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白娘子与孙悟空:顶着小雨玩西湖
杭州西湖白娘子与孙悟空:顶着小雨玩西湖“林海亭”休整,吃些零食后继续出发边走边停,边走边玩,身后的游人越来越多了。路标,陈布雷墓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慈溪人。早年就读于慈溪县中学堂,后转入宁波府中学堂,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以“布雷”笔名写作评论。同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他写的《谈鄂》十论,按日刊布,响应革命。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任《商报》主编。后为《国闻周刊》主要撰稿人。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教授,主讲《社论作法》。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支持亲属奔赴抗日前线,设法掩护民主人士
第一站
九溪烟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 - 一半山水一半城;杭州. 因山而静,因水而秀,因人而美!古时吴越之地,西施,许仙白娘子故事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事前要考虑旅行地的重点景观,景点最佳拍照时间,拍照角度,这些都要从网上搜集好;选择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旅馆;爱吃的孩妈还有娃娃,当地特色美食选择也列入是重点考虑对象。做好景点行程地图,住宿、景点周边美食地图,很多都是在百度地图里面做好收藏标识,想要找,随时开启网络寻找很是方便快捷。
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去过杭州,从他们那里咨询的是第一手的资料,然后再从攻略里寻找合适的出行方案,像我这样喜欢风光人文景观的人,重点关注了几个,以重点为顺序分别是:九溪云镜;灵隐寺;西湖(西泠印社)以及乌镇。
住的地方选在城站火车站附近,周围公交地铁去这几个地方都很方便,回来后对自己住宿选址很是首肯。
一早起来,吃过旅馆提供的早餐,坐公交早早地就到达了九溪,用了老虎地图,交通更新慢走了些弯路,后来换了百度地图好了许多。从九溪到九溪云镜的亭子要有3公里的路,重点的景色主要在那边,不过对于北方生活的我们来说,路边是茶山绿树,潺潺溪水怀抱中的山谷,已经是莫大的享受了。自由自在,慢慢地行走。
路边溪水潺潺,树木茂密,清静宜人,偶尔能看到骑行的人从这里通过,行走在这样清静的山林中,人都沉浸其中。
九溪一号桥, 经过不少小桥,都是古香古色,和这里的景色很是融洽
路标,陈布雷墓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慈溪人。早年就读于慈溪县中学堂,后转入宁波府中学堂,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以“布雷”笔名写作评论。同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他写的《谈鄂》十论,按日刊布,响应革命。
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任《商报》主编。后为《国闻周刊》主要撰稿人。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国文科新闻组(新闻系前身)教授,主讲《社论作法》。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支持亲属奔赴抗日前线,设法掩护民主人士。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申报》顾问兼常务董事。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
边走边停,边走边玩,身后的游人越来越多了。
“林海亭”休整,吃些零食后继续出发
大路人多,时不时地有机动车呼啸而过,随即找山谷下的林间碎石小路,这样才有回归自然的,碎叶铺垫,小草依依
溪水潺潺,知行打水漂的兴趣突然大涨,劝了好久,最后禁不住美食的诱惑才算继续前行。
走到九溪碑亭,时间已到中午,人很多,天空飘起了细雨
河水碧绿,远处瀑布飞流直下,游客穿行期间,恰似人在画中游。也有九寨沟的一番风韵
细雨冲刷着石板路,路边古树遮天蔽日,溪水缠绵期间,北京植物园的水杉很多,比起这里差距太大,那里是几十颗,这里是无数。只有这样的山水美景,才能酝酿出那沁人心脾的龙井茶。
雨下的细而密,知行走累了站在滑板车上,中午饿的不行,走到杨梅岭村的一个农家乐餐厅填肚子,菜真心的不便宜,点了2样,味道做的还算鲜美。
最后都被扫光,停留到下午13:30,雨不见停的迹象,走到龙井茶的计划搁浅,只能等下次了。
公交站雨天人多,根本上不去,相隔有半个小时,有车过但是根本上不去,索性打了辆黑车去终点站坐车,稍等片刻就来车了,那个欣喜,等车上有人下来,满满登登车上人没有下的人,希望落空,很多人都是坐回头车的,哎,无语,节假日出行人多坐车也成问题了,挤上车,孩妈很能干,找了个平稳的地方让知行坐下,晃晃荡荡的1个多小时回到城里。
第二站
灵隐寺
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杭州为最,杭州山水则以灵隐为最佳”,灵隐寺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儿时所看连续剧济公,济公嬉笑怒骂,剗恶锄奸,包打天下不平事!半疯、半傻、半仙,自然豁达的形象深入人心,“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的主题曲仍然时不时的萦绕耳边,自己还能够一字不拉的唱起来。虽然距今已有30少年的时光,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象西游记,水浒,三国,红楼梦,济公这些连续剧,在当时休闲娱乐匮乏的时期,是当时大人小孩们最主要的话题和谈资,剧中神乎其神的仙术更让我们浮想联翩。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现在灵隐寺挂的匾额是老江的手笔!我走过的地方,记忆中少林寺,丽江古城也有他的涂鸦,其他的地方不知道还有没有,自己就无从考证了。人过留名,从上至下,从古至今都是一直存在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年四季,连绵不断的细雨已经是江南的写照,一早乘坐公交,直达灵隐寺,细雨绵绵,时断时续
咫尺西天,游人很多,购买了飞来峰的门票,避开人流聚集的灵隐寺,看上一眼就足够了,旁边清幽的永福寺是个不错的选择
观罢灵隐,享受“楼外楼”的美食,说来也算有趣,山外山,楼外楼都是当地知名的餐馆,商家把传统文化消费到了极致,不过我们品尝最多的还是当地物美价廉的新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