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没有真正的心静(念头之间的空档)

人生没有真正的心静(念头之间的空档)就在这个空隙里,空档里,缝隙里,存在着非凡的东西,永恒之物,即彻底的自由。这是根本。也就是一。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严格来说,这很难观察,比较准确的说法是觉察),我们可以在两个思想活动或两个念头之间,存在缝隙,哪怕是一刹那。简单说,在这个空隙里,没有一丝丝念想或思绪。念想,念头与想法。思绪,思维与情绪、情感活动。非常简单,如果没有实用性,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或应用,那么,很难让人接受。如果存在哪怕是最低限度的错误或谬误,可能出现难堪的后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思索、摸索,我确定了一条,这条路完全满足上述两条。无论你去研究《圣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或《奥义书》、《至上瑜伽》或别的什么,都能够证实这一点。我说的这条路,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群里或多或少地提及,前几天就提到过。那就是,思想之间的空隙,或念头之间的空档。

人生没有真正的心静(念头之间的空档)(1)

朋友们,早上好啊。今天,咱们聊聊纯粹的自由。也对,但这种绝不是我们在讨论的自由,也就是彻底、完整、真正的自由。

我说的自由是,心中闪现的一道亮光。彻底来说,这种自由,它的呈现,跟任何外在的东西,毫不相关,因为,它是绝对的事物。

是的,彻底的自由,是心中一道亮光,是心中一道剑影。这种自由,你没办法追求,也就是无法通过所谓的方法或法门抵达。所以,今天聊聊这个话题。

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让忙碌的当代人了解这件事情?也就是如果一定要指出抵达自由彼岸的光明大道,到底是哪一条?它必须满足两条,一是必须具有现实意义,也就是符合实用主义内涵,二是必须正确,毫无偏差。

非常简单,如果没有实用性,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或应用,那么,很难让人接受。如果存在哪怕是最低限度的错误或谬误,可能出现难堪的后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思索、摸索,我确定了一条,这条路完全满足上述两条。无论你去研究《圣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或《奥义书》、《至上瑜伽》或别的什么,都能够证实这一点。

我说的这条路,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群里或多或少地提及,前几天就提到过。那就是,思想之间的空隙,或念头之间的空档。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严格来说,这很难观察,比较准确的说法是觉察),我们可以在两个思想活动或两个念头之间,存在缝隙,哪怕是一刹那。简单说,在这个空隙里,没有一丝丝念想或思绪。念想,念头与想法。思绪,思维与情绪、情感活动。

就在这个空隙里,空档里,缝隙里,存在着非凡的东西,永恒之物,即彻底的自由。这是根本。也就是一。

从这里,演化出、生发出、发展出、进化出一切的一切,包括一切事物以及思想或理论或精神。佛说无量妙法四十九年,后世的众多的高僧们演绎发展出海量的经纶,其实,统统发展自这一空档。

反过来,作为一个人,或者人类的一员,只要在有生之年没有觉知到这一点,那么,他必定错失了活着的关键意义。

即便他富有地拥有整个地球上的一切财富,即便他是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即便他拥有地球上所有大学的博士学位。只要没有领会到这一点,可以说,白活了。

上面说了,这是绝对有现实或实用价值的,然后,绝对正确的,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上面提到《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有很多地方给我们提供证据,比如下面两段。

《六祖坛经》里面有一段内容,记录了一位禅师的开悟经历。这位禅师,叫做:惠明。简单说,惠明是听到六祖的一段话之后,豁然开悟的。那么,六祖说了什么呢?当时,六祖对他说,“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坛经记录到,当时,“惠明言下大悟。”

六祖的这段话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不思善恶的那一刻”。也就是没有一丝丝念头的那个空隙,管他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关于这一点,有一次,京城皇帝派太监薛简向六祖学习佛法精义。

这位太监,其实懂得很多,所以,面对他,六祖的解释,会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简单说,直接说深奥的内容。六祖对薛简说,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的“心要”,我就说给你听好了。

原话是,“汝若欲知心要……”六祖说,“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发现没有,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念头与念头之间的空挡。当时,薛简听了以后,随即“豁然大悟!”

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细节,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六祖说的“妙用恒沙”。六祖说的意思是,当我们时时刻刻处于不思善恶的无念状态,就可以处于无限的妙用境地。

(六祖坛经里的“无念”,指的是另一层含义,也就是不执着,而今天说的无念,指的是不起念头的意思)

那么,六祖说的妙用恒沙,到底指的是那般情景呢?改天再聊,今天到这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