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1995年2月,在经过18个月谈判后,英爱两国同包括新芬党在内的北爱尔兰各派政治力量签署了一份框架文件。该文件为最终解决北爱政治问题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英爱两国舆论界及北爱部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欢迎。此后,爱尔兰首次承诺将修改宪法,取消对6郡拥有主权的条款;英国也表示将用法律形式确认北爱尔兰居民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开始插手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克林顿上台后,立即任命爱尔兰裔肯尼迪家族的一位女士为驻爱尔兰大使,同时派民主党领袖到爱尔兰任“经济特命”。美国政府还两次派遣“和平代表团”访问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多次劝说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放弃暴力。在美国的一再斡旋并做出若干承诺后,1994年8月底,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完全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实行“无条件和无限期停火”。1个月后,新教徒的恐怖组织北爱尔兰自由战士和北爱尔兰志愿军宣布放弃暴力行动,并声明在停火问题上与共和军保持一致。北爱和平进

北爱尔兰是指爱尔兰岛北部、属于英国管辖的6个郡,是英国四大组成部分中最小的一个,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万,其中58.6%的人信奉新教,38.4%的人信仰天主教。新教徒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移民的后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均占优势;而天主教徒主要是爱尔兰人,他们在政治上受排斥,在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遭到歧视。这是导致北爱问题最基本的原因。长期以来,两派教徒分开居住,互不往来。双方还在北爱尔兰归属问题上意见相左。天主教徒强烈要求“英国佬滚回去”,但是,如果“英国佬”包括从英格兰和苏格兰移入北爱尔兰的移民及其后裔,显然行不通;如果只意味着撤出英国驻军,那么,北爱尔兰的治安就要留给声名狼藉的北爱保安团,这样,两派宗教集团之间又将大开杀戒。新教徒则主张与英国完全结合在一起。北爱尔兰问题实际上是北爱两大教派在北爱尔兰归属问题上的分歧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冲突,英国的殖民扩张及其分而治之政策则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1)

爱尔兰人是古代克尔特人的后裔,世代居住在爱尔兰岛上。5世纪时,罗马天主教传入爱尔兰,爱尔兰人皈依天主教。12世纪,爱尔兰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世纪,英国开始有计划地向爱尔兰移民,大批信奉新教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来到爱尔兰北部。1801年,英国政府通过“英爱合并法案”,正式将爱尔兰纳入大英帝国的版图,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吞并爱尔兰之后,宣布新教为爱尔兰国教,而天主教徒则被剥夺了基本的公民权利,天主教徒不得在政府中担任官吏,不得从军,其子女也不得上学。

英国政府的民族和宗教歧视政策使英爱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爱尔兰人从未停止民族解放斗争,代表爱尔兰人利益和要求的政党和武装相继成立。1905年,主张独立的新芬党成立。1913年,反英武装力量爱尔兰义勇军建立(1919年改名为爱尔兰共和军)。1916年,在爱尔兰爆发了都柏林“复活节”起义,起义遭到英国政府的残酷镇压。1921年12月6日,英国与爱尔兰签署“爱尔兰和平协定”,英国承认爱尔兰南部26个郡享有自治自决的权利,组成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郡仍归英国管辖,称北爱尔兰,英国的国名也改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8年12月,爱尔兰议会通过《爱尔兰共和国法案》,宣布建立共和国,脱离英联邦。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一直拒绝归还北方6郡。由此英国的爱尔兰问题演变成北爱尔兰问题。

爱尔兰分裂以后,新教徒长期把持北爱议会和政府,继续在就业、教育、文化宗教方面排斥和歧视天主教徒。这必然激起天主教徒的反抗。1967年,北爱爆发了天主教徒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与新教徒发生冲突。1968年10月5日,民权运动示威群众在伦敦德里等几个城市受警察袭击,伤77人之多。当局的暴力镇压激怒了共和军,他们立即恢复一度停止的暴力活动,控制了民权运动的领导权。1969年8月,英国政府以“稳定局势”为名出兵北爱,但英军却明显偏袒新教徒,使局势更加恶化。1972年1月30日(星期日),1.5万北爱群众在伦敦德里举行和平示威,英军竟开枪打死13人,击伤几十人,史称“血腥的星期日”。反英力量立即进行反击,狙击、爆炸、罢工、罢课连日不断。3月,英国政府不得不将北爱置于英国的直接控制之下,设立北爱事务大臣管理北爱事务,北爱两大教派大规模的冲突得以制止,但暗杀、爆炸等暴力事件仍接连不断。

在北爱冲突中,爱尔兰共和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生在北爱尔兰的暴力恐怖事件大部分都是其策划和实施的。爱尔兰共和军顽固地坚持以武力统一爱尔兰,它也逐步蜕变为一个恐怖组织。随着北爱尔兰两派矛盾和冲突的加剧,爱尔兰共和军的暴力活动逐渐从北爱尔兰向英国本土扩散。

英国政府也认识到,北爱问题涉及两国四方(英国、爱尔兰共和国、北爱统一党和北爱尔兰新芬党)的利益,必须通过磋商和谈判才能妥善解决北爱问题。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政府一改往届政府的企图撇开爱尔兰政府、在英国内部消化北爱尔兰问题的做法,开始寻求与爱尔兰合作解决北爱问题。1980年5月,撒切尔夫人同爱尔兰总理汉弗雷举行首次会晤,双方表示要进行“新的密切的合作”。1981年11月,撒切尔夫人又同汉弗雷的继任者菲茨杰拉德举行会晤,决定成立英爱政府间委员会,并定期举行部长级官员之间的会晤。但是,爱尔兰一直坚持对北爱拥有主权,而英国则表示在没有获得北爱尔兰多数居民的同意前,北爱尔兰作为英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能改变。由于双方的立场差距太大,英爱合作解决北爱问题进展缓慢。1982年10月,英国政府经过与各方的反复磋商,最后按比例代表制原则产生了新的北爱议会,这样,中断了13年之久的北爱自治政权得以重建。北爱自治政府的恢复,标志着英爱两国政府合作解决北爱问题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但该议会由于授权有限,受到了各方的抵制,于1986年不欢而散。

进入199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东政治和平进程的一些突破以及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为和平解决北爱问题提供了样板。1991年,梅杰政府上台后,英国加快了关于北爱尔兰前途问题的谈判。爱尔兰新总理雷诺兹对北爱问题的态度较温和。爱尔兰政府也认识到一味强调对北爱尔兰拥有“主权”是不切实际的,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英爱两国政府及北爱各方开始认真考虑通过谈判解决北爱问题。1993年底,英国与爱尔兰发表联合宣言——《唐宁街宣言》,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和合作的方式解决北爱尔兰问题。在北爱尔兰是继续留在联合王国还是合并于爱尔兰的问题上,英爱双方均表示尊重北爱6郡多数人的意愿;同时,双方一致认为,只有爱尔兰共和军宣布永久停止使用暴力,其政治代表新芬党才能参加谈判。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开始插手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克林顿上台后,立即任命爱尔兰裔肯尼迪家族的一位女士为驻爱尔兰大使,同时派民主党领袖到爱尔兰任“经济特命”。美国政府还两次派遣“和平代表团”访问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多次劝说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放弃暴力。在美国的一再斡旋并做出若干承诺后,1994年8月底,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完全停止一切军事活动,实行“无条件和无限期停火”。1个月后,新教徒的恐怖组织北爱尔兰自由战士和北爱尔兰志愿军宣布放弃暴力行动,并声明在停火问题上与共和军保持一致。北爱和平进程出现转机。12月9日,英国政府与一直被视为非法的爱尔兰共和军政治组织新芬党举行了自爱尔兰分裂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对话,后又与北爱尔兰新教派的准军事组织进行了谈判。

1995年2月,在经过18个月谈判后,英爱两国同包括新芬党在内的北爱尔兰各派政治力量签署了一份框架文件。该文件为最终解决北爱政治问题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英爱两国舆论界及北爱部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欢迎。此后,爱尔兰首次承诺将修改宪法,取消对6郡拥有主权的条款;英国也表示将用法律形式确认北爱尔兰居民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1997年5月,布莱尔政府上台执政,他在北爱尔兰问题上采取了比以前历届政府更加灵活的态度。布莱尔不仅打破常规,在唐宁街官邸接见新芬党领袖亚当斯,而且改变前保守党政府坚持的共和军先缴械再谈判的立场,同意谈判和解除武装同时进行,促使爱尔兰共和军在1997年7月宣布“永久停火”,9月新芬党加入和谈,从而为最终达成协议铺平了道路。

1998年4月10日,在英、美和爱尔兰推动下,北爱尔兰各派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复活节和平协议”。协议确定的框架第一次使北爱尔兰问题真正可能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当然,协议的达成得力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妥协。根据该协议,北爱仍是英国的一部分,但将与爱尔兰共和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北爱将按比例代表制选举新的地方议会;英国和爱尔兰都将修改宪法,确认北爱人民对北爱政治地位的自决权;英国承诺将减少在北爱驻军,并释放所有“参加准军事组织”的囚犯。北爱协议基本上照顾了各方的利益,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在1998年5月22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北爱尔兰选民的71.1%、爱尔兰选民的94.4%均对该协议投了赞成票。国际社会对北爱和平协议的达成普遍表示欢迎。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协议是“结束北爱循环往复的暴力冲突的一个历史性步骤”。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认为,北爱人民“选择了希望而不是仇恨,选择了向未来做出承诺而不是仍将自己囚禁在对于往事的记忆之中”。不过,北爱两派内部对协议仍有争议,尤其是新教派的许多人认为,协议对新芬党让步太多,担心南北紧密合作可能导致南、北爱尔兰统一。新芬党对协议也有不满之处,该党领导人亚当斯在协议达成后仍公开表示,他们不会放弃争取爱尔兰全岛统一的最终目标。因而,暴力事件仍不断发生。尤其是1998年8月15日,“真正的爱尔兰共和军”恐怖分子在北爱中部奥马镇商业中心制造爆炸事件,致使28人丧生,200多人受伤。频频发生的恐怖事件继续在两大族群之间制造敌意和不信任。

1999年11月29日,在各方努力之下,北爱尔兰各派领导人成立了北爱历史上第一个权力共享的联合政府。主要的新教政党北爱统一党和温和派天主教政党社会民主工党各任命三名部长,强硬的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各任命两名部长共同组成联合政府。北爱地方行政委员会第一和第二部长则分别由北爱统一党和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担任。同时,英国和爱尔兰两国外长在都柏林签署了条约,爱尔兰取消其宪法中宣称对北爱尔兰拥有主权的条款,正式放弃对北爱的领土要求。新教一天主教联合政府的成立揭开了北爱两个民族结束对抗、携手共创北爱未来的历史新篇章。但北爱和平道路上仍然荆棘载途,双方虽几经妥协后达成权利共享,但它们联合的基础十分脆弱。

2000年2月以后,因爱尔兰共和军拒绝按统一党人要求的期限解除武装,统一党威胁退出联合政府,迫使英国数次中止北爱政府运作。2001年8月1日,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向北爱各政党公布了打破北爱和平进程僵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地方警察改革、减少英国驻军、北爱的稳定及解除准军事组织武装四个方面的内容。方案基本上被各主流政党所接受,爱尔兰共和军的立场也有了较大转变。“9·11”事件后,有着恐怖主义背景的爱尔兰共和军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尤其布什上台以来,美政府与新教派有了更多接触而与爱尔兰激进势力拉开了距离。

在新的国际气候下,英政府加大对爱尔兰共和军及新芬党施压,英国媒体也激烈指责共和军帮助训练哥伦比亚左派武装分子及继续在国内进行恐怖活动。2002年10月4日,英警察部门突击检查新芬党的一些重要办公场所,逮捕若干新芬党成员,并指控该党搜集政府内部情报并向恐怖主义者提供。为此,北爱地方行政首脑特林布尔公开要求伦敦将新芬党驱逐出北爱地方政府,统一党和民主统一党也威胁退出北爱地方政府。新芬党则指责对方挑起事端,违反和平协议。为避免北爱联合政府全面崩溃,英政府不得不第4次暂停北爱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北爱和平再度遭遇挫折。2004年9月18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爱尔兰总理埃亨就旨在恢复北爱地方自治和解散北爱尔兰共和军进行了谈判,但没能达成最后协议。2007年5月8日,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达成协议后,四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宣誓就职,这意味着北爱正式恢复分权自治政府。

北爱冲突双方的历史积怨太深,要在北爱建设一个公正、民主、合作与相互信任的社会,英爱两国政府和北爱各党派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2)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3)

为什么北爱尔兰不独立(北爱尔兰问题始末)(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