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营口发展规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营口发展规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把理顺体制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整合营商局、审批局及商务局工作职能,理顺规划局体制,优化五大产业发展中心隶属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联络对接不畅、多头管理服务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网上实办率突破80%。优化法治环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精准性和透明度,打造宽进严管、便捷利民的监管模式。去年以来,营口市确立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支撑,为全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作示范;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方略。进入新时代,营口市委坚持把所有经济社会工作都放在政治天平上来考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

营口发展规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日新月异的鲅鱼圈海滨

营口发展规划(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1.营口港集装箱码头。 2.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传承百年的辽河老街焕发新活力。 3.汽保产业是营口市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图为科维(营口)工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加紧生产。 4. 改造后的五大门小区焕然一新。 本版图片由营口市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高汉雷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再次亲临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营口市党员干部群众。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牢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宜居营口;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进入新时代,营口市委坚持把所有经济社会工作都放在政治天平上来考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政治方向为引领,奋力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

营口,因河而生、向海而兴。百年港城借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东风,举全市之力不断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做好开发开放大文章,推动城市振兴发展。

统筹规划 谋定城市发展方略

去年以来,营口市确立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支撑,为全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作示范;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方略。

把理顺体制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整合营商局、审批局及商务局工作职能,理顺规划局体制,优化五大产业发展中心隶属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联络对接不畅、多头管理服务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网上实办率突破80%。优化法治环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精准性和透明度,打造宽进严管、便捷利民的监管模式。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城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口袋公园建设,清理城市“八乱”,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参评城市中排名第27位。今年上半年,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8.6亿元,投入36.3亿元保障“三保”支出,搭建就业平台,新增城镇就业10092人。

刚刚闭幕的营口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为营口振兴发展提供支撑,主动融入和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贡献。会议审议通过了《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营口市大辽河沿岸地区综合规划设计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分别明确了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空间布局和总体目标。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港聚产、以城聚产、港城共兴,“1 1 1>3”的协同效应和共振效应,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有序、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北方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典范,建设成为营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

项目支撑 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

自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营口在产业转型、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营口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年占东北总量6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冶金、精细化工、镁质材料等临港产业加速成长。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新平台从无到有,日趋坚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主城区5G覆盖率超过95%、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网上实办率大幅提升。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81%,“专精特新”、上市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营口市以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建设为抓手,推进“老原新”结构调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25名市级领导精准帮扶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制度,推进总投资1238.5亿元的215个“老原新”项目加速。今年上半年,营口新包装项目353个,签约项目382个,开工项目566个,22个项目列入省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到位国内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列全省第三。总投资120亿元的陆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16亿元的中交LNG接收站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三峡燃气联合循环调峰发电项目分别获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清洁能源产业御风起航。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上半年,新建5G基站700个,累计开通5G基站4000座,城区5G覆盖率超过95%。建成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4个,累计接入企业用户数600个、标识注册量1.5亿个,标识解析量1300万次,均列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6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户,“雏鹰”“瞪羚”企业25户,3家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入选省科技引领创新工程,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不断加快创建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市的步伐,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促进局、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成立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制定出台《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实施意见》和《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设立全省首个“民营企业家日”,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促进资金。在民营经济“老原新”结构调整、数字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升级转型,走“专精特新”之路,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7.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

释放优势 加速推进港产城融合

营口市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转变港口发展方式、优化港口供给能力、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东北粮食集散交易和精深加工基地、东北先进制造基地、东北亚物流枢纽基地等,推进一流航运生态建设,优化临港产业生态;建设高水平开放城市、国家创新城市、高品质幸福城市,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重塑城市骨架、延续历史文脉、涵养生态文明、突出空间治理。

辽河文化产业带如此布局:大辽河岸线和大辽河入海口的西海海岸线以生态恢复为主,打造成高品质滨水休闲活力带,大辽河支流、劳动河、民兴河等将建设成为七道生态走廊;深挖大辽河区域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形成田园农旅休闲、鸭舌岛运动游乐、老港文创商务、老城文化风情、红海滩鸟湾生态等八个功能区。

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核引领”“三区示范”“多区联动”。“一核引领”,以盖(州)鲅(鱼)同域为主体,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三区示范”,依托仙人岛港区码头资源和能源化工产业基础,打造仙人岛临港新型能源化工集聚示范区;依托辽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打造辽河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北海经济开发区,打造北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康养示范区。“多区联动”,联动自贸片区、沿海产业基地、大石桥经济开发区、南楼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盖州市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大石桥市建设世界级镁制品加工基地,老边区建设全产业链专业网红经济城,站前区主要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沿海产业基地建设千亿级绿色精细化工示范园区。

百公里沿海产业带上,高新区、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依次排开,产业空间广阔,要素配置能力强,母城服务配套成熟,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百公里沿海产业带宛如向海力挽的长弓,张力十足,蓄势待发,而港口则是长弓搭箭点、开放新引擎,产业强磁场。今年上半年,营口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占东北地区总量的61.4%,稳居全国第一。

河海交融处,高新区、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四区叠加”,制度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国际商品直营仓惠及区域消费者,食品化妆品保税分装、保税维修和维修再制造、冷链物流产业雏形初现,生机勃勃。今年上半年,新增外资企业39家,进出口总额2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3%。

在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营口既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出海口,又是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营口是东北亚经济圈、“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开放优势突出,气场强大。

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土地资源,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有序推动集装箱、液体散货等大型专业码头及深水航道建设,积极推进仙人岛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

加快发展粮食仓储、流通、加工、贸易,打造“北粮南运”枢纽城市,坚决扛起保障“北粮南运”通道畅通的政治责任。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

扎实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及供应链、城市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加快建设大宗物资集散、交易、交割中心。

城市随着港口壮大和产业发展而成长,城市的精气神滋养着港口和产业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营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功能品质、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加井然有序、和谐安定、高效便捷,更具市政民风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礼德诚信之美。

从大辽河流经营口的起点到营口沿海南端的仙人岛,从河海之滨到东部山区,河海新营口走下蓝图,走进时代。怀河之深流,拥海之潮头,向着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百年港城再出发。

“提智”增效 做好“三篇大文章”

记者 徐 鑫

营口市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营口市精心谋划、积极争取建设清洁能源高质量项目集群,包括海陆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燃气调峰站和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规划总投资15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期,营口清洁能源产业可达到400亿元产业量级。

“老字号”产业是营口市的基础优势。营口市改造升级“老字号”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夯实基础能力,实现高端化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根据“老字号”专项行动计划要求,营口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同时强力推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

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是营口“原字号”产业的主要代表。营口市全力支持“原字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打造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促进“原字号”产业特色化、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推进钢铁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营口收集整理钢铁企业上下游配套名单1500余户,开展产业链招商,构建完善钢铁产业高品质钢铁材料的应用供给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原字号”产业从“粗”到“精”的新路。

“新字号”产业是营口振兴发展的关键增量,是提升全市产业竞争力和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力量。在积极争取建设清洁能源高质量项目的同时,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国首个区块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相继落户营口。“十四五”时期,营口将重点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和服务平台搭建等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为建设“数字营口、智造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标本兼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 佟利德

营口市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由2017年底的236864户增长到2021年底的274340户,增幅达15.8%。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81%。

深化改革加速构建利商惠商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联络对接不畅、多头管理服务问题,更好地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政务服务,抓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网上实办率突破80%,办事不求人、不找人成为常态。

尊商护商的法治环境日趋完善。强化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出台《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等纪律约束,不遗余力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2017年至今,12345热线平台共依法受理企业群众诉求582473件,办结581613件,办结率99.85%,有效诉求满意率96.77%。

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巩固发展兴商富商的市场环境。率先在全省成立民营经济促进局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密集出台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助力民企发展。目前,“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7万家,实现融资108亿元。出台《推进科技创新十项政策》,累计扶持科技创新企业693家。

安商留商的社会环境持续向好。营口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政治生态、创新生态、自然生态建设齐头并进。持续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2021年,全市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0起,处理129人。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PM2.5平均浓度逐年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0%。营口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

城市更新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记者 佟利德

今年,营口市把13件民生实事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以建设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魅力城市为目标,在城市建设中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营口市今年计划改造59个老旧小区,并在以往原有改造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改造屋面防水、楼梯间装饰、更换楼宇门、室外散水、楼道窗更换等主体改造修缮内容,还增加了维修改造沥青道路、铺设人行道板、绿化景观、配套休闲座椅等室外基础设施改造内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配套功能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更加高效,居民幸福指数直线攀升。

继去年建设了100个口袋公园后,今年,营口市又将新建30个口袋公园。项目于今年6月下旬开工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园路及广场工程、绿化工程、文化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夜景亮化工程等。在设计上,30个口袋公园兼顾美化、亮化、绿化与服务功能,将有效提升城市颜值和市民生活品质。

去年改造后的金牛山大街成为新晋“颜值路”。今年,营口市持续发力,改造智泉街、学府路、公园路等11条道路,改造内容包括道路改造及附属工程、排水雨污分流改造、景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及现状管线加固等。此次道路改造不仅要全断面翻建车行道及人行道,还要在两侧道板新建景观绿化、口袋公园、停车位、便民设施等,可谓道路颜值与城市服务功能并重。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营口市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参评城市中排名第27位,创城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全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八大行动,清理城市“八乱”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计划内基础建设有序推进。营口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为民、共建共享,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城市环境更美丽,市民生活更幸福。

构建新格局 谋求新跨越

佟利德

营口位于“一带一路”北线海陆枢纽位置,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发挥沿海和港口区位优势,潜力巨大。营口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出海口,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借力沈阳、大连谋求协同发展。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平台的建成,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正是借助这些优势和平台,营口市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城市大踏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

近两年,营口市着力形成“两核两带”空间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品质港口型枢纽城市,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确保营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力争走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前列。

“十四五”时期,营口市目标明确:巩固提升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将营口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先进制造基地、国家港口型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全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

未来,营口市将努力推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五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构建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健全要素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综合保税区、自贸片区建设形成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的成果。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成为营口一张亮丽的名片。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三新经济”在经济增长中支撑力增强,创新型城市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

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主城区、新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西部沿海与东部山区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性显著增强。与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生态建设获得新成效。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大气、水、土壤质量等明显改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与节能技术改造取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控要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陆海统筹、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快构建,充分发挥开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分工合作,构筑以开发区、自贸片区、综保区、高新区等融合发展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建成对外开放新前沿。到202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0亿元,引进外资年均增长10%。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礼德新风基本形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目标已定,当奋力前行。营口市上下一心,拼搏进取,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和推动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