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朱瞻基,朱瞻基等来万国来朝和麒麟再现
一口气看完朱瞻基,朱瞻基等来万国来朝和麒麟再现古人认为麒麟是祥瑞之物,只有在圣君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很多诗歌里就有称颂这方面的文字,以天降麒麟来歌颂圣德之君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我们知道,古时候麒麟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但不知道为什么明朝时把长颈鹿当成了麒麟,还有人特地为它画了像。如果朱瞻基不爱远方之物,干嘛花那么多银子,费那么大劲,招来那么多远夷?01 朱瞻基对“万国”来朝十分重视进贡的动物中,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象和马并不陌生,但是所谓的“麒麟”可就是稀罕之物了。
宣德八年八月,苏门答喇、古里、忽鲁谟斯等十多个南洋诸国来大明朝贡,其中有麒麟、象、马等物。
久违了!距离上次“万国”来朝已有很多个年头了,明宣宗朱瞻基十分高兴。远夷们争先恐后地前来朝贡进献,说明帝国在自己的治理下有一派盛世之象啊!
当胡滢率领群臣赶紧向皇帝祝贺时,朱瞻基在奉天门大殿上,一边笑容满面地接受“万国“来朝的进贡,一边轻描淡写地笑道:“远方之物,朕非所爱,但念其尽诚远来,故受之不足贺也。”
朱瞻基真的不爱远方之物吗?当然不是了!这只是儒家文化里的客套词,作为圣君,不能心安理得地当场接受,而是要表现得很谦虚,古人很会玩这一套。
如果朱瞻基不爱远方之物,干嘛花那么多银子,费那么大劲,招来那么多远夷?
01 朱瞻基对“万国”来朝十分重视
进贡的动物中,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象和马并不陌生,但是所谓的“麒麟”可就是稀罕之物了。
我们知道,古时候麒麟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但不知道为什么明朝时把长颈鹿当成了麒麟,还有人特地为它画了像。
古人认为麒麟是祥瑞之物,只有在圣君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很多诗歌里就有称颂这方面的文字,以天降麒麟来歌颂圣德之君治理下的太平盛世。
朱瞻基作为一个皇帝,自然喜欢标榜自己以仁德治天下了,不然他的年号怎么会带上“宣德”二字?
对于“万国”来朝,他当然不会陌生,在爷爷朱棣在位时就亲眼目睹过。记得上次朱棣第四次接受阿丹国进献麒麟的盛景,那还是永乐十五年,距离此次已有13个年头,好久没有如此热闹喜人的场面了!
朱瞻基站在奉天门大殿上,心中喜悦,对各国使者慷慨赏赐了很多白金、彩币、绢布及金织袭衣、纱罗等物。
对于外夷朝贡使臣,朱瞻基认为:四夷宾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事,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大明,都是因为仰慕中华文明,所以招待他们一定要周到,赏赐要丰厚,这样可以表明朝廷优厚远夷的一片美意。
此次,十多个远夷国家组团来朝贡,多么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满剌加(今天的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国王亲自率领221人组成的超级外国使团来朝,将这“万国”来朝的热浪推向了高潮。
在永乐朝,满剌加三代国王曾先后四次亲自率团到大明朝贡,是大明的贵客了。
朱瞻基对此十分重视,高兴地说:“夷王来朝,此乃盛世啊!”
02 朱高炽罢停下西洋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仅在位10个月,曾颁诏明确宣告罢停下西洋工程和采办等事务,因此在永乐朝浩浩荡荡的六次郑和下西洋沉寂了。
为什么明仁宗不搞下西洋工程呢?
朱棣当初搞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原因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以及对谋权篡位而来的血腥皇权进行美化。
但是,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有大臣认为对国家来说没有益处,反而是项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政绩形象工程。
据史料记载,每次下西洋,大明帝国都要花去200万两白银,六次下西洋大约花去1200万两白银。
如果对那时的物价没有概念,可以比较一下,永乐时每石粟的价格不超过白银二钱。明朝中期一年的支出也就300余万两,而六次下西洋总共花费的银两竟然是明朝中期4年的总支出。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对于大明来说,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当时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
永乐二十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来。
一年后,朱棣密令查访建文帝下落的胡滢,有次深夜造访朱棣,两人彻夜深谈,很不寻常。人们猜测建文帝的下落应该有了答案,因为胡滢在朱棣行军途中不远万里彻夜汇报工作,除了寻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了。此后,朱棣看上去也对建文帝释然了。
很多学者认为,当时永乐帝就不再有派人下西洋的打算了。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不久突然死去。
03 朱瞻基下令郑和再下西洋
宣德五年,朱瞻基下令郑和再下西洋。
为什么时隔八年,宣德皇帝突然间要改变之前不下西洋的打算,再次派郑和七下西洋?
朱瞻基给出的理由是:即位很多年了,像忽鲁谟斯等远夷诸国还没有来朝贡,拜见大明帝国的皇帝,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即位,那就派郑和、王景弘等人去告诉他们一下。
其实,远夷是知道朱瞻基登基的。在宣德元年,他曾派刘兴率两百多人出使忽鲁谟斯,采购了一些海外异货,可是却没有贡使来朝见天朝皇帝,朱瞻基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因为他一心想把自己打造成盛世之君。
过了四五年,仍然门庭冷落,朱瞻基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在宣德五年派已经60多岁的郑和七下西洋。
在朱瞻基心底,他十分希望和爷爷朱棣一样,打造万国来朝的盛世场面,因为那是圣君的重要标志。
另外,朱瞻基有着很高的品位,喜欢奇珍异宝,先前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等物,差不多快用完了,可是这些摆不上台面的话又不方便说出口,就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了。
不幸的是,郑和在此次远航中病故了,据说他的遗体由随行官兵运载回国,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
郑和此次下西洋,带来了“万国”来朝、宣德盛世的景象,朱瞻基别提有多高兴了。高兴之余,仍不忘谦逊一番,言不由衷地说:“远方之物,朕非所爱。”
文:十里桂花(关注我,给你讲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