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作战参谋们都害怕极了。粟裕马上给前线兵团政委谭震林打了个电话。作战参谋往前线指挥所打了电话,回来给粟裕报告:许司令喝醉了,还没醒,怎么叫都叫不醒,眼睛都睁不开。粟裕一听,感觉情况有异。许世友虽说素有好饮之名,但大事面前从不贪杯误事。大战前夕,许世友怎么还醉成这样?

1948年9月,济南城外战云密布,粟裕指挥32万大军,即将发起攻济打援之战。

这天晚上,粟裕一直在指挥所来回转圈,心情焦急万分。因为攻城日期推迟了。

他刚刚给攻城总指挥许世友发了一封电报,询问攻城准备事宜,现在正等着他的回电,可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眼睛都快冒出火来。

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还不见回电,粟裕急得问作战参谋,前线到底是什么情况?

作战参谋往前线指挥所打了电话,回来给粟裕报告:许司令喝醉了,还没醒,怎么叫都叫不醒,眼睛都睁不开。

粟裕一听,感觉情况有异。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1)

许世友虽说素有好饮之名,但大事面前从不贪杯误事。大战前夕,许世友怎么还醉成这样?

粟裕马上给前线兵团政委谭震林打了个电话。

作战参谋们都害怕极了。

大战前夕出这样的事,粟司令虽然脾气好,不怎么训人,但一旦发起火来,那也不是玩的。

正当指挥所的人都捏着一把汗之时,却发现粟裕脸上哭笑不得。过了片刻,粟裕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知道听到什么好笑之事,粟裕挂了电话,挥挥手命令道,留下值班人员,其他人都赶紧休息吧。

华野副参谋长张震问粟裕到底什么情况,粟裕大手一挥:前线没问题,济南这场仗赢定了。

大家面面相觑,搞不明白这是什么节奏。

此事的缘故,还要从毛主席亲点二将说起。

一、毛主席点将

1948年7月,粟裕率华野取得豫东战役的大胜。

许世友、谭震林率领的华野山东兵团也解放了济宁、兖州一带。国民党军在王耀武率领下只能困守于济南一带,山东形势越来越有利于我军。

党中央提出,可以将进攻济南提上日程了。毛泽东甚至迫不及待地与粟裕商量,让他考虑考虑,是不是让许世友来打济南。

这就是著名的毛主席点将许世友。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2)

毛主席的意见超出粟裕预料。

粟裕原本打算的是,豫东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汇合到一起,进攻南线的徐州,而只以少部分兵力监视济南,反正济南已是瓮中之鳖,不必急于一时。此时打徐州,可吸引国军邱清泉、黄百韬等兵团,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再吃掉国军几支主力。

毛主席的考虑更深远。

一、打徐州,距离我根据地过远。

二、打徐州,调许谭南下,又容易使国民党军几大主力从容集中于徐州周围,抱成一团不易歼灭。

三、打徐州而舍济南,背后卧一猛虎,令人不甚放心。

粟裕反复考虑,还没来得及给中央复电,中央的电报却在2天(7月14日至16日)连续发了7封电报,催问粟裕的意见。

而且中央意图越来越不容置疑,必须让许世友率山东兵团立即打济南。

粟裕在曲阜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意图,并作出决定,就按中央意思办,许世友来打这场硬仗。

有人或许会不理解。

许世友兵团只有十多万人,为何不把华野主力全部压上去,让粟裕直接指挥呢?

毛主席考虑到,济南、徐州之间国军还有很多主力,王耀武手下有11万人,徐州一带可用于驰援济南的部队也有17万人。

如果粟裕率华野全军压上去打济南,就成了两军主力对碰。

显然这不合理,没必要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这样干。

所以,让许世友独力打济南,粟裕率华野其余主力打援。如此则国军主力无法聚集,我军便可各个击破。

粟裕精准地领会到毛泽东的意图,决定许世友率14万大军攻济南,自率华野主力18万在津浦路上沿线阻击,只要徐州国军敢来救援,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管教他有来无回。

粟裕马上发了电报,向毛泽东报告。

谁料毛泽东看了仍然不满意。

倒不是因为粟裕的安排不对,而是粟裕的电报上,没有许世友的署名。

这封电报的署名是粟谭张,也就是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华野副参谋长张震。

毛泽东紧接着回电问,许世友为什么没有署名?难道他没有参与攻济战役的筹划?

许世友此时确实不在前线,而是在后方养伤。

许世友腿上有伤,攻打兖州时伤病复发,行动不便,于是回到胶东老根据地蓬莱县的艾山汤治病。

粟裕、谭震林赶紧电请许世友回到前线。

许世友听说毛主席亲自点将,兴奋地一跃而起,不顾腿伤尚未痊愈,星驰电掣地奔向位于泰安的山东兵团指挥部。

二、毛主席另一次点将

这是毛主席其中一次点将。还有另一次。

许世友在济南前线喝得那场酒,就与另一次主席点将直接相关。

这一次点将的主人公是王建安,赫赫有名的华野虎将。决定攻打济南前夕,毛泽东亲点王建安,叫他也到济南前线去。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3)

接到这个任务,王建安不免有点头皮发紧。紧,不是因为要打硬仗了害怕,而是因为又要和许世友搭档。

王建安也是老革命、老资格、能攻善守的虎将。他和许世友算得上一对“瞪眼搭档”,王建安和许世友早年都在红四方面军,同在红四军工作过,那时许世友是红四军军长,王建安是红四军政委。两人打仗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性格都很要强,难免有点磕磕碰碰。

两人脾气都非常火爆,偏偏还总在一起共事,就像倚天剑和屠龙刀一样,一个比一个硬,一个比一个狠,对外令敌人闻风丧胆,对内令手下惧怕三分,两人之间更是铁扫帚刷铜锅,经常互相瞪眼拍桌子,擦出不少火星子。

就像李云龙和赵刚一样,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吵架。但赵刚刚中带柔,能和李云龙处好关系。王建安论起刚猛简直比李云龙还要强上三分。可以想见,他和许世友在一起,肯定不会和顺,闹了一些矛盾。早在红军时期,两人就闹得红了脸,有时见了面都不怎么说话。

仿佛命中注定,越是瞪眼,两人还越有缘,一直在一口锅里吃饭。

抗战爆发后,许王二将都到了山东,都成了八路军将领,许世友后来升任胶东军区司令,王建安则升任鲁中军区司令。

华野组建,许世友的胶东部队编为华野九纵,王建安的鲁中部队编为华野八纵,连番号都如兄弟一般连在一起。

八纵、九纵都是善于进攻的头等主力,莱芜、孟良崮等硬仗都是主力,许王两人都是陈毅十分喜爱的虎将。

然而即使这样,两人也没有化解尴尬,即使在山东军区一个院子里开会,两人见面时仍然话不多说、眼不对视。

陈毅都被这两个傲娇的将军弄得哭笑不得,两人明明性格相近、本事相近、战功相近、互相钦服,说白了就跟亲兄弟一样,可是就是谁也不肯主动下一个台阶。

据说王建安好几次有意想和许世友消除“间隙”,但许世友就是“没理睬他”。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这些矛盾属于工作层面的,而不是两人有私怨。许、王两位都是高风亮节、一心为公的优秀将领。

陈毅是个情商很高的领导人,明白强扭的瓜不甜,也就不再给两人强行说合,大概还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疙瘩自解。

没想到,这个疙瘩,竟然是毛主席给解了。

三、双雄聚会

1948年打完洛阳战役后,王建安有一段时间离开了华野,不再担任八纵司令员,中央调他到华北部队任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把华野虎将调到华北部队,大概也是出于兼顾解放山西的考虑,可见王建安能力之强。

毛泽东决定打济南之时,思来想去,准备再把王建安调回华野,让他去当山东兵团副司令,再次和许世友搭档。

然而这次搭档可不比往年,当年在红四军两人平起平坐,在山东当军区司令和纵队司令也都是并驾齐驱,此时成了一正一副,关系不好处啊!

毛泽东怕王建安绕不过思想上的弯,亲自把他叫过来,当面做他的思想工作。

王建安对这段经历印象很深刻,多年后他回忆起济南战役前这段经历,仍然栩栩如生。

他回忆说,那年他一路从洛阳动身,不远千里来到石家庄,还没去找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报到,就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要见他。

王建安一听无比激动,自打1937年离开延安,11年再没见过毛主席了。到西柏坡见到主席,见他面相憔悴,略显疲惫,为国事操劳,比一线将领们另一有番苦处。

白马山战役为什么失败?济南战役攻城推迟(4)

毛主席亲切地慰问鼓励了王建安,先给他讲了山东战场的形势,紧接着话锋一转,让他不要去找聂荣臻了,还回华野,协助许世友打济南。

毛主席特意强调,给许世友当副司令,有没有意见。

王建安知道毛主席的考虑,当即表态,党要干啥就干啥,我和世友同志多年搭档,性格相冲但公心无缺,一定能完成任务。

毛主席乐得哈哈大笑。

王建安心知兹事体大,只在西柏坡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再度上路,赶回山东。

王建安很清楚,这是一个化解尴尬、消除矛盾的绝佳机会。

或许这就是毛主席把两人再度安排到一起的出发点之一。

王建安到任后,许世友还在养伤,但当时济南战役的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展开了。谭震林是政工干部出身,虽然打仗也不含糊,但毕竟术业有专攻,正发愁呢,一看王建安来了,高兴地拍手欢迎。

王建安这次回来知道事关重大,不能再由着性子来,所以也深自收敛。这下反倒是别人不适应了,谭震林开他玩笑说:“你这尊炮筒子怎么哑火了。”

王建安谦虚地说一切工作在许司令、谭政委领导下进行,我完全服从领导。

谭震林说:“别呀,你是副司令管军事,你又擅长这个,老许没过来,你必须把这个担子担起来,大胆干。老许回来敢跟你瞪眼,我收拾他。”

谭震林是华野副政委,是许世友和王建安的上级,也是一眼能把人瞪出鸡皮疙瘩的厉害人物,他这样说自然可以。但王建安不一样,两人之前有过小尴尬,此时必须得掂量着干,山东兵团的主力是九纵,那是许世友一手带出来的胶东子弟兵。

要知道,那时节每个纵队的作风,就是纵队司令的作风,不好轻易动。八纵有王建安的作风,九纵有许世友的作风,指挥作战必须充分考虑老指挥官的特点,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王建安知道这些规矩,在筹划大事时非常谨慎小心,处处维护许世友的主官权威,尽量按九纵原有的作风特点办事。

不过饶是如此小心,许世友赶回前线后,还是出了一点小波折。

四、一顿酒喝出的将相和

在打济南的兵力分配上,粟裕的意见是,只以山东兵团打济南,其余华野主力全用作打援。

攻城兵力14万,占44%,打援兵力却有18万,占56%。

这个安排很多人不理解,包括许世友。

按理说打济南攻城战斗是重头戏,必须多放主力才行。济南守军多达11万人,加上地方杂牌兵力估计能凑出13万之多,敌我兵力相等,还有济南坚固的城防工事,兵力对等,我方不占优势。

所以许世友在蓬莱接到打济南任务后,对粟裕如此分兵感到有些不理解,一边往前线赶,一边和粟裕来往电报商量兵力。

许世友的意见是,尽量给攻城部队多放兵力,至少应该攻城兵多于打援兵。

除了许世友,其他几个列入攻城的纵队司令,也表示有些不理解,纷纷询问华野司令部到底是什么考虑。

然而主持攻城准备工作的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却一言不发,粟裕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他制定的攻城计划,只用山东兵团的兵力,除此之外不向野司再要一兵一卒。

许世友回到山东兵团指挥部后,一看王建安的战役安排,不免火往上撞。

但他这次和王建安重逢后明显发现,王建安的脾气和之前大不一样了,说话小心和气,不卑不亢,而且人家是依令办事,贯彻的是华野司令部的意图,许世友只好忍着火气,去和粟裕沟通。

作战意见不一致,这在战争年代是家常便饭,去年打孟良崮时,华野一些纵队司令就对粟裕的耍龙灯战术很不理解,包括许世友本人就曾质疑过粟裕战术的合理性。

仗打完后,异议就消失了,都能理解,我们也不用过分解读。

包括这次的异议,也是正常范围内的争论。

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争论,如果思想不统一,大家各自揣着心事去打,用力方向不一致导致仗打花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王建安夹在中间很尴尬。

战役准备都是他主持的,思路和安排都和许世友不一样,极容易造成两人又闹不和误会。

偏偏王建安又不善于伏低做小,事情做了就做了,有上级命令在,我也不多解释。

其实许王两位往年的隔阂就是这么来,哪怕有一个人遇到问题能敞开了说一说,误会都很好解除。

眼看正副司令之间要闹出一场矛盾,关键时刻,毛泽东一封电报救了场。

毛泽东听说华野高层因为兵力分配意见很不统一,于是专门给许世友发了一封电报。

大意如下:

打济南固然是重头戏,但打援同样重要。如果打援兵力不够,让徐州国民党军冲了过来,打济南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必须留出足够的打援兵力,这是中央的意图,华野必须无条件执行。

毛泽东还鼓励许世友,说你们山东兵团有实力,应当保持自信。

许世友一看就明白了,中央用心良苦,那就坚决执行,再无二话。

回过头来,许世友也明白了王建安的苦衷,他拼着两人有误会的代价,坚决执行中央指示,乃是一心为公而不计私利的大境界。

许世友当即安排了一场酒席,真诚地对王建安说:“自从延安分手,我俩这是第一次喝酒。酒到意到,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也不再提。我先干了!”

王建安被许世友的真诚所感动,两人尽释前嫌。

多年积压的情绪一朝散去,两人都是前所未有的开怀,一向酒量甚大的许世友,居然喝得大醉不起,一晚上呼呼大睡,谁都叫不起来。

粟裕给谭震林打电话得知这一情况,也非常开心。这不仅是两员虎将关系和解的问题,更是华野上下统一了思想,上下一心,攻必胜,战必取。

两位虎将再次联手指挥,仅8天时间就打下了济南,活捉了王耀武。

战后,齐鲁大地流传一句话:“虎啸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虎”就是许世友和王建安。谭震林则说:“两只虎,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毛主席让他们在济南城下演了出将相和。”

谭震林曾这样评价王建安说:“我与建安共事多年,我是做政治工作的,指挥打仗主要靠他。他指挥打仗,我们都放心。”

许世友评价王建安说:“我跟建安个性都很强,战争年代我们经常争执,甚至拍桌子、对骂,但过后从不拆台。我们把部队带得生龙活虎,就是打胜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