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现状(深莞惠半小时生活圈)
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现状(深莞惠半小时生活圈)据统计,今年春节7天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90.77万人次,同 比 增 长36.78%。惠州旅游市场的火爆,得益于日益完善的跨区域交通路网。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 纲 要(2008—2020年)》的深入实施,惠州在交通、产业、旅游、区域创新、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加强与兄弟市的对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赏风景、坐游船、猜灯谜、逛花市……今年春节期间,惠州西湖景区吸引了许多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前来游玩,热闹非凡。惠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后往返两地更便捷。珠三角游客钟情宜居宜业宜游惠州。这是游客在西湖景区游玩。2015年是“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惠州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圈建设,并在落实相关合作事项过程中,学习借鉴了深圳、东莞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莞惠城轨惠州段通车在即。这是莞惠城轨动车运用所。
厦深铁路动车驰骋在惠东大地上。
惠州“蓝色引擎”环大亚湾新区加速发力前景向好。这是惠东巽寮湾。
得益于跨市联手治污,淡澳河沿岸成了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惠深高速公路改扩建后往返两地更便捷。
珠三角游客钟情宜居宜业宜游惠州。这是游客在西湖景区游玩。
2015年是“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惠州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圈建设,并在落实相关合作事项过程中,学习借鉴了深圳、东莞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好做法、好经验,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赏风景、坐游船、猜灯谜、逛花市……今年春节期间,惠州西湖景区吸引了许多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前来游玩,热闹非凡。
据统计,今年春节7天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90.77万人次,同 比 增 长36.78%。惠州旅游市场的火爆,得益于日益完善的跨区域交通路网。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 纲 要(2008—2020年)》的深入实施,惠州在交通、产业、旅游、区域创新、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加强与兄弟市的对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交通对接
深惠城轨详细规划工作启动
深莞惠经济圈建设7年来,惠州与深莞两市交通基础设施对接进程加快,一体化建设水平提升,是推进经济圈建设以来成效最明显、群众获实惠最多的领域。目前,深莞惠共同建设对接道路共21项,已完成11项,其余10项正按计划推进。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潮莞高速、惠深沿海高速、仁深高速博深段;与深莞两市打通市域边界连接路11条;与深莞两市开通公交一体化班线16条,其中惠深两市开通13条,惠莞两市开通3条,有力促进了三地商贸往来,群众出行更方便。
去年2月5日,惠州机场顺利通航,开通北京、上海等6条对开航线,全年客流量达37万人次。惠州海湾大桥(广惠高速东延线)、惠大高速、汕湛高速揭博段、大广高速龙门段、惠深高速惠州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新增开通和延伸深惠跨市公交班线2条,惠州与深圳、东莞、汕尾等地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据悉,去年我市新增高速公路总里程94.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87公里。从莞高速惠州段、潮惠高速惠州段、武深高速新丰至博罗段等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河惠莞高速、惠州至龙门高速及汕湛高速龙门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广汕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中国铁路总公司,深惠城轨详细规划工作两地同步启动。
产业融合
两省级产业转移园引进91宗项目
在大亚湾,比亚迪惠州产业园正紧张地生产一种叫做“铁电池”的充电电池。这些电池生产后会被运到比亚迪位于深圳等地的汽车生产基地,并最终成为比亚迪秦、e6、k9等新能源车型的“核心”——— 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一部分。
无独有偶,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新能源客车,惠州湘联、金日科技、德赛西威成为深圳比亚迪、长安标致雪铁龙的配套企业。与此同时,深惠两市合作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深圳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惠州推广,惠东京兰新能源汽车与深圳达成试运行协议。
我市优势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去年,我市承办“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举办第四届“云博会”,发布“世界手机之都”规划。随着深莞惠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借鉴深圳、东莞经验,承接和共享研发和制造优势资源,推动手机产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随着优势产业深度合作,深莞惠产业融合发展得以进一步强化。2008年以来,我市紧紧把握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契机,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我市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惠州产品展销会、云博会等为平台,全力推动园区招商工作,共引进91宗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20亿元。
区域创新
打造战略平台承接深圳产业转移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屏幕,大批量运用到深圳华为、酷派等品牌手机上;深圳万泽集团与韩国美浦森公司合作,在仲恺高新区创办研发生产基地;惠州正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谋划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以上种种,无不体现共建深莞惠经济圈创新合作的成绩。
“对惠州来说,可以在此过程中有效承接深圳产业和科技转移、辐射和扩散,接受深圳‘装不下’而‘溢出’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道,深圳科技创新水平是深莞惠经济圈最高的,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孵化、集聚,但受土地等要素影响,做大后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因此,我市应继续发挥产业配套优势和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包容性,主动承接深圳的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加强与深圳合作,承接深圳的科技转移、辐射和扩散等需要平台载体。目前,我市正在打造的“一基地、双平台”(一基地即潼湖生态智慧区,双平台为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便是很好的平台载体。
据了解,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新签约企业总部、研发基地、创新孵化等项目15宗,总投资约225亿元,平均投资强度达1.3万元/平方米。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和惠州智慧城市引领区,成为引领全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强大创新“内核”。
旅游开发
推出深莞惠自驾游微信智慧导览图
实物海龟、3D海龟、海龟大公仔……在2015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深莞惠三市旅游部门以“缤纷深莞惠”为主题,联合打造30多个展位、300多平方米大面积特展,演绎了一场“互联网 旅博会”的精彩好戏,吸引了大批观众和媒体记者探访。
去年,深莞惠合作推动旅游市场开发,通过一系列深化合作,深莞惠旅游联盟更加紧密,“缤纷深莞惠”已逐渐成为中国内地有名的旅游品牌,成为广东旅游的一面鲜艳旗帜。
“去年年初,深莞惠三市旅游部门联手与成都壹旅游公司合作,在深莞惠自驾游地图的基础上,借助微信、APP等智慧元素,升级改造成《深莞惠自驾游微信智慧导览图》,这是广东地区第一张带有智慧服务功能的地图。”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导览图以深莞惠旅游微信公众号“微游深莞惠”作为网络支撑,从而达到智能出行的目的,进一步宣传深莞惠区域旅游资源和产品。
“去年,深莞惠三地首次赴印尼及新加坡联合推介旅游,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推介岭南名郡的旅游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创造性地展示了南粤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和旅游产业特色,提高了深莞惠旅游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负责人说。
联手治污
签署协议守护经济圈碧水蓝天
很多玩微信、微博的小伙伴都有被深莞惠经济圈(3 2)碧水蓝天刷屏的经历。去年,惠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每季度均排名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
为了守护碧水蓝天,共建优质生活圈,深莞惠经济圈环保部门已召开了四次深莞惠环保合作会议和一次深莞惠经济圈(3 2)环保合作会议,并签署《深莞惠环保合作协议》、《深莞惠落实〈深莞惠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合作协议〉工作备忘》、《饮用水源与跨界河流水质监测工作一体化协议》等近十项协议。
经济圈优质生活环境的打造更依赖于环保合作长效机制的持续完善。为此,我市提高流域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重污染行业和低端产业项目在界河流域落地,三市对龙岗河、观澜河、淡水河等流域实施每年淘汰20%重污染企业计划,完成皮革、电镀、五金等高污染企业关停目标任务。
得益于深莞惠三市联手治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淡澳河沿岸动人的音乐声准时响起,人们在这里散步、跳健身操,其乐融融。
插花地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也有了实质进展。去年年初,在深惠插花地马蹄沥建设拦河坝,并建设配套管网将马蹄沥河水引入惠阳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进行处理。去年,淡水河、潼湖流域新建污水收集管网60公里,惠阳城区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升级加快推进。
公共服务
深莞惠企业信用信息可互查
现今社会,信用信息越来越受关注。对很多地方来说,“信息孤岛”是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考验。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2013年,我市与河源建立信用合作制度;2014年11月,我市与深圳实行首批10个部门19项数据交换制度;2015年1月,我市与深莞及河源、汕尾签署信用合作备忘录,“一市失信、五市受限”市场约束机制逐步建立。
深莞惠三市企业信用信息互查也有了实质进展。在今年1月12~13日召开的深莞惠及河源、汕尾“3 2”区域信用合作年会上,签订了深莞惠三市企业信用信息互查合作协议,开启了深莞惠三市企业信用信息互查新时代。这意味着深莞惠三地失信惩戒将不再受地域限制。
得益于《纲要》实施,深莞惠三市启动医保异地结算机制,其中一市的参保人可在其他两市的社保定点医院刷医保卡,现场结算。惠州与深莞两市4家医院合作新设市外社保定点,河源、汕尾在惠州2家医院新设市外社保定点,全部实现异地联网结算。
去年11月26日,深圳、东莞、惠州、汕尾和河源五市公安局局长签署了《深莞惠 汕尾、河源五市公安局警务协作框架协议》,决定进一步深化在刑事办案、治安管控、禁毒等八大领域的警务协作,标志着发端于2006年的深莞惠警务协作平台全新升级。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