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浪漫城市(一见钟情的浪漫之都)
巴黎最浪漫城市(一见钟情的浪漫之都)埃菲尔铁塔之下是战神广场的茵茵草地,夜幕降临时,这里就会拉开狂欢的序幕。有人大声尖叫,有人尽情欢笑,还有人拉起音响,现场开趴。每当整点,埃菲尔铁塔亮灯时,人们欢呼雀跃,犹如参加庆典一般热闹。看着照片,忍不住调侃一下:如果不硬把自己塞进去的话,总会有一种“这些照片都是网上找来的”感觉。倒不是自己的拍照技术有多么高超,而是这个“世界顶级网红”确实有着360度无死角的逆天颜值。站在巴黎街道,环视四周,就好像在欣赏电影里一帧帧的精致画面:那些复古的、灰白的建筑,鳞次栉比,跃然眼前;那些荧幕中设定的场景和人物,来来往往,擦身而过。不可思议的,自己也置身其中了。折腾得又累又烦的一肚子怨气,瞬间就被巴黎的浪漫气息化成绕指柔了。和绝大多数旅人一样,办完入住放下行李,就马不停蹄的跑到塞纳河南畔的战神广场,来看看传说中的“世界顶级网红”——埃菲尔铁塔。修建伊始,这座"钢铁怪人"承载了无数的非议。诚然,它的现代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
—— 海明威
15个小时的航班,又困又累。等候入境时,好像沙丁鱼一样,挤在漫长的、夹杂各国口音、移动无比缓慢的旅客队伍里。耗时一个半小时,终于过关之后,又对着如同蜘蛛网般四通八达、没有英语翻译的地铁线,研究了好半天。
一番曲折后,终于到了巴黎,传说中的浪漫之都。
站在巴黎街道,环视四周,就好像在欣赏电影里一帧帧的精致画面:那些复古的、灰白的建筑,鳞次栉比,跃然眼前;那些荧幕中设定的场景和人物,来来往往,擦身而过。不可思议的,自己也置身其中了。折腾得又累又烦的一肚子怨气,瞬间就被巴黎的浪漫气息化成绕指柔了。
塞纳河畔,遇见最耐拍的“世界顶级网红”和绝大多数旅人一样,办完入住放下行李,就马不停蹄的跑到塞纳河南畔的战神广场,来看看传说中的“世界顶级网红”——埃菲尔铁塔。修建伊始,这座"钢铁怪人"承载了无数的非议。诚然,它的现代化构造与朴实的铜色,和巴黎精致的浪漫主义委实有点格格不入。
但结构就是这样神奇,仅仅是简单的对称原理,无论从哪个刁钻古怪的角度去拍摄它,无论距离远近,都会有无可挑剔的成像。也许就是这份完美打动了苛刻挑剔的评论家们,如今的巴黎,再也离不开这座“铁娘子”了。
看着照片,忍不住调侃一下:如果不硬把自己塞进去的话,总会有一种“这些照片都是网上找来的”感觉。倒不是自己的拍照技术有多么高超,而是这个“世界顶级网红”确实有着360度无死角的逆天颜值。
埃菲尔铁塔之下是战神广场的茵茵草地,夜幕降临时,这里就会拉开狂欢的序幕。有人大声尖叫,有人尽情欢笑,还有人拉起音响,现场开趴。每当整点,埃菲尔铁塔亮灯时,人们欢呼雀跃,犹如参加庆典一般热闹。
小商小贩们抓住商机,提着木桶,到处兜售啤酒和香槟。现场热闹哄哄,只要一点点酒精,就能彻底释放埋藏于心底的激情。尽管和周围的人并不相识,夜色朦胧也看不清周围人的样子,但听见他们放声歌唱和大笑,总会被这份狂欢的喜悦感染,融入其中。战神广场之外,也有情侣坐在长椅上,喝着香槟,低声密语,感受夜色的浪漫。
巴黎,无处不在的精致浪漫主义塞纳河上一共三十多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算是桥中贵族了。这座象征了法俄友谊的桥梁,以俄罗斯亚历山大三世命名,纪念1882年签订的法俄军事协定,以共同对抗德意奥匈三国联军。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却留下了永恒的艺术。
这些面容精致、线条柔美的雕塑,完美的定格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仿佛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人物心中的喜悦之情。嘴角淡淡的微笑,驱散了巴黎满天的阴霾。
走过亚历山大三世桥,就会看到大皇宫和小皇宫。这两座为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修建的博物馆,精美华丽,雕栏玉砌,交相呼应。门口的雕塑再斑驳陈旧,也擦不去温婉安宁的神情。仅仅是门口的雕塑,就足以管中窥豹了。因为时间的缘故,大小王宫没有安排在行程之内,如果下次再来巴黎的话,一定要进去看看。
走到香榭丽舍时,雨天已过。两旁的的广告牌再多,也瑕不掩瑜,挡不住两旁奥斯曼式建筑典雅古朴的面容。
英式大道上人来人往,旅客们漫步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上。这个由徐悲鸿先生所翻译的译名,早已不见水榭泽国,但是两旁精致高级、弥漫着香气的咖啡&美妆店,搭配古典的奥斯曼式建筑,正是名副其实的香榭和丽舍。
信步走到香榭丽舍大道的尽头,就是开阔的戴高乐星际广场,就会遇见凯旋门。作为修建凯旋门的倡导者,拿破仑一世终究没能带着他的法军将士从凯旋门下凯旋而归。尽管如此,菲利普一世在继续修建时,仍然保留了拿破仑建造凯旋门的初衷,拱门门柱上仍刻着跟随拿破仑远征的将领名字。
凯旋门上的众多浮雕取材于1792年~1815年的法国战争史,为建筑更添厚重的历史色彩。每天下午的6:30,凯旋门的圆形拱门下面都会风雨无阻的燃起火炬,悼念一战时为法国捐躯的无名英雄。
凯旋门所在的戴高乐星际广场汇聚了周围的12条大道,加上小巴黎的整体建筑都不高,所以凯旋门顶层也是观赏巴黎全景的最佳点之一。顶层的精品店里,飘来八音盒版的Sous le Ciel de Paris (《在巴黎的天空下》),循环播放。这首带着法兰西印记的香颂,最能代表巴黎印象了。
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口听见顶楼扬起钟声,会有一种错觉:是卡西莫多在敲钟吗?阳光下的巴黎圣母院,庄严又不失温暖。正值周日,教堂里教徒在虔心祷告。高大的哥特式拱顶挡住了阳光,留下了窗花的剪影。
这座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主教座堂曾一度残败不堪,因为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而重新得到世人的关注,并开始了长达23年的整修计划。如今的巴黎圣母院,既保有了修建之初的雄伟气势,又加入了复修者呕心沥血的再创作,两者完美融合,宗教借由艺术得以延续传承。
奥赛博物馆和橘园美术馆之间,隔着一座情人桥,这也是《冲上云霄II》的法国取景地之一。桥上锁下了一段段罗曼蒂克。栏杆已经生锈,木板已经腐朽,唯有这些锁依旧崭新如初,见证了主人们畅游巴黎时的柔情蜜意,以及锁下爱心锁时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傍晚,在塞纳河的游船上欣赏落日余晖中的巴黎,一座座熟悉的建筑擦肩而过。巴黎的美尽收眼底,浮生若梦。河畔上素未平生的陌生人热情的和我们挥手,也有人坐在岸边弹着尤克里里,无忧无虑的吟唱。
飞机在天际划出一道道白线,有人离开,又有人慕名而来。
蒙马特高地,最in街头艺术的碰撞去蒙马特高地,本来只想看看圣心堂。圣心堂的外观并非传说中的纯白色:圣心堂外观由石灰华岩建造,修建初衷是希望呈现纯白神圣的视觉效果。但由于历史久远,外加空气污染,如今的圣心堂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色。
虽然圣心堂有着浓厚的罗马拜占庭风格,但总体而言建筑朴实无华,没有过分华丽的装饰。这座朴素的教堂有着十分沉重的历史:为了悼念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被镇压而死去的五万多巴黎民众而修建,因为一战而一再停滞,直至1917年才正式启用。
走入教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主祭坛上方的基督圣像画。大片的金色和蓝色嵌入灰色的石材之中,更显肃穆凝重。主坛和小坛周围点满蜡烛,有的是为了信仰,有的是为了祈福,有的是为了美好的愿景。正值周日弥撒,信徒们跟随主教一同唱诗,声音低缓沉稳,为圣心堂更添了一份庄重和神圣。
蒙马特高地也有最in的巴黎街头艺术表演。他们大方热情的微笑,他们专注投入的表演,他们抑制不住表达艺术的冲动。这一份冲动,纯粹而美好;这一份冲动,并未让人觉得是在卖艺,而是在欣赏有尊严、高质量的艺术行为。
大提琴悠扬的琴声,配上圣心堂浑厚的钟声作为伴奏,好像在听一场专属的音乐会一样。尽管是室外,来来往往纷纷杂杂,也无法打破音乐布下的魔咒。琴声让人陶醉,引人沉思,使人不忍脱离其中。
艺人们不会因为旅客打赏少而心生抱怨,敷衍了事。游客们也不吝于口哨声和掌声,除了会主动和街头艺人握手合影,还有游客兴致盎然的加入表演,即兴breaking一段。艺术充满了感染力,游客自以为是旁观者,其实早已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了。
在蒙马特高地也有聚集了无数画家的小丘广场。40年代时,这里也被称作“画家的波西米亚之地”,聚集了许多印象派及现代主义画家们。科洛,雷诺瓦,罗特列克等知名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非常精彩的作品。
这里的画家实力不俗,很多新锐画家和肖像画画家都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者为游客绘制肖像画。他们会客客气气的婉拒拍照,希望游客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即使只是静静地欣赏这些作品,都觉得是极大的享受。
一不小心就在蒙马特高地呆了一下午,时间都去哪儿了???
结尾有彩蛋蒙马特高地上,看到镜头就兴奋得扯爷爷头发的巴黎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