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燕州古城在什么地方(燕州古城的前世今生)
辽阳燕州古城在什么地方(燕州古城的前世今生)隋军劳师袭远且水土不服,猝遭奇袭,兵溃千里,百万大军竟丢盔弃甲、尸横遍野,得胜的山城守军将遗弃的隋军尸体堆成一座高高的“人塔”,称之为“京观”,隋军将士远望为之气沮。隋炀帝曾征召中原百万大军征伐辽东,但面对以燕州要塞为代表的坚固山城却进退维谷。山城守军骁勇善战,依据有利地形先挫隋军锋芒,然后以正面阻击、侧面迂回等精妙战法予隋军以重创。燕州古城虽历经千年,但古城的整体轮廓依然清晰可见,这里是史有记载的古战场,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横刀立马之地!燕州城原称白岩城,建于东晋元兴二年,是一座军事山城,用石块建筑。燕州城分外城和内城,外城依山建造,呈不规则方形。城墙用青色大石条叠砌,东南面是一道垂直悬崖,崖下是由南折向西流的太子河。东、北两面筑高大石墙,墙外有护墙,墙顶筑雉堞。北墙由于坡势较缓,墙体外砌5个马面,内砌阶梯,顶上是方形平台。城门开在西面,也是顺山坡的泄水口。城内筑有瞭望台,台前有方形围墙,
燕州城远景。(摄影:赵建军)
在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的石城山上,保存着一座历经千年风雨、为史册明确记载的燕州古城,隋炀帝与唐太宗两位历史名角均曾光临此地。
经几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可知,国内尚存的古代军事要塞已屈指可数,汉唐遗址更是凤毛麟角,而西大窑镇的燕州古城堪称古代军事山城建筑的“传世孤本”!
燕州城下太子河。(摄影:赵建军)
燕州古城虽历经千年,但古城的整体轮廓依然清晰可见,这里是史有记载的古战场,是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横刀立马之地!
燕州城原称白岩城,建于东晋元兴二年,是一座军事山城,用石块建筑。燕州城分外城和内城,外城依山建造,呈不规则方形。城墙用青色大石条叠砌,东南面是一道垂直悬崖,崖下是由南折向西流的太子河。东、北两面筑高大石墙,墙外有护墙,墙顶筑雉堞。北墙由于坡势较缓,墙体外砌5个马面,内砌阶梯,顶上是方形平台。
城门开在西面,也是顺山坡的泄水口。城内筑有瞭望台,台前有方形围墙,称内城,均用石块叠筑。台高5米,设在制高点上,可以瞭望全城内外,蓄水池在内城外北部。燕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兵家所重,隋唐两朝均在此掀起腥风血雨!
隋炀帝曾征召中原百万大军征伐辽东,但面对以燕州要塞为代表的坚固山城却进退维谷。山城守军骁勇善战,依据有利地形先挫隋军锋芒,然后以正面阻击、侧面迂回等精妙战法予隋军以重创。
隋军劳师袭远且水土不服,猝遭奇袭,兵溃千里,百万大军竟丢盔弃甲、尸横遍野,得胜的山城守军将遗弃的隋军尸体堆成一座高高的“人塔”,称之为“京观”,隋军将士远望为之气沮。
隋灭唐继,一世英主李世民亲统雄师征讨辽东,在燕州城下再遇顽强阻击。唐军的战斗力、武器装备当年雄冠欧亚大陆,唐将高仙芝仅率几万唐军,便可与来自西部的几十万敌骑杀得难解难分!唐军士兵使用的横刀遇敌暴劈斫砍,敌军“人马立碎”。
就是这样一支威猛雄师,即便由被西域诸国尊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统率,但在燕州城下同样一筹莫展,唐军虽猛攻不辍仅徒增伤亡,山城始终岿然不动,难道隋炀帝的悲剧将再度重演?
在这一事关全局的胶着时分,足智多谋的唐太宗心生一计。他鸣金收兵,令攻城疲倦的唐军将士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山城守军发现唐军漫山遍野捕捉野鸽、麻雀,似无心恋战,站立城头指点笑骂,讥嘲唐军无能。燕州城不仅城高山险,且军粮充足,唐军若长期围困,自身的粮草补给恐后援难继,一旦山城援兵四野齐至,对孤军深入的唐军包抄夹击,后果不堪想象。山城利于坚守,唐军急盼速战速决,双方统帅斗勇又斗智。
入夜,休整几日的唐军趁敌防守松懈之际,将硫磺等引火之物缚在捕捉到的数千只麻雀、野鸽的翅膀上,突然向山城放去,千只麻雀野鸽如一片乌云空临燕州城,并落在山城内的屋舍、仓库、马槽等处,将硫磺等“危险品”四下播撒,燕州城转眼成为一座巨大的“火药库”!
山城守军此时方恍然大悟,却为时已晚,但见城外飞箭如蝗,遮天蔽日的火箭被唐军射进山城,点燃硫磺,山城内烈焰冲天,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山城悬崖下的太子河水都被烧成赤红!
眼见山城难守,白岩城主孙代音派人请降,唐太宗趁势攻下白岩城,改其名为岩州,历史上有名的“白岩城之战”以唐军获胜而告终,以这一战为代表的辽东之战,对确立唐帝国的辽东版图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不少与“水火”有关的经典战役。说水战,有三国关羽“水淹七军”的襄樊之战;说火战,有诸葛亮的“火烧新野”,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这些战役或在史册上被浓墨重彩地予以点染烘托,或流传民间成为小说家言,从而家喻户晓,但对唐太宗亲自策划指挥的“白岩城火战”,却一笔带过,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燕州城倚山傍水。(摄影:赵建军)
仅从燕州城建筑特色本身而言,称其为“中国古代山城建筑的代表作”实不为过。
辽宁是以丘陵、平原交融为主的地形地貌,地方诸侯国没有中央政府那样的雄厚财力,无法构建万里长城式的战略防御体系,因受多山地形所限,修建类似“宁锦防线”那样的防御体系也不合适,因此,在交通要道、地形险阻之地建若干山城,通过烽火台传递信息、遥相呼应,便成为一种迥异前两者的新型防御体系了。
燕州城古城墙。(摄影:赵建军)
燕州古城外是一片广袤原野,古时,无战事,官兵百姓就到城外居住,春播秋收;遇战事,则退避山城,一边固守、一边通过烽火向四邻紧急求援,若一字长蛇阵首尾呼应、唇齿相依。
距离燕州城不远的太子河南岸,是全国重要的民窑遗址。此窑起于辽,盛于金,废于元,是辽、金时期中国北方重要的民窑之一。窑址长约200米,宽约100米,文化层厚约1-2米,窑址规模较大。每逢太子河水上涨时会冲出大量窑具、瓷器残片。窑具有方有圆,规格不等。瓷器有瓶、罐、钵、壶、碗、盘、碟、方匣、油灯及玩具兽头形口笛、小马、小狗和小人等。瓷器主要特点为胎较厚、质地黄而带有微红色、夹砂。釉色多为白、黑、间有蓝、黄和铁锈色。白釉多绘铁锈色花,黑色釉、酱色釉多不加纹饰。由于烧造时直接焙烧,釉色光亮度不高,白釉器带有微黄。有的瓷碗、盘等,多仿制河北定窑,胎稍薄,并绘有花纹;黑釉仿磁州窑,罐、瓶加耳并略有雕饰。窑址还曾出土过刻有“石城县”款的陶砚,说明此地在金代是石城县所辖地的窑厂。1988年12月,窑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下的燕州城。(摄影:赵建军)
燕州城所在的灯塔市西大窑镇距沈阳桃仙机场仅60公里,距营口鲅鱼圈港130公里,地处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开发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区开发空间潜力巨大,当年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千年古镇正在启动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