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勘探采样的步骤(矿石样品的取样方法与配样计算)
矿石勘探采样的步骤(矿石样品的取样方法与配样计算)D 对于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应不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1.2倍。 C 对于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应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1.2倍,并用式上进行验算。 A 对于可选性试验不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2倍; B 对于试验室流程试验,可按下式计算:Q=Kd2 式中: Q—矿样(具体代表性)最小重量,kg;d—矿样中最大颗粒粒径,mm;K—矿石性质系数 与矿石的种类、有用矿物含量、嵌布粒度、密度和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有关。K值应通过试验方法求得。
配样计算是采样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选定采样点和各采样点采样重量的分配,都是通过配样计算进行的。配样计算有反复增减计算和优化配样计算两种方法。反复增减计算方法的一般程序如下:
(1)确定采出矿样的采取个数。根据选矿试验对试验矿样个数的要求,确定采出矿样的个数。
(2)确定采出矿样的重量。根据选矿试验要求的试验矿样重量,并考虑装运损失量、加工化验消耗量以及最终配样和缩分要求等因素所需要的富裕量进行计算,确定采出矿样的重量。注:矿石愈复杂、有用矿物含量愈低、嵌布粒度愈粗、密度愈大、分布愈不均匀,此时,K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采出矿样重量的下限一般是:
A 对于可选性试验不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2倍;
B 对于试验室流程试验,可按下式计算:Q=Kd2
式中: Q—矿样(具体代表性)最小重量,kg;d—矿样中最大颗粒粒径,mm;K—矿石性质系数 与矿石的种类、有用矿物含量、嵌布粒度、密度和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有关。K值应通过试验方法求得。
C 对于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应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1.2倍,并用式上进行验算。
D 对于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应不少于试验矿样重量的1.2倍。
(3)确定采样需要控制的因素 根据同一矿样内各种矿石的工业品级、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嵌布粒度及特征、主要组分的平均品位及品位波动特性、伴生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等不同特征。及其对选矿试验可能产生的影响,归纳出采取矿样时的控制因素表,以便确定从各类矿石中不同品位的区间,拟定采取矿石样的控制因素表,以便确定从各类矿石中不同品位的区间选取采样点;又如,可按与矿体接触关系密切的顶板、底板、夹石层的岩石性质,归纳出采取岩石样的控制因素,以便确定岩样的采取点。
(4)计算分配备采样点矿样的采取重量。按采样控制因素统计各类矿石不同品位区间所占的储量比例,计算分配各采样点应采取的矿样重量。
(5)调整矿样主要组分平均品位。根据不同品位区间初步选定的各采样点及分配的矿样重量 用重量加权法计算全部矿样主要组分析平均品位。如果此品位与采样要求差距较大时,可通过改变部分采样点位置或改变某些采样点的采取重量,重新计算调整。如此重复多次,直至使矿样主要组分析平均品位符合采样要求为止。
(6)调整矿样伴生组分的平均品位。根据上述确定的采样点和各采样点的采取重量 再根据各采样点的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的品位,用重量加权法计算全部矿样伴生组分的平均品位。如果此品位与采样要求的品位差距较大时,可适当地调整部分采样点的采取重量,以达到在保证矿样主要组分平均品位符合采样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重要的伴生组分析平均品位与采样范围内的伴生组分平均品位基本上相一致。
(7)以上是采样设计反复增减配样计算方法的一般程序。还应注意:
A 采样施工过程中,若各采样点的采出矿样的实际品位与采样设计配样计算品位相差较大,且经适当调整采样重量仍不能使采出矿样品位达到目的值时,则应对品位超差大的采样点另行选点或补充少量采样点。
B 在采样设计的配样计算和采样施工中,拟定或采出的矿样平均品位与其所代表的矿石的地质平均品位之间,允许有一定的波动范围。采样设计和采样施工系统允许的品位波动范围。通常情况下,对主要有用组分,允许向下波动;对主要有害组分,允许向上波动;而对伴生组分,则视情况适当放宽波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