设呢?我们必须要有员工和客户感知到的文化表现层,感受公司的硬性和软性的氛围,看到公司的制度和体系,以及在做判断的时候,公司首先会依据的制度和条文分别是什么。

对于这些,新员工的感触、老员工的感触和客户的感触都不一样,当我们分门别类把不同视角的基础假设总结和梳理出来之后,你会发现会有一定的偏差。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梳理工作坊中,不断地予以澄清,加以解释,让它暴露出来,让它能够在组织或者在工作层面上达成共识。

在《组织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这本书中,沙因强烈反对通过访谈或者调研的形式去产出组织文化,理由是当你去调研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员工回答出来的内容跟他心中想的内容也可能完全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究更准确的事实。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我们做了不同视角的区分之后,比如新员工、老员工、客户看到和体会到的分别是什么,对于文化梳理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2.文化梳理工具:“顾后瞻前”

在文化梳理工作坊中,我们还会用一些不同的工具去澄清基础假设,进一步产出清晰的组织文化。

第一个工具,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公司的历史事件不是写在组织宣传手册中的,对于公司过往历史的成功或者失败导致公司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事件的基础假设是什么?底层假设是什么?都需要我们进行探究。

所以,在文化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引导现场去做正确的、准确的十件大事的回顾,当然不一定是十件,这是一个概数,更重要的是对组织背后的基础假设进行探究和共识,是找到过往成功经验致使公司走到今天的一些优秀的东西是什么。

第二个工具,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使命和愿景,组织期望成为自己的样子。向前看,有哪些因素能够催促或者帮助组织成功的。我们会分别从客户、员工、股东、社会的视角看未来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背后的基础假设是什么。

然后,我们会将这些内容和瞻前这一部分对照在一起,同时把前期的访谈内容进行对照,梳理出大家能够有共识的前提假设,最后进行产出。

3.关键产出

文化梳理工作坊的最后,必须要产出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其中的难点是价值观,我们必须要用行为和事例去标明对于价值观的共识。

我们曾经陪伴过一家企业,前期在做高管访谈时,3个高管同时提到了沟通,再进一步探索的时候发现:A高管谈的是主动积极地迈出一步,要主动的沟通;B高管谈的是要能够理解对方,也就是同理心;C高管谈的是对于共赢的理解,对于协同的理解,对于放弃小的利益,暂时服务于大的集体利益的理解,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

从中你会发现,同样是“沟通”这一项价值观,我们需要在每一个层级上,把具体事件、提倡的典型案例描绘清楚,才能形成这一价值观的共识。

所以我们最后产出的不只是一个个词语,还有对每一条价值观的解读以及案例。

我们曾帮助企业梳理出一份价值观手册,在每一条价值观条目下面,都会有一个典型的员工行为,以及对应的员工行为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件事情的描述是什么,基于关键词和事件的描述,新员工是如何理解这一项价值观的。

在这一版价值观手册的后半部分,是针对新员工的,是给参加新员工培训的同事布置的任务:这些新员工在参加了价值观培训后,要根据引导完成一些指定任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推动新员工通过工作实践,先行动、再理解。这就是可以先不改变思维,但必须要先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是价值观的梳理和产出步骤,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对于底层假设的探寻和探究,要有个认真劲儿,把事探到最底层,取得共识,才是有价值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企业文化是一把手工程,它在公司中呈现的形式和方法,完全依赖于一把手对于组织、团队和文化的敏感度,不同的敏感度,有不同的工作方法。

当价值观清晰明确之后,就需要传承和发展,下一篇文章我将带你学习阿里、华为、万科如何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

作者介绍:刘枫,华木咨询联合创始人,原万科人力资源总监,原阿尔卡特中国管理学院院长,前支付宝组织发展专家、菜鸟物流政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