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90年代大案(辽宁91岁老太临终遗言)
辽宁90年代大案(辽宁91岁老太临终遗言)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高崇德表现得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成熟。为了能够缓解母亲养家的负担,高崇德从小就开始干农活。与很多同龄的女孩不同,高崇德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替父从军”的木兰,便是她年幼时的榜样。1904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的一户普通人家。和当地很多百姓一样,高崇德的家中并不富裕。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因故离开了她,往后的生活,全靠着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她和弟弟带大。“军火大盗?”身旁的众人竟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老人的离世,令众人无比悲伤。老人名叫高崇德,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一己之力,将大量国民党内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共产党。为我党抗击日寇、对抗反动派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东窗事发”后,老人遭受到了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从此隐姓埋名,在临终前才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
中华多少女豪杰,巾帼英名千古留。
回望泱泱华夏史,曾出过多少女豪杰。他们不畏万难、不让须眉,所获得的成就,令无数男子都望尘莫及。
1995年,沈阳一干休所内,一位91岁高龄的老妇人躺在病床上。
“我就是国民党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埋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秘密一吐为快,没过多久,老人便安详地离世。
“军火大盗?”身旁的众人竟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老人的离世,令众人无比悲伤。
老人名叫高崇德,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一己之力,将大量国民党内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共产党。为我党抗击日寇、对抗反动派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在“东窗事发”后,老人遭受到了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从此隐姓埋名,在临终前才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
女中豪杰1904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的一户普通人家。和当地很多百姓一样,高崇德的家中并不富裕。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因故离开了她,往后的生活,全靠着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她和弟弟带大。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高崇德表现得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成熟。为了能够缓解母亲养家的负担,高崇德从小就开始干农活。与很多同龄的女孩不同,高崇德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替父从军”的木兰,便是她年幼时的榜样。
上世纪初期,“腐败不堪”的清政府令各国都想“踩”上一脚。东北地区广袤的黑土地,成为了日本和俄国刀兵相向的主要“战场”。
随着大批日军、俄军的介入,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水深火热”。
最终,日俄之间的这场对抗,以日本人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作为战败方的俄国人,却拒不承担相应的战败赔偿,反而让“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吃下了这“哑巴亏”。而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开始变本加厉地窃取东北大地的资源。
在日本人大肆制造动乱的年代,年幼的高崇德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参军与之对抗,成为了她迫切想要实现的梦想。
侵华日军的暴行
为了培养自己的射击水平,高崇德在闲暇时间,都会去向当地的老猎人请教。再加上她勇于钻研、刻苦训练,她的射击水平在当地已经变得“小有名气”。
没过多久,高崇德如愿加入到东北军的行列之中,成为了东北军中,为数不多的女兵之一。在部队的生活期间,高崇德虽身为女兵,但是在军事能力上,丝毫不比男兵差。
郎才女貌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崇德与吕正操相识。与高崇德一样,吕正操出生于辽宁海城县的一个贫苦人家。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亲人被日本侵略者迫害,家乡的百姓也遭到日本人的烧杀抢夺,对于日本人,吕正操恨得咬牙切齿,从小就立志长大参军,与日本人作斗争。
1922年,吕正操参加了征兵,被分配到了张学良的卫队旅。之后为了能够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吕正操报考了东北讲武堂,顺利毕业后,留在了张学良身边,担任副官一职。
吕正操
初见高崇德,吕正操就被其开朗活泼的性格所吸引。而对于吕正操,高崇德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两人经常能够有所接触,久而久之,这对年轻男女之间,便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1928年,在战友们的见证下,高崇德和吕正操正式结为一对革命夫妻。由于吕正操此时已是东北军内的干部,所以战士们经常称高崇德为“官太太”。
和许多喜爱化妆、打牌的“官太太”不同,高崇德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在她眼里,打跑侵略者才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常训练中,吕正操会特意对高崇德有所关照,再加上高崇德原本就有射击基础,她的射击水平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抗击日寇上世纪30年代期间,常年盘踞在东北的日本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对东北三省发起了具有阴谋性的进攻。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领袖张学良,却一直听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三省在极短时间内全部沦陷。当地几千万百姓饱受日本人的欺凌,苦不堪言。
张学良
1932年,已是东北军116师647团团长的吕正操,率领部队前往热河与日军对抗。在此之间,吕正操同东北军中的共产党人士进行了接触,共产党内的思想令吕正操表示认同。
与此同时,高崇德也没有闲着,而是组织广大的东北同胞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他们一起走街串巷,呼吁大家拿起武器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并交给老百姓一些自救的本领,以免被日本人抓到。
高崇德在抗击日寇的队伍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在她的带领下,当地组织起一大批群众力量,而她的所作所为,也被暗中的共产党员王先生看在眼里。
在之后的工作中,高崇德和王先生之间接触,渐渐地,高崇德知晓了王先生的真实身份,并且从王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共产党的信息。
随着对共产党的深入了解,高崇德才渐渐发现,要想解救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以至于想要救中国,唯独只有共产党可以信任。
一日,王先生找到高崇德,将一本《陶罗斯上前线》交给了她。
“崇德,我感觉你和这本书中的女主很像,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抽空看一看。”
“王先生,你既要向我介绍新思想,还要送我书,真是太麻烦你了。”
从这本书中,高崇德了解到一位苏联女兵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故事,确实如同王先生所说,高崇德和书中所说的女子非常相似,同样都是巾帼不让须眉。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统一抗战阵线成立,全国军民拧成了一股绳,顽强地与侵略者进行对抗。
东北军在接到“南撤”的命令后,便开始分批进行撤军。在大军南撤的路上,很多战士由于身负重伤,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粮食,南撤之路走得异常艰难。看到此景的高崇德想起了王先生送给她的那本书,她决定也要为抗战出一份力。
高崇德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王先生,得到了王先生的肯定。就这样,高崇德利用自己“官太太”的身份,私下里建立起一支“武装运输队”,以此来帮助战士们进行转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高崇德便收容了近300多人。
军火大盗一日,王先生前来找到高崇德:“崇德,你跟我来,有一个人想要见你。”
“见我?我有什么好见的,王先生,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我看还是算了吧。”高崇德一边收拾着文件一边回复道。
“还是见见吧。”看到王先生如此坚决,高崇德似乎领会到了什么,便放下手中的工作,跟着王先生走了出去。
林伯渠
两人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来到了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一名陌生男子已经在此地等候多时。见到高崇德前来,男人热情地伸出手:“你好,我是林伯渠。”高崇德礼貌地与其握手。
“他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王先生在一旁解释道。
“主席?”高崇德一脸震惊。虽然对共产党已经颇有了解,但是眼前这样的大领导,高崇德还是从来没有接触过。
“林主席,您是有什么指示么?”
林伯渠笑着说道:“指示还谈不上,但是我想让你帮我们一个忙。”
“没问题,只要能上阵杀鬼子,什么忙都行。”高崇德瞬间来了精神。
“高崇德同志,组织对你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对你的能力也非常肯定。在组织看来,你可以完成一项比上战场更加重要的任务。”林伯渠对其解释道。
“更重要的任务?那是?”高崇德听了林伯渠的解释,一头雾水。
“组织想让你利用你的身份,偷偷将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运给共产党。”林伯渠身体向前凑了凑,低声说道。
没错,就是“偷军火”。虽然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建立起了合作,但是在很多方面,共产党还是比较落后,尤其是武器装备。
由于当时国民党背后有帝国主义支持,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要比共产党先进很多,并且数量也十分惊人。而反观共产党,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阶段,甚至做不到一人一枪的配置。
听了林伯渠的介绍,高崇德恍然大悟:“林主席、王先生,你们就放心吧,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虽然高崇德是“官太太”,但是对于偷窃军火来说,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情,一旦被发现,不但自己会有生命危险,就连自己的丈夫也会受到牵连。但是为了共产党战士能够有武器装备打鬼子,高崇德决定铤而走险。
为了能够顺利搞到军火,高崇德最开始只在丈夫所在的部队“下手”。因为主管后勤,所以高崇德能够很轻松地接触军火,不过为了保险起见,高崇德还是花钱买通了看守。就这样,高崇德将国民党军队内的武器装备偷偷地运给共产党。
起初,高崇德只敢进行小部分装备的运输,对于重型装备还不敢下手。随着运输装备数量的增多,国民党内部似乎发现了一些端倪。为了保险起见,高崇德特意为丈夫争取到“独立游击队”的番号,从此又多了一个运输军火的理由,“干起活来”,更加得心应手。
1939年,高崇德像往常一样给共产党运输武器,正当一行人在路上行进时,却突然窜出一小队八路拦住了众人的去路。
“您好,我们刘司令想见您。”
“刘司令?”高崇德在脑海中快速回想着,却没有想起自己认识的刘司令。
“是不是被国民党发现了?”高崇德的心里正在思考着。
“您好,我们刘伯承司令想要见您。”一听到刘伯承的名号,高崇德才恍然大悟。
刘伯承
高崇德跟着战士们来到刘伯承面前,“刘司令,能见到您,我可太激动了。”
“高崇德同志,我代表共产党感谢你,要是没有你运出来的武器装备,我们这仗可就难打多喽。”
“这次请你来,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想请你帮我们运一些迫击炮,这是我们目前比较短缺的武器。”刘伯承说道。
“既然组织上需要,就算再难,我也会给大家运出来。”高崇德自信十足。
果然高崇德没有食言,面对国民党的严防死守,同年秋天,高崇德还是将一批迫击炮给刘伯承送去。缓解了当时刘部弹药不足的窘境。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虽然高崇德凭借“官太太”的身份,使国民党没有对她起疑心,但是随着武器库装备丢失情况越发严重,国民党高层开始暗中调查此事。
很快,高崇德偷运武器的事情就被特务发现。但是由于高崇德特殊的身份,还是需要人赃俱获才能将其定罪。
死里逃生1940年,高崇德所在驻地来了几名不速之客。他们声称自己是勘察队的,来此处勘查地形。但是却被敏锐的高崇德发现破绽,将几人赶出了驻地。高崇德心里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当即叫人做好战斗准备。
当天夜晚,果然有一个团的兵力将驻地包围,好在高崇德命人提前做好了准备,在敌人还未彻底收拢包围圈时,高崇德便率部突出了重围。但是高崇德在突围过程中,身负重伤。
事已至此,国民党自然是不能继续待下去,同时高崇德也成为了日、伪、蒋三方合力追捕的对象。如今高崇德只能秘密前往延安。
延安
在突围时,高崇德身上的伤口没能及时处理,在延安时,伤口还经常复发。为此,朱总司令特意为其安排手术。受毛主席安排,特批一处窑洞供高崇德休养。为了避免敌人发现高崇德,共产党还一直派人在暗中对其进行保护。
自此,高崇德仿佛人间消失一般,成为了国民党怎么都抓不到的军火大盗。
结语在我党危难时期,许许多多像高崇德这样的爱国志士,不惜背负生命危险,也要为党、为人民尽心尽力。也正是因为有太多太多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我们才能够最终打败敌人,建立起这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如此“大盗”,怎能不令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