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歌曲慢版(按下圣诞节歌单的播放键)
圣诞节歌曲慢版(按下圣诞节歌单的播放键)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并开始全方位地学习美国,摇滚、爵士等先锋音乐随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高科技等一同渗透进入日本社会。▲这首歌被认为开启了City pop的时代。后来也被用作广告歌曲。这个系列广告在当年可谓大获成功,不仅带动这首歌成为80年代最畅销的单曲之一,还将“恋人重逢”这种想象融入了节日仪式中,使圣诞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日本人的另一个“情人节”。时至今日,在大多数基督文化淡薄的地域,圣诞节的大受追捧并不依靠深厚的文化基底,而是来自商业、经济链的推波助澜。《Christmas eve》这首City pop的经典作品,无疑诞生在了它的“黄金时代”。RIDE ON TIME
如果要选一首歌度过圣诞,山下达郎的这首《Christmas eve》或许会是很多人的答案。
不同于其他经典的圣诞歌曲,这首歌以一种轻快洒脱的节奏,诉说着的却是大都市男女的私人情绪。
《Christmas eve》发行于1983年的圣诞节前夕,但它真正走红却是在五年之后。1988年,日本JR东海铁道将这首歌选为「Hometown Express(圣诞篇)」广告MV的主题曲,画面中,精心打扮的少女站在象征分离与重逢的地铁站台上,等待着恋人的出现。
▲1983年收录了《Christmas eve》这支单曲
这个系列广告在当年可谓大获成功,不仅带动这首歌成为80年代最畅销的单曲之一,还将“恋人重逢”这种想象融入了节日仪式中,使圣诞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日本人的另一个“情人节”。
时至今日,在大多数基督文化淡薄的地域,圣诞节的大受追捧并不依靠深厚的文化基底,而是来自商业、经济链的推波助澜。《Christmas eve》这首City pop的经典作品,无疑诞生在了它的“黄金时代”。
RIDE ON TIME
▲这首歌被认为开启了City pop的时代。后来也被用作广告歌曲。
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并开始全方位地学习美国,摇滚、爵士等先锋音乐随着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高科技等一同渗透进入日本社会。
SUGAR BABE
▲《Songs》这张著名的专辑发行于1975年
City pop风格的音乐大多描绘的是大都市、海滩等悠闲舒适的生活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种音乐以电子合成器为基底,融入了Jazz Fusion、Disco、Funk等多种西方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充满水汽的都市质感,与沉溺于此的都市男女的情绪完美契合。
▲十分典型的一张city pop封面
在80年代,伴随着短暂的泡沫时代的开端,City pop这种以合成器为根基的新兴音乐流派开始展露雏形,并迅速成为流行文化的中心。
▲Y.M.O. 1983年的专辑《Service》也有一股明显的City pop的味道
随着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裂,City pop歌曲中反复描绘的「繁华美梦」也化为泡影。然而在时代潮流反复更替的今时今日,蒸汽波这种新风格的出现和流行,推动了City pop的回潮,比如台湾乐队落日飞车。
1984年,暂别歌坛两年的竹内玛莉亚复出,发行了这张由丈夫山下达郎编曲、她本人作词的的city pop专辑《Variety》。著名的《plastic love》便出自这张专辑。
10年代,这首歌在youtube上走红,被一大批电子作曲家和混音艺术家采样,逐渐成为了蒸汽波音乐中的“主角”。
プラスティックラブ-竹内まりや
▲“流水的蒸汽波,铁打的塑料爱”
Vaporwave是一种新型的电子音乐,它诞生于2010年代初的互联网社区,在赛博空间的滋养下,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运动。自诞生以来,它从赛博朋克、80~90年代的日本、美国流行元素等多处汲取养分,顽强地存活至今。
▲蒸汽波的视觉风格
这种音乐主要采样自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或欧美的流行音乐,通过lo-fi效果、变速等手法,刻意制造出一种浪漫而华丽的想象。
但由于制作起来过于简单,蒸汽波音乐被批量地生产出来,还被很多人鄙夷为“地摊音乐”。然而这种“拿来”的音乐,却正契合了当下消费主义的特质,在10年后的今天,重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リサフランク420 / 現代のコンピューMACINTOSH PLUS - FLORAL SHOPPE
▲蒸汽波音乐的鼻祖
但与其说蒸汽波是一种音乐风格,它其实更是诞生于赛博空间的流行文化。鲜艳明亮的霓虹画面同时映射着想象的梦幻和现实的冰冷,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社会下,它用一种简单的、近乎自嘲的语言,消解着当下那一个个复杂而荒谬的时刻。
回到现实,在《Christmas eve》反复传唱半个世纪后,圣诞节似乎依旧延续着同一种想象——城市生活、商业广告、购物以及男男女女的情情爱爱。
而当下听着音乐的我们,或许正好处在80年代日本曾经所在的平行坐标系,用一种回望的姿态,窥探着一场从未存在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