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牡丹最好的诗(诗画鉴赏52诗惜牡丹花)
国画牡丹最好的诗(诗画鉴赏52诗惜牡丹花)画评:这幅没有落款的写意牡丹,从其独有的绘画风格和笔墨特点分析,非王雪涛大师莫属。雪涛大师是民国以来中国写意花鸟画第一人,他大胆地将西方水粉技法引入中国画创作之中,在牡丹画法中,使用了艳丽的西洋红。大师笔下的牡丹,包含着生机勃勃的生命的律动感。色彩娇艳夺目,而不落俗套。盛开的花朵与花蕾一张一弛,相互呼应,每一只叶片的位置与角度的伸延,。都在表现出光与彩的变幻,疏与密,浓与淡,奔放与收敛,热烈与含蓄,在仅仅一尺的画面上,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和谐统一,挥洒的如此奇妙自然,神采飘逸!表现出难度极高的艺术功底。"非是花中独爱此,此花开尽更无花。"乐天若在,亦当在此花前顾影徘徊,思绪万端。《春风牡丹图》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解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同唐代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公元772—846)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解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同唐代"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比肩的的伟大诗人。他的著名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跨越千古至今不衰。他同另一位诗人元稹倡导"新乐府"诗风,世称"元白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反对沾花惹草,无事呻吟的平庸诗风,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牡丹花号称国色天香,历来是诗人们争相吟咏的对象,但白居易这首诗,却从一个"惜"字入手,起笔便别具一格,为什么"惜"?因为牡丹花太娇艳太美丽了,红牡丹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更容易使人们联系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像牡丹一样的华茂美好,光彩照人,但无可奈何春归去,人总有渐渐老去的那一天,待到明朝的风起的时候,便是落红遍地,花容凋零。大诗人既是惜花也是惜人,人与花相怜相惜,殊途同归。在诗句的起伏转折中,把诗人复杂的内心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春风牡丹图》
画评:这幅没有落款的写意牡丹,从其独有的绘画风格和笔墨特点分析,非王雪涛大师莫属。雪涛大师是民国以来中国写意花鸟画第一人,他大胆地将西方水粉技法引入中国画创作之中,在牡丹画法中,使用了艳丽的西洋红。大师笔下的牡丹,包含着生机勃勃的生命的律动感。色彩娇艳夺目,而不落俗套。盛开的花朵与花蕾一张一弛,相互呼应,每一只叶片的位置与角度的伸延,。都在表现出光与彩的变幻,疏与密,浓与淡,奔放与收敛,热烈与含蓄,在仅仅一尺的画面上,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和谐统一,挥洒的如此奇妙自然,神采飘逸!表现出难度极高的艺术功底。"非是花中独爱此,此花开尽更无花。"乐天若在,亦当在此花前顾影徘徊,思绪万端。
画家介绍:王雪涛,1903年12月31日出生河北,1982年11月24日逝世,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曾受教于、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为师,奉师命改名。是民国以来,在中国传统小写意花鸟画绘画技法改革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绘画大师。曾任院长,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