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WORLD世界博物馆日0518 收四海百姓手中之乐器,以充库藏汇五洲乐师身边之弦管,以填展厅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1)

《响堂——音乐博物馆掠影》

张振涛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22

05

18 收四海百姓手中之乐器,以充库藏

汇五洲乐师身边之弦管,以填展厅

世界博物馆日

WORLD

MUSEUM DAY

M

U

S

E

博物馆日

一起探索寻觅

精彩的世界

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有其“镇馆之宝”。

博物馆要么不“说”话,“说”出话来就吓人一跳。比如学者李幼平把散见于世界博物馆的宋代“大晟钟”拼接起来,看到一条伏脉千里的隐线:编钟标准音与现代钢琴几乎一致。

百木万株,拥芳充厅。那些物件站在那里,便能把一地一域、一钟一器说不清的事儿说出个头头是道来。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上海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音乐学者张振涛先生的音乐随笔《响堂——音乐博物馆掠影》。

全书分为两部分,共19篇文章:第一部分“走进乐器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记述参观各音乐博物馆印象,如中国第一家“中国乐器陈列室”、法国巴黎音乐城以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等;第二部分“走近博物馆乐器”,乐器品鉴,其中有《钢琴与铁律——一件乐器的人类学镜像》《弦光万道——里拉、竖琴、箜篌简读》《一鼓立中国》《第二个青铜时代》等。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2)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3)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4)

向左滑动查看目录

20世纪50年代,中国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家音乐博物馆“中国乐器陈列室”。1985年,张振涛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在中国乐器陈列室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在这座学术共同体的乐池里培植起了收集资料的博物馆意识。

那个与生命无数次交汇的地方

——“中国乐器陈列室”回望

文/张振涛

记得第一次走进位于北京东直门外新源里西一楼中国音乐研究所四楼的“中国音乐史展览”“中国乐器陈列室”的印象,如同头一次入门的所有学子一样,个个怀着朝拜圣殿的恐敬,也个个感受着打开世界般的敞亮。入门前的吵闹推搡,瞬间无声无息,变得蹑手蹑脚。因为我们劈头撞见了梦境!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5)

张振涛

哪个年轻学子不在一双好奇的明目和从未见过的乐器之间放上一爿多棱镜?因为那第一印象就是遍地花开的万花筒!一幅全国采访点分布图高悬前厅,上面标注的每个红点都意味着前代人的身影。

它为前厅涂满了金色。那金色一下子进入眼里,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瞬间被数百件展品吞没,每个人都在心仪的展品前驻足不移。布满千根弦、万根管、千面鼓、万面锣,一起响起来足以引发山呼海啸的大厅静如空谷,幽若虚堂。可我们心中却如山呼海啸,翻江倒海。一排排如浪如涌的乐器奔来眼底;一列列如师如旅的响器扑面而来;一堆堆满坑满谷的金石蜂拥而至;一株株笛箫笙竽的竹林插满大堂。千奇百怪的乐器家族庞大到足以说明天生爱闹动静的老百姓是怎样耐不住寂寞和怎样抵抗不了声音的诱惑而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6)

中国古代音乐史陈列室(1985年)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7)

20世纪80年代“聂耳 冼星海纪念室”

我们当然知道为梅兰芳伴奏过的京胡不是一般京胡,当然知道为单弦霸主程树堂弹过的三弦不是一般三弦。与名家相连的乐器固然让人崇敬,但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聚集无数小人物的器物,展示民间真相。擦满灰白松香、被千百次拖过琴弓的地方磨出深深痕迹,透着浩然正气的琴弓,紧扣过主人的声腔,绕梁于街头巷尾。三弦的记忆总与开衩旗袍、缎料长衫的弹词“双档”连在一起。轻巧的拨子是否捏在低首掩目的秦淮“商女”手中,还是转交于撑起评弹半边天的男伴掌上?黄铜制作、真正的“铜琵琶”, 不知道封闭的梨型共鸣箱到底能不能发出巨响?是否真的为“关东大汉歌大江东去”拨弄过子母弦?专为女性制作、小了一圈的 “坤琵琶”则让人体会到制作者怜香惜玉的款款深情。

好书推荐一生必读(好书推荐)(8)

北京惠新北里甲一号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古琴陈列

我曾对建设陈列室的老前辈孔德墉说:“那件背后雕花的火不思是镇馆之宝。”孔德墉说:

哪里啊,那是镇国之宝!

——文字节选自张振涛《响堂》

资料:上海音乐出版社

编辑:沈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