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教学研究)

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教学研究)三、学会借助“工具”分析如教学《老王》,在品味“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时,可以调动学生想象“直僵僵”“镶嵌”“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形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底层人民的关注,调动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唤醒良知,激发责任。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抓住句段里的关键词句,就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巧劲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真正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分析叶圣陶曾说:“我们鉴赏文字,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王荣生也曾说,散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由此可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星光教师在头条# #教育# 散文教学教什么?王荣生教授明确指出,散文教学就是要教出这“这一篇”散文的特质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体味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增长语文经验。只有通过对言语的品味,我们才能建立与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才能感受、体认、分享散文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最近通过学习了几篇针对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言品味的策略探究方面的论文,我对散文教学有了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挖掘重要词句的深层含义

王荣生教授认为:“理解文章的关键是要抓住要点,而抓住要点,则要通过对重要词句的把握。”我们老师在散文语言的品析教学中,总是叫学生“弄懂不懂的句子和词”,这尽管在表面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却存在深层次的误解。对于散文语言而言,其精髓在于字词背后的内涵和外延,而弄懂字词只是第一个环节罢了。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语段中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生动形象、情味浓郁、用意深刻的关键词句,仔细推敲,细细咀嚼,反复品味,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一个教学环节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一句时,作者想变成纳西族现在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并让全世界的人都看见。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学生认真揣摩就不难体会到,作者为丽江人感到骄傲,为纳西族古老文化感到自豪。同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丽江古老的历史文化与现在的自然风光对立统一、和谐美丽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文中相对立的词语,“寂静与喧哗”“黄昏与黎明”“睡与醒”等,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在表现同一事物,通过对比但不对立的写作,于对比中突出丽江的和谐与美丽。

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抓住句段里的关键词句,就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巧劲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巧妙,真正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分析

叶圣陶曾说:“我们鉴赏文字,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王荣生也曾说,散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由此可见,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教学《老王》,在品味“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时,可以调动学生想象“直僵僵”“镶嵌”“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形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底层人民的关注,调动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唤醒良知,激发责任。


三、学会借助“工具”分析

散文具有优美的语言与深邃的情感,但是这些情感语言并不是摆在那里就可以感受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那么,怎么才能感受到作者这种深邃的情感呢?我想,“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散文品析教学中,通过一遍一遍的阅读,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优美的组合方式,更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但诵读可不是乱读一气,要讲求方法,要读的有效。


比如在教学《老王》一文“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一句时,要指导学生读出欣喜与失望之极的情感:在读“有个哥哥”时,指导学生:他还有一个至亲,可以帮帮他,应该读出欣喜之感,而紧接着却“死了”,应该要读出失落,依靠没有了,生活无望之感;在读“有两个侄儿”时,让学生理解,他毕竟还有两个侄儿呢,总算有一点寄托与依靠,指导学生要读出一种失落之极后又有一点安慰,一丝寄托,但笔锋一转:“没有出息”,这下子就把老王的那一点点寄托彻底的粉碎了,要读出一种彻底的失望之感。


所以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要力求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应有的语气,读出情感的变化,读出独特的韵味,体会特定的氛围,体会文章作者丰富的情感。


四、学会比较揣摩,形成推断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在散文教学的语言品味中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方法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宜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透过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从而领略语言之美。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增、删、换、改等方法,把改句与原句进行比较,反复揣摩,从而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比较揣摩。原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改句:筷子头一插下去,红油就流出来了。这个句子做了这样的修改,有什么不妥吗?大多数学生就会抓住“扎”和“插”的区别和拟声词“吱”的作用,以及“冒”和“流”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如何的真真切切的喜爱自己家乡的鸭蛋的。


朱自清曾说过:“只重视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于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词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注重语言品味之法对学生极为重要,但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教无定法,以上的几种方法只不过是我对散文教学中语言品味的方法所做的一些思考。不难看出,只要我们教师着力于“一篇”散文,发掘“这一篇”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发挥“这一篇”的范例作用,就能为学生打开课内外阅读通道,激发学生对语言喜爱和玩味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欢迎大家加关注,一起探讨。

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教学研究)(1)

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教学研究)(2)

散文教学的目的(散文教学研究)(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