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这并非首宗“瀑降”事故。南都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7月5日,有媒体曾报道浙江仙居县淡竹乡朱坑里瀑布发生瀑降事故,上海一名35岁驴友在此瀑布瀑降探险时,被水流卷入瀑布,当地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救援,但该驴友还是不幸身亡。贵州关岭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两名遇险的驴友来自重庆,男驴友王某明68岁,另一名女驴友张某33岁。当天18时许,张某率先从滴水滩瀑布第三层(高130米)往下速降时不幸被困,随后,王某明前往援救。在此过程中,王某明和张某的绳索被缠在一起并挂在瀑布中,王某明位于瀑布约140米处,张某在约60米处(瀑布半腰中)。另外4人发现同伴遇险后尝试救援,无果后拨打报警电话。贵州滴水滩事故致两人遇难,圈友称瀑降属高风险运动据南都此前报道,贵州关岭县政府网站曾发出通报称,8月23日20时许,关岭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滴水滩瀑布有2名探险人员被困。经初步核实,两名被困人员与

近日,2名重庆驴友在贵州滴水滩瀑布进行瀑降探险时不幸遇难,让“瀑降”这项小众极限运动的危险性开始引发大众关注。8月25日,南都记者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获悉,两名驴友在瀑布悬挂一天一夜后被救上岸,但均已无生命体征。据悉,两名遇难者均来自同一家探险俱乐部。

据公开资料显示,瀑降也常被称为溪降,指的是悬崖处沿瀑布流水下降的运动。南都记者发现,目前国内不少俱乐部均有组织瀑降活动,网络上,瀑降探险的活动推介信息更是随处可见。它们大部分并无准入门槛,声称“只需现场培训半小时”,不曾玩过瀑降的“小白”也能参加。虽然它们大部分都声称“有专业团队保障”,但也同时晒出“免责声明”,强调出事只由保险理赔等。

“目前这个项目发散得太快了。”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理事长邵峰向南都记者感叹道,他认为,瀑降是绳索类运动中风险系数较高的极限运动,需要学习正确技能且有长期训练的人才适合驾驭。有着多年高山救援经验、蓝天救援技术绳索队总教官吴筠也对“瀑降”运动在各类户外俱乐部的“普及化”提出担忧,她认为,“娱乐化”瀑降运动,将加剧人们对其危险的忽视,而瀑降一旦发生事故,现场水量大、路线滑、能见度受限等因素,都将会对救援造成极高难度。

|回顾|

贵州滴水滩事故致两人遇难,圈友称瀑降属高风险运动

据南都此前报道,贵州关岭县政府网站曾发出通报称,8月23日20时许,关岭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滴水滩瀑布有2名探险人员被困。经初步核实,两名被困人员与其他4名队员(其他4人安全)共6人,一起到该县关索街道办滴水滩瀑布进行探险活动,2名探险队员沿滴水滩瀑布第三层(高130米),往下速降,被困于瀑布半中央。当地迅速组织救援。8月25日,南都记者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获悉,两人在瀑布悬挂一天一夜后被救上岸,但均已无生命体征。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1)

两驴友在贵州滴水滩挑战瀑降被困身亡。

贵州关岭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两名遇险的驴友来自重庆,男驴友王某明68岁,另一名女驴友张某33岁。当天18时许,张某率先从滴水滩瀑布第三层(高130米)往下速降时不幸被困,随后,王某明前往援救。在此过程中,王某明和张某的绳索被缠在一起并挂在瀑布中,王某明位于瀑布约140米处,张某在约60米处(瀑布半腰中)。另外4人发现同伴遇险后尝试救援,无果后拨打报警电话。

这并非首宗“瀑降”事故。南都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7月5日,有媒体曾报道浙江仙居县淡竹乡朱坑里瀑布发生瀑降事故,上海一名35岁驴友在此瀑布瀑降探险时,被水流卷入瀑布,当地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救援,但该驴友还是不幸身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瀑降是由溯溪运动发展出来的一项极限运动,指的是在悬崖处沿瀑布流水下降的运动,它自1996年由外国探险家介绍传至中国。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造成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瀑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也显得更有挑战性,从而吸引不少极限运动爱好者。

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理事长邵峰向南都记者介绍,瀑降更准确的叫法应为溪降,因为峡谷高低起伏且封闭,一条完整的溪流路线上,通常不单有一条自上而下的瀑布,而是会有一系列瀑布,探险者需要反复使用绳索技术完成下降。“这次贵州滴水滩瀑布探险场,正是有多条瀑布的特点。”他说。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2)

贵州滴水滩瀑布,由一系列瀑布组成的瀑降路线。

邵峰是国内最早玩瀑降的户外人之一。他指出,目前瀑降在国内仍属于小众项目,全国瀑降圈大概有四五千人,以三四十岁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为主,但近年来已有快速发散的趋势。他认为,在绳索运动项目里,瀑降属于高风险项目,事故率高,只有学习正确技能且有长期训练的人才适合驾驭该项目。但他也指出,瀑降圈中很多人容易轻视瀑降中会出现的危险。

“以此次贵州事故为例,常人认为只有沉没在液态水下才会窒息呛水,但实际上,在瀑布中也有可能溺水,因为瀑布大体量的水在自由落体,会迅速挤压空气形成强烈的风,风又掀起大范围水雾,即使人没有进入瀑布主流,但在距离瀑布的一定范围内,呼吸进每一口氧气都含液态水,导致人咳嗽和摄氧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在很短时间内,人就会容易窒息身亡。” 邵峰说。

此外,绳索器材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蓝天救援技术绳索队总教官吴筠告诉南都记者,贵州滴水滩事故中,女队员遇难的一大原因是使用了带自锁下降器的绳索。“在瀑降时使用这种绳索被卡住后,在水的冲击下人容易出现失温,也容易窒息。”

|调查|

瀑降活动推介随处可见,声称只需培训半小时新手也能玩

瀑降的“高风险”并未阻碍该项运动的日益普及化。

据了解,贵州滴水滩瀑布两名遇难驴友皆来自同一家探险俱乐部。8月26日,南都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目前国内不少俱乐部均有组织瀑降活动,关于瀑降探险的的推介信息更是随处可见。它们多以优美的文字形容瀑降探险带来的美妙感,且声称并无准入门槛, “只需现场培训半小时”,不曾玩过瀑降的“小白”也能参加。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3)

南都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目前国内不少俱乐部均有组织瀑降活动。

如在微信平台上一家名为“X世界探险”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布的瀑降宣传推文写着,“在未知的峡谷,你永远不知道会碰上怎样的景色?这种探索的狂按,让人着迷,用瀑降打开这个夏天吧。”推文显示,该俱乐部选择的瀑降地点是四川乐山硝洞瀑布,落差达300米,6月1日至10月1日可任选时间,8人便能成团。该推文中还表明,参与瀑降的年龄要求为6-55岁,费用为280元/人,瀑降费用中已包含全套进口瀑降设备以及30万专业瀑降保险。

随后,南都记者联系该俱乐部负责人,询问未有瀑降经验的新手是否可以参加,对方表示“新手并没有关系,可以参加”。“我们的教练已经在这里带队4年了,教练都是专业持证高山向导、持证高山协作领队。我们带的很多都是新手朋友,这么多年,我们也从未报过瀑降保险。”

该负责人表示,俱乐部会对报名瀑降的成员进行培训,一般培训安排在出发当天进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培训时间为半小时,培训时教练会告知成员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该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在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中也有发布瀑降教学培训的视频,可供学习。

13个驴友被困横岭断崖(驴友瀑降遇难背后)(4)

有俱乐部宣称不曾玩过瀑降的“小白”也能参加。

另一四川成都XX老君山瀑降项目的负责人则告诉南都记者,其项目的参与者也大多是新手,对于新手的培训只需30分钟事件,“这个操作很简单,很容易就学会了,”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会根据人数定价并配备两个或以上的教练,而使用的设备则“保证均是为CE和UIAA认证”。

问及瀑降项目的风险,上述两个瀑降项目的负责人承认皆有“有一定风险”。X世界探险俱乐部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瀑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受到瀑布冲击、因悬崖壁湿滑失手、快速降落的生理适应风险、装备质量风险等。

虽然多个俱乐部均极力推介瀑降运动带来的美妙,但南都记者也留意到,此类组织瀑降活动的户外俱乐部不约而同地写下免责条款。其中上述X世界探险俱乐部的宣传推文在最后就表明:“户外活动有诸多不可控因素,报名者报名活动即已经过合理判断,同意自行承担户外活动中的所有风险,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属于不可预知或即使预知也无法避免的安全事故,由保险公司承担赔付,组织方、领队不为此承担责任。”

|现状|

组织瀑降活动尚无统一规范监管,若发生事故救援很困难

吴筠对“瀑降”运动在各类户外俱乐部的“普及化”提出担忧。8月26日,她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娱乐化”瀑降运动,将加剧人们对其高风险的忽视。

邵峰也指出,目前瀑降圈内存在很多不具备相应能力却敢于带零经验人员进入峡谷的教练。“一个合格的瀑降领队,首先得熟悉全部风险,学会瀑降的专项技能,还需具备有瀑降路线上特定的操作技巧。一个擅长攀岩的人,和瀑降是没有关系的。其次,除了自己能熟练操作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援技能,不能出了事,只会干瞪眼或大声呼喊,得能够第一时间介入,最快时间内把险情处理掉,一个合格的瀑降领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然而,救援能力是目前绝大多数在实际从事瀑降领队工作的人所严重欠缺的。”

此外,对于许多组织瀑降的商业机构宣称“零经验新人半小时即可学会”的情况,邵峰也提出质疑,即使两天甚至一周的训练也不足以让新人熟悉正确的操作本能,“很多操作技巧不是依赖于学习,而是依赖于长期训练的本能。”

吴筠坦言,目前组织瀑降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明文规定的资格门槛”,以致很多俱乐部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即领队出发,也无法被监管,“而一旦发生事故,瀑降救援的难度很大。”

此前,参与贵州滴水滩瀑布事故救援的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曾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们当晚接到增援通知,于24日凌晨2时许赶到事发现场,但由于现场环境恶劣,直到5时才锁定两名遇险者所在位置。随后,队员们经过几次救援,都没有成功。“当地地势险峻,瀑布水量极大,散发的水雾影响视线,救援队很难找到合适的落脚点。”王毅说。

吴筠说,瀑布水量大,路线湿滑,水流的冲击下环境下救援队能见度和活动能力都受限,还可能失去平衡并撞击到岩壁,都是瀑降救援中最现实的困境。“在事故救援中,时间就是生命,但瀑降事故中的救援,救援队首个难点往往是成功接近到被困者,那么等待着被困者的,可能就是一场悲剧。”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阳博骞 郭美婷 郑刚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