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滴滴出行未来发展前景(快滴造一个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未来发展前景(快滴造一个出行平台)■布局:不断扩张的业务版图4月1日,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对冲基金以6亿美元向滴滴、快的新公司注资,目前滴滴、快的总估值已经达到87.5亿美元。不仅如此,滴滴、快的还拥有强大的司机和客户资源,仅快的方面就有出租车司机约135万人、专车司机约10万人,滴滴的规模与此相当。同时,滴滴和快的的用户总数已近2亿人,覆盖国内城市主流出行群体。这些都是滴滴、快的构建大出行平台的优势。一如滴滴、快的合并之时坊间的预测,两家强强联手后,给国内移动出行领域带来的影响将是持续而深刻的。合并之初,快的打车CEO吕传伟曾在内部信中说,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战略合并,不仅解决了大规模持续烧钱的恶性竞争问题,也让这两家公司避免了更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加速开展更多业务,去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却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4月以来滴滴、快的的一系列动作,正是对吕传伟这段话的最好回应。据快智集团(“快的打车”和“一号

滴滴出行未来发展前景(快滴造一个出行平台)(1)

滴滴、快的最近很忙,而且估计忙得很有成就感。

消息从愚人节开始频繁发布。4月1日,快的旗下一号专车官微发布消息称,初步计划在端午节推出“一号校车”服务,第一波投放100辆,地点在北京。紧接着,4月2日,一号专车又宣布,搭车服务“一号快车”正式上线,目前在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展开,随后还将陆续在国内更多城市同步展开。4月7日,滴滴、快的联合宣布代驾业务将上线,原快的打车副总裁付强出任新集团代驾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汇报,成为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第一次对外正式公布的重要人事任命。

从打车、专车到如今的拼车、校车和代驾业务,联姻两个月后,滴滴和快的搭建出行大平台的构想逐渐展开。

■野心:搭建城市出行平台

一如滴滴、快的合并之时坊间的预测,两家强强联手后,给国内移动出行领域带来的影响将是持续而深刻的。

合并之初,快的打车CEO吕传伟曾在内部信中说,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战略合并,不仅解决了大规模持续烧钱的恶性竞争问题,也让这两家公司避免了更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加速开展更多业务,去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却没有精力去做的事情。

4月以来滴滴、快的的一系列动作,正是对吕传伟这段话的最好回应。据快智集团(“快的打车”和“一号专车”品牌所有者)公关负责人叶耘介绍,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合并以来,双方团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融合,时机已经成熟,开始相继发布新产品消息。目前,滴滴、快的正在同时推进“一号快车”、“滴滴顺风车”、“一号校车”和代驾四个项目。其中“一号快车”在快的平台下运行,而“滴滴顺风车”计划在滴滴平台下运行。“这几个项目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叶耘介绍,“一号快车和一号校车偏公益性,属于非营利服务。代驾业务则是偏商业性的项目,我们非常看好这块市场。”“我们从来不隐瞒自己在移动出行领域的野心,希望不同的用户在我们的平台和产品中都能找到对应的需求。”叶耘表示,移动出行领域是拥有技术门槛和运营门槛的行业,滴滴、快的在之前的发展中已经具备了处理庞大动态数据的视野和能力,并拥有规模效应优势,下一步将在移动出行的差异化方面深入挖潜。

4月1日,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对冲基金以6亿美元向滴滴、快的新公司注资,目前滴滴、快的总估值已经达到87.5亿美元。不仅如此,滴滴、快的还拥有强大的司机和客户资源,仅快的方面就有出租车司机约135万人、专车司机约10万人,滴滴的规模与此相当。同时,滴滴和快的的用户总数已近2亿人,覆盖国内城市主流出行群体。这些都是滴滴、快的构建大出行平台的优势。

■布局:不断扩张的业务版图

目前,滴滴、快的在快车、拼车、代驾、校车等新业务上的进展并不相同。据介绍,拼车业务“滴滴顺风车”的产品形态已经完备,进入司机招募阶段,即将落地运营; 代驾业务做好了人事上的调整和准备;“一号校车”则是计划要做的事情,还处于产品筹备阶段;而一号快车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天津等7个城市上线。

虽然同属拼车业务,据叶耘介绍,“一号快车”和“滴滴顺风车”两个产品不尽相同。一号快车主要针对有出行需求但不想付“专车”标准费用的用户,需求由乘客发起,按照最近距离派单,旨在快速响应乘客的即时需求。而“滴滴顺风车”则与市场上已有的拼车软件,如嘀嗒拼车比较相似,需要司机和乘客出行的路线具有较高的匹配度。

目前,一号快车内置于一号专车的APP中,使用方式、司机招募方式以及乘客享受的保险待遇与一号专车没有明显差别。一号专车与其他拼车服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乘客的所有付费都归车主所有,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点或对车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代驾业务则是滴滴与快的极为看重的一个新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每年代驾业务所创造的产值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汽车拥有量已超1.3亿,但代驾司机仅10万名左右,市场远未饱和。据预测,未来5年国内代驾市场产值将高达500亿元。业界对代驾市场普遍看好,这也是滴滴、快的积极进军代驾市场的直接原因。“国人对代驾的理解过于狭隘,代驾业务不仅包括酒后代驾,汽车保养代驾、机场送行等都属于代驾领域。”叶耘认为,“代驾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时间的价值判断。”

然而,业界对滴滴、快的进军代驾市场不乏质疑之声。有观点认为,相比滴滴、快的原有的专车业务,线下业务颇重的代驾市场拓展难度不小。而滴滴、快的则表示,在开拓出租车和专车市场时,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地推经验,正好可以将这些新经验运用到新的业务上去。

已经具备相当知名度的“e代驾”无疑将成为滴滴和快的进军代驾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e代驾”在代驾这块垂直细分领域拥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并在去年获得了58同城的投资。有代驾行业人士表示,代驾挣的是服务本身的钱,滴滴和快的在打车、专车领域积累的经验与这个领域并不相关。

滴滴、快的推出“一号校车”的消息同样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按照“一号专车”官微的说法,第一波投放的校车主要对象是1~6年级的小学生,初步计划在端午节开始投放100辆,试点定在北京。但据了解,第一个投放城市未必在北京,东部或南部沿海城市规模不大、政策较开放的城市更有可能成为试点。

对于一线城市的双职工家庭而言,“一号校车”无疑是极好的消息,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生态。在北京,为了孩子上学,举家在学校附近租房的情况极为普遍。而“一号校车”所宣称的能精确到日的灵活支付方式、统一采用的美国进口bluebird校车、良好的儿童社交氛围,以及严格的安全标准设置(每辆车配有一名客车驾龄5年以上的专业驾驶员和一名经过格斗特训的乘务员),都对家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这个项目能否顺利落地,还将面临校车牌照发放等多方因素的制约。

除此之外,滴滴、快的在电商运作方面的探索仍在继续。快的打车很早就开辟了“积分商城”,通过打车次数多少将用户分出层级,并累计积分,积分可换取商场、娱乐场所、电商平台等的消费券。叶耘说,电商业务有专门的团队在运作,但并不是主业,滴滴、快的仍将把精力主要投入到出行领域。

■摸索:移动出行,拼的是服务

提及在新业务发展及大出行平台推进过程中可能预见的困难,叶耘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自身。因为面对的产品需求越复杂,对技术的要求越高,需要前端(定位、支付等)和后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分析处理)的高度配合。还有来自观念的挑战,政策制定的滞后性从根本上也源于观念的保守性,而互联网则是面向未来的,在探索阶段必然要经历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的过程。

业界对滴滴、快的搭建大出行平台的行动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质疑滴滴、快的间的多业务协作究竟是整合还是浪费,认为二者在不断推进业务演化的过程中,边际效应严重减退,到了只剩下品牌之时,整合也无从谈起。

更多的挑战或来自于垂直细分领域的竞争者。比如:优步(UBER)旗下的人民优步和滴滴、快的拼车模式极像;e代驾已经培养出用户和司机的使用惯性。做大而全的全产业链平台,显然并非易事。

此外,滴滴、快的的新业务也将面临政策约束等许多现实考验。“一号快车”与“专车”一样,面临“黑车洗白”问题,这在不少城市都是禁止的。这些都将制约这些新业务的发展。

可喜的是,在滴滴、快的对未来的描绘中,始终将服务理念贯穿于产品的打造之中。“我们希望通过在移动出行领域的不断探索,切实改善中国城市的出行状况,这一直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愿景和初心。”

更多详情请点击汽车报官网:cnautonews.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