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七律诗(二十四节气冬至里的诗)
冬至节气的七律诗(二十四节气冬至里的诗)冬至夜长再五日“水泉动”。水感受到阳气而萌动,在冻结的冰层下面,水开始暗暗流动了。冬至三候冬至之日“蚯蚓结”。古人认为,蚯蚓感到阳气能伸展,感到阴气会蜷缩,冬至时是最为寒冷的时候,是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蚯蚓蜷缩着身体,像绳子打的节一样。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麋鹿又叫四不像,古人认为它是一种阴性的动物,比鹿体型大,角向后长。冬至一过,白天渐渐变长,夜晚变短,麋鹿感受到阳气的变化,头上的角便自然脱落了。和夏至时的“鹿角解”相对应。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到此时已经到了极致。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节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也称为“亚岁”。
冬至有开始数九、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当数完九九,冬天就过完了,一岁终而一岁始,春天又要到来了。
冬至三候
冬至之日“蚯蚓结”。古人认为,蚯蚓感到阳气能伸展,感到阴气会蜷缩,冬至时是最为寒冷的时候,是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蚯蚓蜷缩着身体,像绳子打的节一样。
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麋鹿又叫四不像,古人认为它是一种阴性的动物,比鹿体型大,角向后长。冬至一过,白天渐渐变长,夜晚变短,麋鹿感受到阳气的变化,头上的角便自然脱落了。和夏至时的“鹿角解”相对应。
再五日“水泉动”。水感受到阳气而萌动,在冻结的冰层下面,水开始暗暗流动了。
冬至夜长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民间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白居易在某年的冬至,夜宿在邯郸客栈里,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他抱膝坐在床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起家乡和亲人来。他想此时远方的亲人也应该聚在一起,正在谈论他这个远行的人吧。
水泉动
“至”是极致的意思,古人认为物极必反,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就会生发出来,因此冬至这天,虽然看起来仍然天寒地冻,但是一丝温暖已经在地底深处萌动了,就在冻结的冰层的最下面,水开始暗暗流动起来了。苏轼在《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中第一句就提到了这种现象,井底深处已经生发出似有似无的微微阳气了。
贺冬
贺冬也称“拜冬”,是人们庆祝冬至到来的节日。人们穿着崭新的服装进行拜贺尊长、逛庙会等一系列的活动。马臻的《至节即事》描写了当时过冬至节的热闹景象:到了冬至这天,京城中的天色还刚刚蒙蒙亮,浓浓的烟雾带着喜气就已经弥漫开来了;人们互相传递着竹木的名片道贺节日,天街上无比热闹;大户人家的幕帘完全敞开了,家家都在做着节日里的各种事情;人人都趁着冬至节日从容地嬉闹着玩乐着。
吃饺子
我国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这两种说法是怎样形成的呢?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经过熬煮后,捞出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病人吃下娇耳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烂耳朵的病症也就好了。张仲景舍药治人的善举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次日,人们庆祝新年,同时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称之为“饺耳”或“饺子”。此后,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形成了。
冬至时一定要吃羊肉饺子,名医张仲景创造的冬至饺子就是羊肉馅的,所以只有羊肉馅的饺子才是冬至正宗的饺子。羊肉温补,在寒冷的冬至日吃饺子,可以起到驱寒保养身体的作用。(刘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