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据说林逋曾种了三五百棵梅树,大概喜欢的,就容易做好,他养的梅树自然是极好的,花开的艳丽,果实也结的很好。梅子结果,他有时也会卖掉一些,以补家用。(也有学者考证说,林逋生前在孤山居所其实只种了一棵梅树,而且一直如此)孤山梅花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一说奉化黄贤人。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了,从小勤奋学习,就算吃不饱、穿不暖,也不影响他刻苦学习。但他的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他性情恬淡,“弗趋荣利”,长大后也没有去参加科考,而是在江淮一带游历,后来就回到杭州,隐居西湖,结庐孤山,一心归隐,《宋史》说他“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据后来的学者考证,他应当是出生于967年,大约40多岁,开始隐居西湖,他虽不入红尘,却并非没有朋友,担任过宰相的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很佩服他的为人,仰慕他的文采,他们在杭州任职时候常常去孤山和林逋唱和,还出资为他返修宅院。范仲淹、张先、梅尧臣等也和他有诗唱和。因此,可以看

在中国文化史上,归隐似乎总是令人神往的。隐士总给人学富五车,淡泊名利,超然旷达之感,他们视功名如粪土,在山野田园中怡然自得。只是,有些人的隐逸,其实是为了东山再起,用这样的方式来炒作,以退为进,等身价水涨船高之后,再一举出山。

当然,有些人经历过红尘俗务后,真正看淡了,一心归隐,这样的人,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陶渊明了。在宋初,却有一个人更加纯粹,他不用入红尘,就已经坚定了老死山野之心。他便是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林和靖。

只是,有意思的是,这位梅妻鹤子的林先生,竟然曾经写过《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这样的情深之语。这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1)

一、简单的生平

这位自幼无意功名,终生未踏足官场,却在《宋史》中留下了传记,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高士形象却很是丰满。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一说奉化黄贤人。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了,从小勤奋学习,就算吃不饱、穿不暖,也不影响他刻苦学习。但他的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他性情恬淡,“弗趋荣利”,长大后也没有去参加科考,而是在江淮一带游历,后来就回到杭州,隐居西湖,结庐孤山,一心归隐,《宋史》说他“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据后来的学者考证,他应当是出生于967年,大约40多岁,开始隐居西湖,他虽不入红尘,却并非没有朋友,担任过宰相的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很佩服他的为人,仰慕他的文采,他们在杭州任职时候常常去孤山和林逋唱和,还出资为他返修宅院。范仲淹、张先、梅尧臣等也和他有诗唱和。

因此,可以看出,他在文人圈子里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宋真宗也听说了他的名字,大概也读了一些他的诗文,很是喜欢,于是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特意赐他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呢,不像有些隐士一样装高尚,他明确表达了感激之情,但也没有觉得特别值得骄傲,没和旁人夸耀。这件事毕竟是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于是不少人劝他趁机出仕,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功名富贵,家室之乐,都不适合我,我大概只适合和青山绿水相伴。” 也有种说法是,当时的政坛,正被“天书”运动所笼罩,宋真宗热衷于到处封禅和收集祥瑞,溜须拍马之辈充塞其中,林逋不愿意与这些同流合污。

林逋终身不仕不娶,只喜欢种梅和养鹤,曾说自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以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2)

孤山梅花

据说林逋曾种了三五百棵梅树,大概喜欢的,就容易做好,他养的梅树自然是极好的,花开的艳丽,果实也结的很好。梅子结果,他有时也会卖掉一些,以补家用。(也有学者考证说,林逋生前在孤山居所其实只种了一棵梅树,而且一直如此)

至于鹤除了欣赏,也是有用处的。据说每逢有客人到访,林逋又不在家的时候,门童就会把几只鹤放飞上天,林逋看见了很快就会划船回来。

到了晚年,大概自感时日无多,林逋亲手在草庐旁边为自己修建了墓地。林逋在天圣六年(1028年)林逋去世,临终前,还写了一首诗:“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汉司马相在遗稿《封禅书》中劝汉武帝封禅,林逋大概认为这是谄媚之举,而自己没有随波逐流,一生悠然自得,颇感自豪。恐怕还顺道嘲讽了一把宋真宗为造天书,东封西祀的表演把。

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的诗是写得极好的,特别出名的,自然是那首《山园小梅》了: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这首组诗以满怀喜悦欣赏之情,突出描写了梅花特有的优美姿态和高洁的品性,又以梅喻人,抒发自己的隐逸之乐和孤高超然之心。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暗香”由此成为梅花的代称。历来文人对这两句,推崇备至。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他认为这首咏梅诗已压倒了唐代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辛弃疾甚至劝别人,不要再写咏梅诗了,因为超越林逋,几乎已不可能:“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其实这两句诗,林逋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他本来是写桂花,但是呢又扯到了竹,而且之留下这么两句残句。林逋接了这两句来,改了两个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立刻就如画龙点睛般,将整首诗盘活了,也让梅花的形态和神态都鲜活了起来。所以嘛,谁说拿来主义不好的,关键是拿来后,要有升华不是?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3)

杭州林和靖墓

这第一首诗,其他几句其实也写得极有意思。首联先直抒胸臆,说梅花的品质不同于其他凡花;然后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气质和风姿写得超尘脱俗,然后掉转笔头,在颈联再着意渲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可简单理解为冬天的鸟儿,但是如果按他梅妻鹤子的性子来看,作白鹤似乎更好。林逋说白鹤也想自己一样极爱梅花之美,还没来得及飞下来呢,就迫不及待地先偷偷瞄上几眼。这两句按语文老师的解读,那就是观察事物极其细致啊,所以才能写得如此传神。接着,借用蝴蝶来来设问,说它对梅花也是很喜爱的,甚至因爱梅而至销魂。

到尾联,再次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在这梅花间低吟浅唱,观赏把玩,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这样的幽居生活多好啊,哪里需要什么音乐、什么饮宴之类的俗情来凑趣呢?

第二首似乎是第一首的余波,但也写得极好。先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而美,是画不出来的。颔联接着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似乎对寒冷霜夜有些害怕胆怯,真的是好比对妻子的怜爱一般,无比深情。颈联再用“邻僧”和“俗客”对比,以表达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最后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画面感极强,以此作结,极富情趣。

林逋一生写过不少咏梅诗词,这首《霜天晓角》也写的很美: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三、诗书画俱佳

根据当时人的说法,林逋的画也是画的很好的,可是没有流传下来。他的书法,成就很高,宋四家里的两位,都对他赞不绝口。苏轼说他“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意思是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宋代书法家李建中,但笔力瘦硬刚拙。黄庭坚则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 这个评价更厉害了,说只要看了林逋写的字,那生病了都可以不药而愈,饿肚子的时候,都可以不食而饱。

可惜林逋存世书法作品只有3件,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行书《自书诗卷》就是其中之一。

林逋以鹤为子:林逋梅妻鹤子纯粹的隐士(4)

这大概和林逋的性格和习惯有关,宋史记载说他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就问他:“何不录以示后世?” 他回答说:“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意思是,我这辈子都已经不想扬名了,所以才隐逸乡野林间,何况后世呢? 但是还是有人觉得这样白白丢掉实在是浪费啊,就偷偷得记下不少他的诗作,大概还不止一个人这么干,于是终于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流传下来300多首他的诗作。

四、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死后,大概是他的名声很大,州官也上报了朝廷,仁宗闻讯,叹息哀悼,还特地赐谥“和靖先生”。宋室南渡后,杭州成了都城,位于西湖的孤山,成了皇家寺庙之所,于是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几乎被完全迁出,却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墓地。可这也给他带来了祸事,南宋灭亡之后,就有盗墓贼盯上了这里,他们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肯定不少,可是一通挖掘之后,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是对于文人来说太正常了,但是这只玉簪却引起了好事者的八卦心?难道终身不娶,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在青年时代也有过”曾经沧海难为水“吗?

在林逋的作品里有这么一阕词: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两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亘古不变。它们大概是理解不了恋人分离的愁绪的。你泪眼盈盈,我无语婆娑,相爱却无法相守,罗带同心结不成,江头潮水却已平,船儿就要扬帆而去了。

情深缘浅,有缘无分,潮水易平,心难平。回首林逋从40多岁开始的隐居人生,恍然间似乎多了一丝惆怅。

参考资料:

《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