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之类的书有用吗?各种网文鸡汤说的
断舍离之类的书有用吗?各种网文鸡汤说的老旧的床单,扔掉。过期的水果,扔掉。或者说,断舍离的精髓就只停留于如此表面吗?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认为断舍离就是简单地扔东西,就是丢弃,就是极简。没有用的文件夹,扔掉。
近段时间,“断舍离”开始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模仿起这个行为。
有的人,通过把房子装修成素雅干净的格调,于是就标榜自己已经“断舍离”了。
有的人,吃素食,晒照片,发朋友圈就称自己“断舍离”了。
这些真的就是断舍离吗?
或者说,断舍离的精髓就只停留于如此表面吗?
断舍离不是表面功夫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认为断舍离就是简单地扔东西,就是丢弃,就是极简。
没有用的文件夹,扔掉。
过期的水果,扔掉。
老旧的床单,扔掉。
看过几十遍的影碟,扔掉……
这些东西被丢弃,是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使用的价值,对自己而言没有用处。
扔掉失去价值的东西,这并不是断舍离。
断,就是斩断物欲,不要买对自己而言无用的东西。
舍,就是舍弃废物,处理掉堆积很久却又一直派不上用处的东西。
离,就是抛离执念,放下对物质的迷恋。
实际上,现在很多人身边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我们家里的杂物不断堆积,想要丢掉一些的时候,却发现这个舍不得那个也不想丢。
当衣柜的旧衣服越来越多,却在每次出门都找不到一件适合自己的新衣服时,还是舍不得处理掉那些很久没穿过的衣服。
当朋友送自己一件漂亮而没用的摆件,放在家里都起灰很久了的时候,还是舍不得丢下这个“花瓶”。
当身边的朋友嚷着要离职回家陪爸妈过生活的时候,转眼就跑到在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城市继续独自打拼......
断舍离,断舍离,断舍离的基本,就是要愿意舍弃自己珍惜难舍的东西。
丢东西?可以。
如果只是简单地追求极简主义,不管到底是否需要,是否合适,全都丢掉,这样反而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
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就是断舍离的执行者。
她从杂乱无章的房屋中进行有条不紊地整理,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整个家都变得空无一物。
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你原本想追求的吗?扔掉所有,可你基本的生活需求品都没有了,难道不得重新再买一次吗?
现实生活中,盲目追求“断舍离”、一味从众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看到身边的朋友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回到小城市生活,于是自己也放弃了奋斗,跟着回乡。
最后却发现熟悉快节奏的他们,熟悉高强度工作的自己,很难在慢节奏里静得下心。
“跟着返乡,卖房的时候不觉得心疼,现在看着以前的同僚越来越厉害,手里的钱越来越贬值,我真是要吐了……”
照着书本生搬硬套,只是追求表面,从不思考这个行为的意义,更别提去领悟断舍离的精髓,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推崇。
断舍离,并不只是指外在的一些表现。更多主要是强调自己由内而外,内心不再受到外在事物的干扰,从而脱离欲望的影响。
著名演员胡歌,从开始的“逍遥哥哥”到爆红时的“老大”,再到稳重的“梅长苏”,他几乎饰演的每个角色,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人们的赞扬中,在一次次的拿奖后,在无数代言和广告的邀请下,却选择静下心来,出国学习,自我提升,而不在已经获得的成就中止步不前。
断舍离要求我们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做到心甘情愿无所畏惧。
断舍离需要的是,我们对自己负责。断舍离要做到尊崇内心,不留遗憾地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要真正的领悟断舍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不单单只是头脑发热,在断舍离这个行为之前,一定要先对这个行为做出预判,并且计划好未来。
“断舍离”的精髓,更像是一种大脑的思维方式,首先需要清空大脑中对物质的欲望,让自己能够从“想要”慢慢过渡到“需要”,并且有为未来做规划的想法。
所谓断舍一时爽,一直断舍一直爽。
那怎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下面给出一些建议:
1.生活必需品,买质量好的,不要太计较贵的那部分钱。
2.非必需品,选择性购买,三思而行。
3.华而不实的东西,不要购买。
4.拒绝借钱消费,避免提前消费。
5.每个月都要做财务规划,你会发现自己能省下一大笔钱。
6.定期清理东西。
7.做选择时要慎重,三思而后行是为了避免以后后悔和不必要的麻烦。
8.尝试关注自己的内心本来想法,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真正的断舍离不是靠不买和丢弃实现的,
而是:
你物质充盈却不会为欲望所牵,
你感情丰富却不会为情绪所累,
你过尽千帆却不会怀疑人生,
或许这些,才是我们穷其一生都想得到的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