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是怎么牺牲的?瞿秋白多余的话
瞿秋白是怎么牺牲的?瞿秋白多余的话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瞿秋白主持了开幕式并作政治报告。但瞿秋白并没有被选入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当时已感到“没有兴趣和能力担负”中共领袖的艰巨职责,当然也有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六大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直到1930年回国。瞿秋白回国后,主持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但瞿秋白既反“左”又反右的态度,被共产国际认定为犯了“调和主义”错误。后来,共产国际的“关于立三路线问题来信”将李立三错误性质升级了,也否定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此信称“十月来信”。瞿秋白没有立即组织按共产国际的调子开展批判“立三路线”,而且还想维护六届三中全会的成果,这种坦诚处理“十月来信”的态度给他自己带来了严重后果。1930年7月,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王明的老师米夫来华,善于搞宗派活动的王明抓住了机会,教条式地大放厥词,批判六届三中全会,矛头直指瞿秋白。在米夫的策划下,中
瞿秋白的名字是文革时期知道的,那时才上初中,听到情况很简单但是知道瞿秋白是反面人物。近来得闲读了一些关于瞿秋白的文章书籍,才对瞿秋白有了一些了解。瞿秋白担任过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是出色的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翻译家,1945年已经被中央认定革命烈士。但1966年文革时期却因为遗作《多余有话》而被诬陷为叛徒!由此看来,《多余的话》真的是多余的。
瞿秋白出生时因发际呈“双旋”,取名瞿双,有时也写成霜,又演化为“秋白”。瞿秋白自幼天资聪颖,机敏好学。小学时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门门皆优,国文尤其出色。瞿秋白13岁时写过一首咏菊诗:今岁花开盛,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这首诗自然地嵌入自己的名和字:秋白、霜,寄情于耐寒的菊花。
1917年,瞿秋白到北京,希望能够考取北京大学未能如愿。后来,瞿秋白考取了北京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班。瞿秋白很珍惜这个上学读书的机会,他聪慧过人,学习刻苦,并显露出学习语言的天赋。学习期间,瞿秋白翻译了大量的俄国文学作品。除了学习俄文,瞿秋白还自修了英文和法文。也是在这期间,瞿秋白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1919年春天,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瞿秋白一改文弱形象,勇敢地率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走上街头抗争演讲。
瞿秋白1920的于北京
1920年初,瞿秋白的俄文专修馆还没有毕业,就应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之聘赴苏俄作新闻记者。从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瞿秋白采访了从领袖、教授,到平民百姓形形色色人物,期间采访过列宁。采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及一般市民生态,写了通讯报道五六十往篇,在苏维埃成为一个出众的驻外记者。瞿秋白怀着对社会主义的热烈向往来到苏俄,对苏俄的现实进行了全面真实的报道。1921年5月,瞿秋白经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于1922年12月回到北京,他拒绝了外交部高薪聘用,而协助张太雷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起草中共三大决议,参与筹备大会工作。马林评价瞿秋白为“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对后来瞿秋白的政治生涯有重要影响。期间,瞿秋白重新翻译了《国际歌》。
1923年瞿秋白回国后
1923年春天,瞿秋白到了上海,担任《新青年》主编,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后来到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继续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此时青年瞿秋白已经成为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了。中共三大以后,瞿秋白担任了国民政府顾问、著名国际革命政治活动家鲍罗廷助手和翻译,鲍罗廷在华四年的重要决策,直接影响了瞿秋白的政治生涯。1925年中共四大,瞿秋白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进入中央领导核心。1927年中共五大之后,瞿秋白被增补为政治局常委。八七会议前夕,由于鲍罗廷的推荐和莫斯科的同意,瞿秋白主持了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了影响中国革命的三件大事:举行南昌起义,发动秋收暴动,召开临时中央会议即八七会议。自主持临时中央起,瞿秋白率领革命队伍,举行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创建自己的军队实现农村革命的“割据”,完成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挽救于中共生死存亡之血泊,勇毅开拓新局,探寻新路,功绩巨大。当然,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的盲目指挥,瞿秋白领导的临时中央也发生了“左”倾盲动错误。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瞿秋白主持了开幕式并作政治报告。但瞿秋白并没有被选入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当时已感到“没有兴趣和能力担负”中共领袖的艰巨职责,当然也有共产国际的原因。中共六大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直到1930年回国。瞿秋白回国后,主持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但瞿秋白既反“左”又反右的态度,被共产国际认定为犯了“调和主义”错误。后来,共产国际的“关于立三路线问题来信”将李立三错误性质升级了,也否定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此信称“十月来信”。瞿秋白没有立即组织按共产国际的调子开展批判“立三路线”,而且还想维护六届三中全会的成果,这种坦诚处理“十月来信”的态度给他自己带来了严重后果。1930年7月,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王明的老师米夫来华,善于搞宗派活动的王明抓住了机会,教条式地大放厥词,批判六届三中全会,矛头直指瞿秋白。在米夫的策划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成功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瞿秋白被“赶出政治局”。
1931年,瞿秋白离开了中央领导机关,重返文学领域,指导并推动左联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瞿秋白对汉语言文字拼音化和现代中国普通话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为我国文字改革的开创者之一。瞿秋白与鲁迅亲密合作,共同翻译苏联文学作品。因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研究,被鲁迅称为“知己”。
瞿秋白与鲁迅
1934年初,中央安排瞿秋白到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主持教育部工作。几个月后,瞿秋白任《红色中华》主编,同时还主管红色中国通讯社及新华社前身。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瞿秋白被留了下来,并取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在辗转的交通线上,瞿秋白一行历尽千险万苦到达长汀县水口镇不幸被捕。后来由于叛徒出卖,瞿秋白暴露了真实身份。在牢狱中,瞿秋白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斗争,写下了相当于个人自传的《多余的话》,以决不出卖灵魂的气慨从容就义。
瞿秋白殉难后,中共中央、共产国际都表达了哀悼之情。1945年中共六届七次全会上以决议的形式对瞿秋白烈士作出了重要历史评价。195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瞿秋白遗骨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然而,文革期间,正是这篇《多余的话》,瞿秋白被诬陷为叛徒,1980年才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