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这个占例里,本卦是《观》,变卦是《否》。《观》卦的结构为上巽下坤,卦象喻风在大地之上拂动,来去自如,居无定所,所以周史据此来断言最终应验的地方不在本土而在异国。上卦四爻由阴变阳,使巽变为乾,《观》变成为上乾下坤的《否》。《否》的卦象为天向上升,地向下沉,天地不相交合,所以这个卦会在艰难的时候应验。陈候卜筮到的结果:《观》变《否》宋人王应麟作《困学纪闻》,认为《左传》所记载的预言,多为后人编入,不足信,但这种说法也太过武断,本身也不足以说服我们。《左传》里的某些预言本于《易经》,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关心到复杂的易学理论,不能单以“附会”二字来下断言,否则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与愚蠢。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敬仲奔往齐国时,追叙说敬仲小时候,他的父亲陈侯请周史用《周易》来为敬仲卜筮,结果为《观》之《否》。其爻辞为上四,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周史于是预言说:“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

什么是“卜”?什么是“筮”?

在古代,是两种重要预测方式。《史记·龟策列传》说:“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那时即使是蛮夷氐羌也有自己的决疑方法,他们卜筮的工具或者是金石,或者是草木,“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

中国人最早的卜筮工具就是夏商时期的蓍龟,“蓍”是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认为蓍虽有百株茎秆却共享一根,龟能活千岁而不死,二者都是最神奇的灵物。用“蓍”来预知,便叫作“筮”;用“龟”来测算,则叫“卜”(《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后来人们觉得龟甲和蓍草用久后都不能灵验,所以逐渐废弃。周朝时,卜官虽然还藏有蓍龟,但占卜的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所谓“道散而无垠”,就像百家争鸣一样,卜筮也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导致那些最精微深妙的技巧,逐渐遗失了。

最初卜与筮是并重的,而且卜还优于筮,晋献公要娶骊姬时,卜的结果为不吉,筮却为吉。卜人劝告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献公不听,最终导致晋国大乱,果真不吉。这说明,在春秋时期,龟作为占卜的工具,要优先于蓍草。后来,夫子在《易传》中盛赞蓍草的功用,使筮受到推崇而卜被冷落。

龟为卜,策为筮

《左传》里关于田氏代齐的预言

宋人王应麟作《困学纪闻》,认为《左传》所记载的预言,多为后人编入,不足信,但这种说法也太过武断,本身也不足以说服我们。《左传》里的某些预言本于《易经》,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关心到复杂的易学理论,不能单以“附会”二字来下断言,否则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与愚蠢。

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敬仲奔往齐国时,追叙说敬仲小时候,他的父亲陈侯请周史用《周易》来为敬仲卜筮,结果为《观》之《否》。其爻辞为上四,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周史于是预言说:“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也就是敬仲的子孙将在异国成为国君

那么周史是根据什么来下这个结论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1)

陈候卜筮到的结果:《观》变《否》

这个占例里,本卦是《观》,变卦是《否》。《观》卦的结构为上巽下坤,卦象喻风在大地之上拂动,来去自如,居无定所,所以周史据此来断言最终应验的地方不在本土而在异国。上卦四爻由阴变阳,使巽变为乾,《观》变成为上乾下坤的《否》。《否》的卦象为天向上升,地向下沉,天地不相交合,所以这个卦会在艰难的时候应验

又因为巽卦的互体为艮卦,艮者,山也,太史说:“风为天于土上,山也。”《说卦传》说坤为国、为众,欲观其国,下临百姓,必当登高山,正应爻辞的“观国之光”;而其辞又说“利用宾于王”,四爻最近九五之尊,宾于王廷,故得利。也就是说敬仲如果旅居于异国,并且靠近其国君,身居高位,那么就能够“得利”。

至于这个异国呢,必定是姓姜的,因为姜氏是大(《左传》作“大”,《史记》作“四”)岳的后代,而“岳”正是大山的意思,对应互卦里的艮山。又因本卦为《观》,有观望之待,所以最终应验的不在所占之人,而在他的后人。凡物,必不能两大,因此,必在本土衰微之后(应《否》),宾于异土的人才能强盛。

据此,周史才最终得出结论:公子敬仲占得之卦为《观》之《否》,敬仲必将迁徙于他国(姜氏齐国)。当母国衰亡后,敬仲在齐国的后人势力将逐渐壮大。因为艮为鬼门及宫阙(因《观》为地上有木、天子宗庙之象。),所以故敬仲的后人将移易齐国的宗庙血统,取而代之。《左传》里说:“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还未占得更远。

我们在参考《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发现周史的占例完全应验了:在陈敬仲死后近二百年,他的子孙田成子在齐国开始得政。又经过田襄子与田庄子的传承,家族世代为齐国丞相,最终传到田和的时候,田和才变姜氏齐国为田氏齐国。

如果说《左传》所记载《周易》预言是后人添加进去的,那么由卦变占得事实确实难,可是由事实求得卦象,使卦象完全切合已固定的《易》理,又谈何容易?这个把“预言”添进去的后人必然得首先是一名精通易学的天才。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2)

齐桓公接纳流亡的敬仲,却不料敬仲的后人篡夺了齐国政权

《左传》里关于晋文公勤王吉凶的预言

《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四年,王子带联合狄人的军队进攻周王室,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到郑国去避难,狐偃劝晋文公勤王。但晋文公怀疑勤王是否有好处,于是命人占卜,结果为《大有》之《睽》。卜者说:“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意思是说占到的卦辞里有“公用享于天子”的句子,说明这次勤王肯定能获得胜利,得到周王的宴享招待,周王将降心来迎接晋文公,是很吉利的。

那么卜者是根据什么来作者这种推断的呢?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3)

晋文公卜筮的结果:《大有》变《睽》

首先《大有》之《睽》,就是《大有》卦的九三爻由阳变阴,才导致整个卦变成了《睽》,所以九三为动爻。我们再翻开《周易》查看《大有》九三爻的爻辞,发现里面写着:“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单从这一爻的爻辞来看,此次勤王肯定是吉利的了。

其次,《大有》卦里,上面是离日,下面是乾天,当下卦由乾天变成兑泽后,也就是所谓的“天为泽以当日”。天子在上,悦心在下,正是天子降下心于公侯的象征。

所以卜者才据此来推断,晋文公如果出兵勤王的话,肯定会获得吉利。结果晋文公果然平定周乱,并获得了霸主的地位。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4)

晋文公勤王

《左传》里关于楚共王伤目的预言

鲁成公十六年,晋厉公举兵法郑,郑求救于楚,楚共王出兵来援。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闻楚国援兵将至后,主帅犹豫不决。甲午,楚军临境,楚共王登上巢车观望晋军人马,以为胜券在握。晋国人感到非常惊恐,晋厉公于是命太史卜筮吉凶。太史占卜完后,说:“吉,其卦遇《复》,曰‘ 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厉公于是听从了太史的话,决定与楚共王决战,结果果真的打败了楚军,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5)

晋楚鄢陵之战

那么太史又是怎么推断出晋国必胜,而且能够射瞎楚王呢?

首先,晋厉公卜筮到的是《复卦》。《复》上坤下震,在《文王八卦图》里,坤位于西南。《说卦传》说坤“ 为众”,象征众人、国家。所以太史才说:“南国”,楚国位于晋国的南方,说的正是楚国。《复》的卦气起于子,南行转阴,所以说“南国蹙”。而离卦位于正南方,“南国蹙”也意味着离要受其咎。

古代关于周易(左传里那些关于周易的神奇预言)(6)

《周易·复卦》

《说卦传》说“离为目”,代表的是眼睛,离受咎,眼睛也就会受伤,离在八卦里位于南方,所以这个眼睛受伤的人是南方人;又说震象征着“苍筤竹”,引申为弓箭,眼睛受伤的原因在于弓箭的射击。

我们再翻阅《周易》,《复卦》的上六爻说:“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意味着不仅“国君凶”,而且“不克征”,国君遇到大凶,军队还不能打胜仗。

把这些信息联系起来,南方、眼睛受伤、弓箭、国君凶、不克征,说的正是楚国将要遭受惨败,并且楚王眼睛会被射伤。

《周易》测算,神之又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