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剧场版最后进化(数码宝贝剧场版)
数码宝贝剧场版最后进化(数码宝贝剧场版)为啥他们的观感和我完全不同呢?又有人甚至挖出了制作团队的料,说什么一些制作人员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剧情“愤而离职”云云,说得有鼻子有眼,跟亲眼见到的一样。是时候打碎情怀的美梦,面对现实了。回家之后上网看了下,评论可谓两极分化严重。很多人看完是非常愤怒的,认为一部在童年时期给予大家无限梦想(比如歌词的“无限大的梦”)的IP,现在却血淋淋地告诉大家别再去做梦,“年纪大的人就不配再拥有数码宝贝”——这玩意岂不是官方自己打自己脸?由于内地很多城市压根就没有播过第二代的动画,一些人也许只是看了初代就进电影院,那么这次剧场版可谓是妥妥的BAD END。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最近不是《数码宝贝大冒险》剧场版在内地上映了嘛,本来因为忙着打《轩辕剑7》的关系再加上家里比较忙,因此没打算去看的。
但是上午阴差阳错地买了张电影票,在观众寥寥无几的(大部分人应该比我小了得有10岁)电影院里看完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感受嘛……
说实话远超我的想象,本来以为它跟《tri.》差不多,就是炒炒冷饭卖卖情怀就拉倒了。可该作品的标题“最后的进化”居然不是一个噱头。作品毫无疑问在告诉观众:
是时候打碎情怀的美梦,面对现实了。
回家之后上网看了下,评论可谓两极分化严重。很多人看完是非常愤怒的,认为一部在童年时期给予大家无限梦想(比如歌词的“无限大的梦”)的IP,现在却血淋淋地告诉大家别再去做梦,“年纪大的人就不配再拥有数码宝贝”——这玩意岂不是官方自己打自己脸?
由于内地很多城市压根就没有播过第二代的动画,一些人也许只是看了初代就进电影院,那么这次剧场版可谓是妥妥的BAD END。
又有人甚至挖出了制作团队的料,说什么一些制作人员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剧情“愤而离职”云云,说得有鼻子有眼,跟亲眼见到的一样。
为啥他们的观感和我完全不同呢?
想了想,恐怕还真是因为年龄差异的关系。
《数码宝贝大冒险》的初代是1999年在日本首播,按照设定主人公八神太一当时小学五年级,非常巧合地跟我是同龄人,这也是当年查资料之后觉得非常有共鸣的小小细节。
而如果1999年时观看动画的日本观众是小学生的话,20年之后一般都是30岁上下,甚至大些的直接奔四去了。
对他们来说,曾经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被选召的孩子”的幻想早已被现实的枯燥无味消磨得干干净净,一部作品再要去跟他们说“你的人生充满着无限可能,美好的未来有光明的明天在等待”……基本上已经无法再触动人心。
就像是以前有本轻小说里提到:当你不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时,就已经长大了。
这次作品的时间轴应该是在2009~2010年左右,主人公大学即将毕业,对于未来该如何选择感到迷茫。可他以及其他角色的举止,却让人能够体会到30岁左右的人可能面对的种种无奈。
“别人都成功了,我却一事无成,我该怎么办?”
“拯救世界?不好意思,我这边手头还有工作没干完呢。”
“我已经不想再去抛头颅洒热血地战斗了。而且说到做到。”
太一跟阿和出来吃饭谈心,简直就是日本社畜下班之后“来一杯”的缩影。
在信息化社会,我们的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平台充斥着大量炫耀、攀比的内容,知乎上动辄就是“月入十万养不起娃”,说实话看了之后不觉得焦虑才怪。
公司里老板整天画大饼,我们却已经佛系地表示消化不了,按时发工资就成。
哪怕大学时期还青春活力地四处浪,现在一有空只想躲在车里或者房间中发呆,甚至曾经百冻不侵的躯体,也已经换季就感冒。
前几天跟大学同学聚会,看着众人发福的发福,谢顶的谢顶,哪里还有十几岁的影子?
我曾经觉得,一个人就算不结婚不要孩子也是自由选择,但如今却坚定认为结婚生子很重要,这种变化连我自己都觉得吃惊。
到了这个年纪,再去指望什么大力出奇迹,期待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显然是自欺欺人。
我已经不是那个整天在上课时摸鱼画战斗暴龙兽、戴个袖章冒充主人公的年纪了。
所以,这部剧场版感触让我特别深刻,而那些在1999年看着《数码宝贝》长大的日本观众也许同样如此,尤其在日本那个更加阶级固化的社会。
动画好歹还留下了一丝丝的希望,但过了而立之年的我们也许只是在苟活。
反之,当前年纪只有十几岁或者二十出头的观众并没有失去对于未来更多的选择权,便可能认为这是官方喂屎。
毕竟国内大多数地方在本世纪初期第一次播放初代动画时,很多人才上幼儿园呢。
这部作品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那就是反派BOSS构筑了一个可以让被选召的孩子以童年模样,跟数码宝贝永远活在快乐之中的桃源乡。
如果要强行解读的话,我觉得这里被困在“桃源乡”的孩子们,其实暗喻着那些明明已经年纪不小,却依然活在情怀中不愿意长大的观众。
情怀好吗?当然好,因为它不仅仅包含着我们当年观看作品时的兴奋与期待,更是看完之后跟小伙伴们叽叽喳喳讨论剧情、在上课摸鱼画画、晚上做梦脑补自己也能进入数码世界的回忆。
哪怕是今天,只要听见《数码宝贝大冒险》的主题曲跟进化BGM,照样能够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
这年头很多影视剧、动漫作品都喜欢炒冷饭,一方面体现出当前时代艺术创新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观众们确实很愿意为了情怀买单,哪怕只是进电影院听首主题曲。
所以我才觉得这次的制作方某种意义上是很有勇气的。本来嘛,如果只是为了圈钱,大可弄一个最后众人一声吼就发生奇迹(虽然也有部分奇迹的情节),然后开开心心大团圆的结局,告诉观众们:哎呀,就算已经长大了,照样会有无限的可能性存在嘛。
剧情完全没有必要主动打碎观众的情怀美梦,让人走出电影院时怅然若失,仿佛没了魂。
这恰如剧中的主人公鼓起勇气拼上一切,也要让大家脱离“桃源乡”。
太一那声哨子,岂不是在暗示观众:天亮起床了,面对现实?
你已经不再是“被选召的孩子了”。
你需要为了自己平凡的人生负责,不要再指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