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5月3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桦川路小学开展的“多彩民俗迎端午”主题活动上,三名学生在捆扎艾草。 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5月31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新店村的村民展示自己包的粽子。 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6月1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四甲村文化礼堂,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菖蒲剑。 新华社发(蒋友青 摄)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幼儿园老师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 新华社发(许旭 摄)6月1日,民间艺人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非遗小巷店铺门前悬挂菖蒲艾叶。 新华社发(王罡 摄)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北宋文学家苏轼描绘了古人过端午的场景,许多习俗沿袭至今,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草、点雄黄、拴彩线……在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人们体验传统文化,共迎端午佳节。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1)

6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洑水河,村民在划龙舟。 新华社发(蒋克青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2)

6月1日,当地居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舞阳社区包粽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梁文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3)

6月1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泉社区居民展示缝制好的香囊。 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4)

6月1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四甲村文化礼堂,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菖蒲剑。 新华社发(蒋友青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5)

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幼儿园老师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 新华社发(许旭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6)

6月1日,民间艺人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非遗小巷店铺门前悬挂菖蒲艾叶。 新华社发(王罡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7)

5月31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新店村的村民展示自己包的粽子。 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8)

5月3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桦川路小学开展的“多彩民俗迎端午”主题活动上,三名学生在捆扎艾草。 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

新华全媒体平台(新华全媒)(9)

5月3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舞龙。 新华社发(王正 摄)

5月29日,在四川省达州市,人们采摘艾叶。 新华社发(曾猛 摄)

5月29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丽坞底村,村民用自家酿的同山高粱烧酒调配出雄黄酒。 新华社发(骆善新 摄)

5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香囊。 新华社发(夏鹏飞 摄)

5月29日,山东省枣庄市龙山路街道居民在家中阳台上悬挂香囊。 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5月29日,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新舍村村民在包粽子。 新华社发(向中林 摄)

5月28日,安徽省淮北市香包制作非遗传承人杨海玲将碾制好的艾草、香草等香料装进香包。 新华社发(李鑫 摄)

5月2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人们展示制作好的艾叶蛋。 新华社发(朱华南 摄)

5月28日,手工艺人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㵲阳镇制作龙舟“龙头”。 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5月2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倪家湾自然村,村民在荷塘内参加端午划菱桶趣味活动(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伊凡 摄)

5月27日,人们在三峡大坝前的湖北省秭归县水域参加龙舟竞渡。 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5月26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汝师附小,一名学生在制作端午五彩绳。 新华社发(孙凯 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