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上海食堂(上海人都在买小菜)
真实的上海食堂(上海人都在买小菜)第三,找一找附近菜场里有没有买菜小哥小姐的“合作社”。我那些囤到的蔬菜,都是靠菜场“合作社土APP”搞掂的。当水淋淋的新鲜蔬菜出现在我家灶头上时,我发誓解封后自己要多去跑跑菜场,少去“什么马”“叮咚什么”,毕竟“患难见真心”;第二,对于那些大牌APP,你要有足够的刷屏好心态,抢不到很正常;抢到了,恭喜你,不是你人品大爆发,就是你耐力好。毕竟跑道上一起开抢的,有成千上万个“同胞(跑)”;最近上海,“云”上见面,第一句话:“菜,抢到了没有?囤了吗?”我也如此,零点抢,手慢无。闹钟定好时间,一早抢,又没有赶上早市。无奈间,想起来,这“云”上抢菜的事,十多年前也流行过,那时只是“游戏”而已。当年我们一起玩“开心农庄”游戏,半夜里起来到人家“田里”偷菜,抢菜,忙得不亦乐乎。出差在外,忙着关照家人,不要忘记帮我“收菜”,经营一个虚拟的农庄,成了一种牵挂,也收获了一份快乐。现实版里,我没有自己的开心农庄
有人戏言,“这两天,上海人都在买小菜吧?”而网上关于买菜的段子也多了起来,有人抱怨大平台果然是订不到菜的,有人惊叹菜场居然还要排队,有人晒自己囤菜的战果。有人把掉在地上的小青菜戏称为“天降横财”,也有人称之为“谁的奢侈品掉了”。
放在平日里,一颗小青菜根本无人关注,这两天却很反常,去小菜场、超市买菜的市民一下子多了起来,无人问津的小青菜也突然变得身价不凡了。
3月23日,人声鼎沸的小菜场(任国强 摄影)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出版人罗英、食文化专家张桂生、评论家何振华、音乐人王渊超、美食人士玫瑰公主、退休教师郭莉等多位嘉宾与市民朋友,请他们分享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买小菜和烧菜做饭的故事,以及对部分上海市民抢菜和囤菜的看法。
“开心农庄”的现实版演绎
罗英: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摄影家,长期关注上海美食话题,近年来参与出版有《李兴福百味川扬菜》《古人的餐桌•第二席》《世界饮茶风情录》
最近上海,“云”上见面,第一句话:“菜,抢到了没有?囤了吗?”我也如此,零点抢,手慢无。闹钟定好时间,一早抢,又没有赶上早市。无奈间,想起来,这“云”上抢菜的事,十多年前也流行过,那时只是“游戏”而已。当年我们一起玩“开心农庄”游戏,半夜里起来到人家“田里”偷菜,抢菜,忙得不亦乐乎。出差在外,忙着关照家人,不要忘记帮我“收菜”,经营一个虚拟的农庄,成了一种牵挂,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现实版里,我没有自己的开心农庄,怎么也不能让我这个“非典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总结一下这三天抢菜的辛酸苦辣,还不乏有可分享的经验教训。
第一,群里的各路消息,浅尝辄止,太多太杂,挑平日里最靠谱朋友的信息看,有人品的背书,尤其是朋友刚刚下过单的,我就这样在小众食品圈APP上抢到了团购;
网友收集的各类买菜平台
第二,对于那些大牌APP,你要有足够的刷屏好心态,抢不到很正常;抢到了,恭喜你,不是你人品大爆发,就是你耐力好。毕竟跑道上一起开抢的,有成千上万个“同胞(跑)”;
第三,找一找附近菜场里有没有买菜小哥小姐的“合作社”。我那些囤到的蔬菜,都是靠菜场“合作社土APP”搞掂的。当水淋淋的新鲜蔬菜出现在我家灶头上时,我发誓解封后自己要多去跑跑菜场,少去“什么马”“叮咚什么”,毕竟“患难见真心”;
第四,不能只想到自己。“自私”在此刻,“罪恶感”要加上一等。我看到群里接龙买菜,有些人,艾特这个艾特那个,一会儿做加法,一会儿做减法,最后,所有接龙项目搞混了,现在群主正在重新统计。我今天在小店里下单的菜,拿来发现与自己订的完全不同,笑纳了,多几只馒头,小香葱变大葱,换个口味有多难吗?互相体谅,在非常时刻非常需要。
第五,以上是经验,接下来的教训,不要学我。从微店下单的宁波海鲜,直接搁置在快递路上,鲜鱼变咸鱼,咸鱼变臭鱼。生鲜这种食材,非常时期,就不要长途漫漫了。
家中的冰箱又塞得满满了,心却飞向了远方,办公桌上的那盆花成了我最想念的,风吹起了我的书稿,谁为我的花浇了水?想念如常的日子。
储存食品有讲究,但目前根本无需囤菜
张桂生: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注册资深烹饪大师、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中式烹饪裁判员,具有几十年的餐饮行业经验
囤菜一般是在市场将发生问题时才需要做的事,而目前根本无需囤菜。就储存食品选择来讲,主要准备一些能够长期存放的食品。主食可选米面杂粮或年糕等。食材可买些干货,因为干货制品容易存放,食用时只要用水涨发开来即可烹制。如菌菇类的黑木耳、香菇、金针菜等,海货如虾皮、开洋、紫菜、鱼鲞等;另外也可选些腌腊制品,腌腊制品也是容易保存的食材,如咸肉香肠咸蛋板鸭梅干菜榨菜酱菜等等。除此之外,不妨准备些坚果类,可补充蛋白质,如花生核桃白果芝麻等等。如冰箱容量大也可以放些冷冻食品,鸡鸭鱼肉蛋都可以,还有馒头汤圆水饺等等。蔬菜也要选能存放的根茎类,适当买些果菜类,叶菜类较难保存,一般就是大白菜。当然豆制品中的百叶可做成百叶结晒干,烤麸也可以晒干,油面筋本身就可以作干货来存放的。当然油盐酱醋也是要囤放的。
这几天,一些市民听信谣言盲目抢菜囤菜
储存食品的多少,还是有几个要素来决定的,一、看时间,保质期长多储存些,反之则少存;二、看储存条件,家里是否有冰箱和适当的储存场地;三、根据营养需求,要考虑个人营养均衡;四、选择容易储存的食材;五、不易储存的新鲜食材尽快食用,易储存的干货延后使用。以上几点仅供参考,希望市民不要听信谣言去盲目储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吃是关乎民生最大的一桩事体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疫情期间在家烧饭做菜
这些天来,听到看到碰到关乎民生最大的一桩事体,就是吃。从大环境说,控制流动也好,动态清零也好,疫情之下,困境之中,屏一屏,就过去了;勿是订婚宴、摆寿席、三五小酌,要动动心思讲究一下。
就我个人来说,两片面包、一杯乐口福、蛋糕咖啡、乳腐泡饭,皮蛋咸蛋,日脚照样能过。去超市、去菜场,蔬菜也好,水果也好,不可能多买,蔫了,不新鲜了,吃了也不好。要说合理囤菜,烧一锅红烧肉、辣子鸡,可以对付几天。家里有腊肉腊肠,炒个荷兰豆,不也蛮好。前天,家人就做了大肠米粉,用料是平日里就购置好的,道地的贵州口味。这段时间,很多人居家办公与家人待在一起,但提升厨艺未尝不是一件开心事。
吃是关乎民生最大的一桩事体
非常时期,非常情形。防疫当然是第一位的,民生绝对不是第二位。对于一些小区居民的买菜难,可以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从这个意义来讨论、来看待我们怎么“合理囤菜”的话题,答案很清楚:未雨绸缪要有条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确保生活物质最基本、最牢靠的合理调配。
这首《侪在买小菜》,是希望大家不要信谣传谣
王渊超:上海童谣唱作人,词曲作家,音乐策划人
自从3月12日我太太属于次密接之后,一家三口就一直处于居家隔离状态。一开始,外卖小菜什么的都很方便,所以我倒也不太担心。3月17日开始,小区封闭开始全员做核酸,外卖小菜变得稍微麻烦一点,因为快递不能上楼了,要去门口取货,但是买东西一直还不是大问题。这期间,我丈母娘还来送过两次蔬菜、水果以及烧好的小菜。不过,盒马我一直下不了单,平台不是没货就是配送员已满负荷。
前天开始,我感觉买蔬菜有点困难了,因为各大电商平台都下不了单,好在我们的街道很给力,提供了附近菜场的买菜服务,组织商家在微信群里接单,随后派专人送货上门。昨天我试叫了一次,小菜价钱基本与菜场持平,很便宜,只是每天送货两次,配送的师傅来得比较晚而已,相比在那些商超平台上买的菜和牛奶,价钱便宜了不少。
3月22日晚上,我们小区解封了,每位居民发了出入证。有人网上造谣传谣“封城”消息,我倒也不大担心,反正家里吃的都还有的,而且孩子要上网课,本来自己也跑不开。小时候,苦日子也是经历过的,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真要克服几天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恐慌情绪随着文字、图片、视频的推波助澜不断加剧,对一些市民还是有影响的,我在家里抱着手机“守岁”,坐等12点后看是否会发布“封城”通知,好在最终是一场虚惊,太平无事。
王渊超在3月23日创作的《侪在买小菜》,歌曲当中的昨天晚上是指3月22日晚上
昨天早上,等女儿开始上网课了,我自己在客厅弹吉他,回想那晚的事情,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首《侪在买小菜》。我把很多段子都加到歌词里了,希望大家不要信谣传谣去抢购小菜。
我不囤菜,我只搭配好每天家人的菜
玫瑰公主:上海美食人士、一位会给家人每天翻花样做菜的职业管理人
特殊时期,不慌乱最重要。前天晚上和昨天早上,有些人这种疯抢菜真的没有必要,毕竟绿叶菜不能存放很久。对于会烧菜的人,各种食材都能拿来使用。比如说,一根黄瓜,你切丝凉拌是一道菜,黄瓜炒鸡蛋是一道菜,黄瓜腌制一下变成酸黄瓜再炒菜也是很美味的。
我自己做到不囤菜,只搭配好每天家人的菜
如果懂得留一手,菜可以做很多花样经。例如,百叶包、蛋饺这类半成品菜,我买了每次煮一半,另一半冻在冰箱里,下次可以变戏法烧菜。比如我前几天做的白菜蛋饺粉丝(多点汤水),又能做菜又可以当汤的,也很下饭。咸菜也是很好的做菜搭配,我现在都常备高菜(咸菜的一种),炒个咸菜肉丝笋丝、咸菜黄鱼、咸菜豆瓣(汤)、咸菜洋山芋,有的只要半包即可。对了,还有小包榨菜,我也是家中常备。
其实,还是心中有菜,手上有料,都可以变出三四种菜或吃法。例如,我家里备了很多的调味料,酸梅酱、排骨酱、叉烧酱、牛排酱、烧烤酱、照烧酱,辣酱……因为调味料可以用在不同菜上,每一次烧菜几种搭配不一样,这样菜的味道也不同。那些卤肉、辣肉烧了,一般是可以吃上好几天,用来作盖饭、盖面、包饼,都可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里如果有面粉的话,还可以自己动手做饺子皮、葱油饼、羌饼和包子等面点。
要囤菜的话,我觉得永远是囤不够的,这个是无底洞,而且你不可能囤全,毕竟蔬菜不像日用品能长久囤。所以,我自己做到不囤菜,只搭配好每天家人的菜。
你难道不相信那个为之骄傲的魔都吗?
郭莉,退休教师、疫情期间在家“买汏烧”
说起来,我是一个喜欢囤货的人。每逢听到将有恶劣天气的预报,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去买菜”。本世纪以来,几个有雪的冬天,我都是储足了大白菜而确保家人每天蔬菜无忧。
但是,这次在小区的网格化筛查中,我却一点没有刻意去抢购蔬菜——因为实在不需要。
前两天,部分菜场出现市民排队买小菜情况
这首先自然是得益于我家并没有被封控,虽然平时我喜欢的“多多买菜”停掉了,菜场上随吃随买还是可以做到的。左邻右舍大家也庆幸,更有了许多给亲朋好友送菜送物品的热心人。毕竟,被封控的朋友们不仅心理焦虑,生活上还是会有种种匮乏,种种不便,以及种种不时之需,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然而风声忽然一转,说是上海要封城了?几乎在瞬间,连平时永远没有人的小店都样样售罄而落下了卷帘门,据说超市里的生鲜食品都已告缺。
我看到了手机里多位朋友的转帖,消息越传越完善,具体姓名、具体时间甚至具体措施都有了,很多人好心提示:有备无患,买点……买点……。我索性不出门了。人挤人,风险其实更大。
我从不相信这种微信传言。它永远缺乏政治常识,缺乏公文常识,缺乏起码的文字修养,不能自圆其说。你难道自己开始不相信你曾经为之骄傲的魔都吗?
大多数人都知道“造谣可耻”这句话,但是必须有人信谣有人传谣,造谣者才能“造成”他的“谣言”,否则就不会有市场了。因此相对可耻的造谣,信谣传谣也是可笑可怜的——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
对了,春韭正当令,明天打算做韭菜饼。早上我得记得出去买韭菜。
把购物车装满才对得起买菜的权利?
山山:《上海会客厅》节目主持人,经常会去菜场买菜
前几天,丈母娘家因为小区进行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断菜了。同样被隔离在小区的妻子让我这个住在父母家的“自由人”去给住在万体馆的丈母娘送菜。下雨天,我一只手打伞,一只手拎着两袋毛二十几斤的菜,手酸得直打哆嗦。因为戴着口罩,镜片蒙着一层水雾,脚不时踩到水坑,鞋子和裤子都湿透了。我心里也有满腹怨言,“为什么不能事先多备一些菜”,“为什么不能网上订菜呢?”
等送完菜,我经过丈母娘小区楼下的超市时,居然发现门口堆着成筐的大白菜。我进店问收银员,“我要买一颗大白菜可以伐!”收银员告诉我,这些大白菜早都预定完了。我又问收银员,“能否给老人送菜?我来付钱。”收银员指了指玻璃上的二维码,“扫码进群接龙”。
原来,超市最近新建了个小区业主抢菜群,需要买菜的业主们在群里每天接龙,超市每天进的这些菜,基本一大早被手脚快的业主们就秒杀完了。丈母娘80多岁了,和二姨住在一起,两位老人都不会使用微信,更别说在微信群接龙抢菜了,其实我自己也不熟悉微信群的所谓接龙功能。我感到自己有点无奈,我不能站在所谓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商家,人家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但对于住在封闭小区的老人和有困难的群体,我们也可以多一点关心。
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给独居老人送菜上门
昨天早上,我从父母家小区出门,经过了小区附近那家小菜场,九点多应该是比较清静的时段,没想到菜场里却挤满了人,自己常去的那个摊位站了五六位顾客。我回转身走出菜场,和门口的安检大叔相视而笑。我把情况告诉了母亲,一向未雨绸缪的母亲说,她是不会去抢菜,也不会囤菜的,要相信政府。
一位作家说,她的朋友昨天买了120只鸡蛋,对于会做菜的朋友而言,鸡蛋当然也能变出许多道小菜来,对于这种疯狂的抢购做法,有人用“闹剧”两个字形容。有一位网友在朋友圈说,“结账队伍里,谁没把购物车装满真是对不起可以出来买菜的权利”,我宁可相信这是一句玩笑话。
今天早上刚进办公室,前台阿姨欣喜地告诉我,大楼里的食堂开始供应新鲜蔬菜了,大家可以去采购。我想,这倒是解决了一些无暇去抢菜的白领的买小菜问题。
大楼里的食堂今天早上开始供应新鲜蔬菜
上海的媒体同行找到了3月22日晚上转发那条“封城消息”的当事人Y先生,据Y先生说,自己本意是想提醒身边的朋友准备一些生活必需品,以防不备,没想到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他对此表示道歉。“因为这个‘转发’给大家造成了担心和困扰,肯定是要承担后果的。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平静不下来。”
而就在昨天,编造不实言论的两位信息发布者已经被上海警方立案侦查。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相信政府。上海市场目前的主副食品供应是有保障的,外省市运送的蔬菜正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各大批发市场,市民关心的平台物流配送时间长、部分区域蔬菜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一定会得到解决。办法总归会比困难多,屏牢,上海人!
各位市民朋友,在这段时期,侬是哪能解决买菜问题的?欢迎在留言当中告诉我们。如果侬外出买菜,请务必戴好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