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1一方面,是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有学者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会受到外物的污染。而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最严重的“污染源”。我认为,网络语言“入侵”传统纸媒,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 郑晋鸣 时代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进步,不断催生新的语言风格与形式。幽默活泼、让人耳目一新的网络语言频频见诸报端,让向来严肃庄重的纸媒传递出“与时俱进”的气息。但值得注意的是,“逼格”“蛋疼”“然并卵”“屌丝”等不雅网络语言泛滥成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传统纸媒。为博人眼球,不少市场类报刊甚至肆无忌惮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标题,例如《萌萌哒球童,足联派来的逗比?》《四川“蛋疼”车祸 4万枚鸡蛋碎了一地》,类似的“标题党”深谙“新闻卖点”与“网络热点”,看似出奇制胜地迎合着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新媒体时代,纸媒中融入网络语言所特有的活泼幽默等优点,以适应这个时代分众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1)

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出现网言网语的频率很高。为了吸引和迎合年轻受众,网言网语大有向传统媒体“倒灌”的趋势。传统媒体如何把握网言网语的使用尺度,听听三位传统媒体从业者是什么看法吧。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2)

规范网络用语

是纸媒的责任和担当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3)

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 郑晋鸣

时代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进步,不断催生新的语言风格与形式。幽默活泼、让人耳目一新的网络语言频频见诸报端,让向来严肃庄重的纸媒传递出“与时俱进”的气息。但值得注意的是,“逼格”“蛋疼”“然并卵”“屌丝”等不雅网络语言泛滥成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传统纸媒。为博人眼球,不少市场类报刊甚至肆无忌惮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标题,例如《萌萌哒球童,足联派来的逗比?》《四川“蛋疼”车祸 4万枚鸡蛋碎了一地》,类似的“标题党”深谙“新闻卖点”与“网络热点”,看似出奇制胜地迎合着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新媒体时代,纸媒中融入网络语言所特有的活泼幽默等优点,以适应这个时代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本无可非议。网络语言的诞生、扩散,乃至渗透到传统纸媒中,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遗憾的是,不少粗鄙化的网络低俗语言由线上发展到线下,以裂变式的传播扩散到纸媒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2015年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显示,“尼玛”“屌丝”“逗比”位列前三,“砖家”“叫兽”“你妹”等也榜上有名。当这些词汇“倒灌”,虽然短时间内能为纸媒谋取利益,但本质上是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的思维在作祟,也是缺乏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的体现。长此以往,必将削弱纸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有学者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会受到外物的污染。而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最严重的“污染源”。我认为,网络语言“入侵”传统纸媒,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一方面,是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

我国大部分纸媒是自负盈亏的,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部分纸媒不得不紧跟潮流,借力新潮、个性的网络低俗语言来吸引受众,从而扩大发行量。这势必导致纸媒着力追求形式上的新奇,逐渐忽视报道深度和内容质量。

2另一方面,关乎这个社会与时代的文化精神。

美国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结果是我们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规范、庸俗化的网络语言挑战着这个社会原本固有的文化观念,给人们带来“纵情的话语狂欢”。

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对网络语言的态度非常鲜明:有取舍、有担当、不迎合。自从1949年创刊以来,《光明日报》就保持独立思考的媒介态势,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突出文化特色。在网络语言风靡的今天,《光明日报》始终以高度的理性,把握好使用网络语言的尺度。对于符合时代特征、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网络语言要发扬,例如《成都出台最给力人才新政》《为美德点赞 向模范学习》,这里的“给力”“点赞”就用得恰到好处。对于庸俗的网络语言,一律拒之门外。

此外,《光明日报》还高度关注和思考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曾刊登《网络语言“热”背后的“冷”思考》《网络语言盛行:“新意迭出”还是“汉语危机”?》等文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和规范进行深度剖析。2015年8月15日,《光明日报》以《规范网络用语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题,整版刊登“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专题座谈会发言摘登。

强大的流行力量往往会让集体失语,而语言规范的步伐相对滞后。媒体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纸媒更是以其“白纸黑字”的庄重感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坚守社会责任,传承语言文化,将违背社会道德的网络低俗语言拒之门外,促进我们的母语向健康、规范、高雅的方向发展,积极传播核心价值观,是纸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4)


媒体用什么词

关乎价值观与导向

长江日报编务部主编 朱建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媒体要与时代同行,至少在语言上要能够做到与时代同步。不可否认,网言网语也是时代特性的一种具体反映,网言网语“倒灌”媒体的情况值得警惕,但如果对网言网语简单地持“一刀切”式的否定态度,也并不可取。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改文风”,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写作时的遣词造句能够合乎时代节拍,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符合价值观与导向的网言网语。

2016年5月,《人民日报》刊载《“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的文章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专门把该文章批转给集团内的媒体学习,要求大家能够切实把好语言的关口。其实,主流媒体用什么词关乎价值观与导向,需要认真对待。作为一家城市党报,《长江日报》对使用网言网语的基本原则是,拒绝诸如“屌丝”“逼格”“撕逼”这类网络粗鄙词汇,但可以适当使用符合语言规范、充满正能量以及价值观导向的网言网语。

“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在如何用词方面,为媒体和媒体人树立了典范。比如,他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首次使用了“蛮拼的”“点赞”等网络流行语,2016年的新年贺词中还用到了时下火热的一个网络词语——“朋友圈”。这些并非超前和猎奇的语言,都是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的词语。但通过以发表年度新年贺词的形式向全世界进行传播后,给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这不仅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令人感到亲切,同时对于树立良好的开放进取的国家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5)

媒体确实不应该拒绝使用诸如“蛮拼的”“点赞”“朋友圈”这些充满时代特征、符合价值观与导向的网言网语。正如专家所言,这些词语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对于媒体而言,适度使用一些网言网语,不仅有利于增强报道的时代感,彰显媒体的活力,也有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阅读的舒适度和愉悦感。如果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刊发的稿件整天用的都是一些陈词滥调,这样的媒体很难说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媒体要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至少要在语言上有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性的词汇。

媒体能不能使用网言网语?又该如何正确使用网言网语?这些年各地获新闻奖的作品,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比如,《60后老板高调求婚“小萝莉” 被数百工人投诉欠薪上千万》(《楚天时报》2015年7月3日A03版)、《安徽隆平高科咋如此“任性”?》(《农村新报》2015年4月11日第1版)、《点赞“寒碜县衙”仍需谨慎和节制》(《楚天金报》2015年1月16日A10版)、《151个红手印为新农村工作队“点赞”》(《今日湖北》杂志2015年第1期)、《武汉“气质”一夜升四级 未来三天市民继续呼吸优良空气》(《长江日报》2015年12月16日第3版),这些获2015年湖北新闻奖的稿件都含有网言网语。这也说明,网言网语使用得当还可以为稿件增色。但是,这不意味着媒体就可以滥用、不加选择地使用网言网语。

媒体用什么词,尤其是党报党刊用什么词,直接关乎价值观和导向,不容小视。一些媒体习惯把领导干部统称为官员,这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无论是领导人讲话还是文件、制度中,领导干部是规范性的用词。“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如果连党报党刊都把领导干部称为官员,无疑在不自觉中把两者自动割裂开来。

“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实际上已经说明,舆论工作讲导向不区分媒体的性质,也不区分具体内容。用什么词汇实际上是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使用的是网言网语,也要考虑价值观和导向问题。“屌丝”“逼格”“撕逼”既不符合价值观也不是应该倡导的方向,这类网络粗鄙词汇,不应该出现在媒体的版面上。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使用网言网语的原则和底线上应该一致。新媒体使用网言网语,可以让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符合时代特征,更加有利于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突破底线和原则。再者,也要认识到,新媒体追求内容的生动活泼,并不一定非要靠使用网言网语来实现。

主流媒体办的新媒体,用什么的语言同样关乎价值观和导向,用户甚至会很在意。2016年4月,武汉首届国家马拉松比赛举办时,《长江日报》的微信推送的一条标题为《武汉史上最大的约跑让你久等了!你会为谁点赞加油送祝福?》图文信息。作为城市党报的官方微信,使用“约跑”这个词到底好不好?有网友就留言表示不妥,理由是这个词有点“污”。用户的意见,对媒体人来说是一种提醒,值得注意。此后《长江日报》的“两微一端”平台就没有再使用这个词了。

媒体之所以用了低俗的网络语言,说到底是由于认识不到位、把关不严。要杜绝低俗的网络语言登上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除了靠自律之外,还要靠一定的机制来约束才行。机制既包括媒体内部的,也包括相关主管部门的。

对于媒体而言,首先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其次要有自己的稿件编辑规范。价值观是原则性的,编辑规范则是具体的操作指南,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把好价值导向关。机制里还应有惩戒措施,与倡导的价值观不符、与编辑规范不符如何惩戒,应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进行规范。除此之外,媒体用语是否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督也不能缺失,有效地监督才有利于规范更好地执行。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6)

传统媒体应当

慎用、善用网言网语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蒋玉鼐

近来,纸媒等传统媒体被网言网语渗透、“倒灌”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忧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刊文,呼吁传统媒体严格把关,保持格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网言网语从虚拟空间步入现实,渗透进大众生活,甚至登上媒体报道,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一方面,语言体系原本就是开放、多元的,一直在丰富和发展,网言网语与英语、专业术语等一样,都是大众生活与媒体报道中新词语的来源;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包括语言使用在内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网言网语是什么意思(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7)

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近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自2013年以来,十大流行语的互联网属性逐年增强,2015年达到了70%之多。其中的“颜值”“任性”等词语,不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传统媒体上也很常见,“任性”甚至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网言网语都已被官方话语体系接纳,更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可以随意使用,甚至广泛传播。因为毕竟有相当比例的网言网语,过于粗鄙、低俗、暴力,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任的传统媒体,不宜使用。

但是,人民网的调研显示,个别传统媒体不仅在报道中不恰当地使用网言网语,甚至命名版面,如某报的两个版面分别名为“高逼格”与“逗比”。如此做法,最可能的原因是想吸引受众,让受众觉得该媒体贴近性强、轻松时尚,但效果真的如此吗?《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透露,近期一项针对南京市民的调查表明,700位参与调查的市民中,有七成表示广播电视和报纸上的网络词语“看不懂”。看来,盲目跟风、生搬硬套,滥用网言网语,不仅不会让受众对相关媒体的好感增加,还可能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最终适得其反。

此外,媒体作为“社会民众的教师”,理应传播精神文明,维护公序良俗,拒绝传播包括不文明网言网语在内的低俗内容,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这一点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重视,并成为各方共识。新华社在相关报道规范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也联合发布《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呼吁新闻媒体负起主体责任,保持应有的格调和操守,拒绝传播不恰当的内容。

因此,对于已逐步渗透生活、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网言网语,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应加以甄别,谨慎使用,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完全不触碰,更不能奉行“拿来主义”,随意滥用。具体操作中,不妨参考以下两个原则:

1

一是内容上谨慎选择。网言网语数量众多、鱼龙混杂,有的语义明确、风格清新、诙谐幽默、表达力强,如“给力”“棒棒哒”等,可以适度使用;有的格调低下、粗鄙恶俗、野蛮暴虐、充满戾气,如“尼玛”“滚粗”“撕逼”等,应坚决予以抵制。

灵活、巧妙地运用恰当的网言网语,可以起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加好感度的作用。如今年年初,新华社为说唱动漫MV《四个全面》发布预告,称“你还在嫌我一本正经高冷啰嗦,但人家并不是这样的”。MV唱词“特别重要的话,咱得说四遍”“人人都当创客,城乡一起嗨”也巧妙融入了网言网语,令人忍俊不禁,网友表示意外又惊喜。

2二是渠道上善于区分。用语的风格应当与使用的环境有关,总体而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责任的守望者、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营造的语境应当是文明的、得体的。不过,因为传播渠道不同,用语的风格可以在大的框架内适度调整。如新华社播发的通稿、《人民日报》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需要中规中矩、正统严肃,而上述两家媒体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相对轻松幽默、活泼时尚。仍以新华社的说唱动漫MV《四个全面》为例,“高冷啰嗦”的预告,就是通过微博与微信平台发出的,传统渠道并没有相关报道。

总之,建议“网语需慎用,卖萌分场合”

内容来源:《青年记者》7月份刊

文章作者:郑晋鸣 朱建华 蒋玉鼐

本期编辑:兰亚妮、孙嘉靖、张永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