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哥斯达黎加,连接南北美大陆中的那个小国,东临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在其5.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却拥有全球近4%的物种,被喜欢自然、喜欢野生动物的人誉为天堂。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姜楠一家,为了实现雨林生活的梦想,2018年年初举家移居哥斯达黎加。睫角棕榈腹姜楠一家在雨林中新月角蝉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1)

姜楠的一儿一女,负责物种记录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2)

玫瑰晶眼蝶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3)

绿旋蜜雀(雌)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4)

红眼鹦哥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5)

睫角棕榈腹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6)

姜楠一家在雨林中

姜楠小朋友(姜楠北京一家人一起实现雨林生活梦)(7)

新月角蝉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姜楠一家,为了实现雨林生活的梦想,2018年年初举家移居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连接南北美大陆中的那个小国,东临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在其5.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却拥有全球近4%的物种,被喜欢自然、喜欢野生动物的人誉为天堂。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哥斯达黎加,“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在这里,切叶蚁是强大的陆军,金刚鹦鹉是翱翔的空军,鲸和海豚是守卫的海军。”

如今,姜楠一家人花四年时间,在哥斯达黎加建造了106公顷私人保护区,并实时在网上视频分享美洲物种,如身临其境般的雨林秘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前不久,扎进雨林深处的姜楠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她说起一家人一起创建雨林保护区、蝴蝶农场的经历,不无幸福地感叹:“我觉得我的后半生都会在雨林里生活了,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跟动物、植物打交道,每天都会有新奇的惊喜。”

自幼酷爱蝴蝶,带娃从小跑野外

姜楠是八零后,当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从哥斯达黎加的圣何塞传来,似乎也送来了太平洋的风,新鲜而温暖。

虽然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但姜楠从小就特别向往山里孩子的生活。她12岁开始喜欢蝴蝶,一直到长大成人也没有放弃这个爱好。不似一般小女孩,看见毛毛虫会被吓到尖叫,小时候她就喜欢看蝴蝶蛹化,“没事儿就趴那看,能看半天”。姜楠喜欢蝴蝶,并不是要收藏多少蝴蝶标本,她最喜欢在大自然找到蝴蝶的卵,把它带回家饲养,不同种类蝴蝶的卵有不同特征和色彩,不同蝴蝶的幼虫也都形态各异,她觉得观察“破茧成蝶”的过程不但特别有乐趣,而且真的是感觉“暗潮汹涌”,因为那些微小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遭遇各种状况夭折,化蝶的几率很小,可那些生命的奇妙,让她体会到该如何尊重和敬畏大自然。

姜楠直言,有孩子以后她才发现,孩子们已经很难找到像她小时候那样的生活乐趣。四周不像从前那样都是野地,能捉蛐蛐、粘知了、逮蜻蜓,能天天把各种虫子带回家养着玩。另一方面,让她觉得更麻烦:“现在的小孩想养什么又都不难,都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地买到,这样就失去了那种在大自然里自己去发现的最大乐趣。”

虽然家里并没有从事自然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姜楠夫妻俩常年对蝴蝶、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她记得儿子42天就带他去跑野外,当时怀柔深山里春寒料峭,还很冷。

姜楠始终觉得,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会缺少看现代化的视角,“我更希望他们去看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的人们。比如我们会去瓦努阿图,在孤岛上和当地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者会去印度尼西亚特偏远的小岛看人家怎么生活。”这些年她们带娃走过了30多个国家,而且大多是比较偏僻遥远的地方。很多时候之所以去找那些很难到达的地方,是因为那里的生态都非常好。有时候路途艰难,可能去那儿就是为了看某一种鸟或某一种蝴蝶,“这样的经历特淳朴特快乐,也很特别。”

在姜楠看来,两个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完全是基于孩子本身对大自然的热爱,她们只是给了娃更多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能够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有趣的生命。

5岁的时候,哥哥虫虫就饲养出第一只蝴蝶——柑橘凤蝶。后来只要有时间,全家人就一起走进马来西亚雨林寻找虫和动物,在亚马逊雨林里寻找鳄鱼,看水獭嬉戏,拍很多鸟,看树懒……别看哥哥虫虫和妹妹蝶儿年纪不大,可他们行走过数不清的热带雨林,还在活火山口进行过近距离科考,甚至有着“疯狂”的现实版荒岛求生经历。

虫虫10岁那年爱上自然摄影,拥有了自己的相机,他立志成为一名自然摄影师。随着走过世界的脚步,虫虫记录下很多美丽生物,在自己的公号“虫虫的世界”发布。后来他的摄影作品不仅参赛获奖,还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如今,妹妹蝶儿也成了雨林物种视频的主要拍摄者。两个孩子热情而淡定,都透着纯粹又自由的气息,被网友称为“闪亮的孩子”。

孩子们的生日愿望:每年都去婆罗洲

去哥斯达黎加之前,姜楠在京城做自然教育做得风生水起。她直言自己做这件事特别偶然,2012年时还没有自然教育这个词出来,她刚开始用微信的时候,朋友们看她朋友圈经常带孩子去纯自然的地方“野”,都觉得这种遛娃方式特别好,有些人不太敢自己带娃去,又很想让孩子体验一下“被扔进”大自然的感觉,几个朋友找她提同样的愿望:能不能帮我们组织这样一个活动?

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可以暑假组织,十家人大概没问题”,那次活动大人孩子都很尽兴。回来之后姜楠把去贵州一路上都观察到什么昆虫,包括去稻田里抓鱼的内容分享在微信公号上,被更多人看到,还认识了很多做昆虫专业的朋友。

后来,姜楠发现很多孩子对自然、对虫非常喜爱,她想反正每次都要带娃跑野外,不如让更多娃也有这样出野外的机会。于是她试着在公众号发布了第一个活动,没想到三天就报满了。那三期活动做完,有将近100人参加,这令姜楠感到意外,信心和兴趣大增。

不论是在国内转,还是后来全世界到处跑,姜楠每次都不会流于走形式。她从心里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大家,会很精准地核算成本。很多家长都说,孩子跟她玩不用操心,即使在最艰苦的地方,娃也能吃到最好吃的东西,也能找到最有特色的住地。

这些衣食住行的操持,对姜楠来说并不觉得头疼:“这些事我们自己旅行也一样要面对,我自己也喜欢到处找,总能找到各方面还满意的地方。”

她记得第一次去巴布亚科考的时候,带的差不多都是八九岁的孩子,最大的也不过11岁,转了三次飞机才到了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山村。第二天早上去观鸟,需要在极乐鸟求偶的地点安静等待,等雄鸟以跳舞吸引来雌鸟。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姜楠就跟他们讲,我们为什么很辛苦地来这呢?我们要看的极乐鸟和鸟翼凤蝶,只有这个巴布亚岛和附近的小岛上才见得到。当孩子们明白这两种非常独特的物种珍稀的所在,都能坚持住。后来她们在那儿住了七八天,看到了三种极乐鸟。

直到现在,她还记得第一次带孩子们去婆罗洲科考的情景。当时她们三个老师带了16个孩子在婆罗洲进到非常深的一个雨林里观察各种虫,待了7个晚上。最小的男孩刚六岁,“当时这个孩子的基本状态就是一有什么事就大哭,但是看到虫,他的眼睛都是发亮的。这个真的特别感动我,我后来所有的活动都带着他。”每次说起来她都感叹,“第一年去的时候条件实在艰苦,七八天不能刷牙,也不能洗脸,但是那的虫太多了,能天天和虫玩。我们每天早上是雨林课堂,晚上去夜探。孩子们一直都是特别兴奋的状态。后来很多妈妈跟我反馈说,孩子们过生日时候的许愿,都是‘以后我能每年都去婆罗洲’。”

误打误撞,选择哥斯达黎加

在带孩子做自然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姜楠也会注重让孩子去体验人文与生活。

她记得第一年去巴布亚时,那儿的屋子里只有个用木板架的床,木板上有个像褥子似的薄垫,被子、枕头都没有。更要命的是,很多家长一想去的是热带雨林,觉得那个地方会很热,都没带什么衣服,但其实雨林里早晚温差很大,“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们每天晚上睡觉把所有能穿的都穿上,晚上还觉得冷。”雨林里没有米吃,什么菜都不生产,只有佛手瓜和白菜可吃。后来再去,她会嘱咐所有人把被子、枕头、褥子全带上,还带了很多米、方便面之类的食品。

有一次,姜楠发现她们送给当地人的方便面,竟然被当菜,就着饭吃。她觉得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到地方后不妨让孩子们做个社会调查,于是便让孩子们去村子里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有的孩子看到有一家人有很多孩子,那些孩子根本就不上学,而且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看管小一点的孩子,甚至还要做饭,回来特别惊讶地给她讲。这样的经历让孩子们一样难忘:“他们现在都忘不了在那儿吃的白菜,说太好吃了。也忘不了去村子里找鸡蛋,最后也没找到……”很多家长都曾跟姜楠讲,孩子回家一直讲自己亲眼见到的那些人和事,“他们会变得很珍惜生活,常常会说‘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姜楠坦言,选择在哥斯达黎加建保护区特别偶然。当时,她在北京做工作室,总想着“要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蝴蝶园该多好”。随着接触自然学科越来越多,她渐渐梦想能做一个自然保护区,那样的话能涉及更多的昆虫和动物。

有一次,做完亚马逊的自然探索活动回国,正好路过哥斯达黎加,姜楠和先生就留下来待了半个月。他们在那里看到各种野生动物,而且人与动物特别和谐,让她觉得“真正走进了动物的家园”。她记得特别清楚,2017年8月30日,回国的飞机上她跟先生说,“要不咱们去哥斯达黎加吧,我觉得在那儿能找到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保护区。”先生很支持,便提议再来一趟深入了解一下。很快,他们九月又专程到哥斯达黎加了解签证、土地等等问题,在那儿开着车转了很多地方。从有想法到落地,他们用了五个月时间,2018年1月18日,举家搬到哥斯达黎加生活。

这里有做不完的事、数不清的惊喜

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姜楠直言,对他们来说,2019年是最难的一年,选地方、建房子,她们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首先是语言不通,当地讲西班牙语,英语在生活中常常派不上用处。而最难的还是文化差异,导致他们和当地人打交道、做事情非常难。

虽然过程艰辛,但姜楠开心的是,哥斯达黎加的自然环境好得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平时,随随便便就能看到不同寻常的美洲物种。营地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时候,她们就已经接待了几十人,有好几拨人都是研究昆虫方面的学者、专家。这让她特别有成就感:“跟我比较熟悉的做专业的人,都很向往来这边看实物。否则他们想看一些东西的话,可能最直接的方式还是需要跟大英博物馆借阅标本。”

对姜楠一家人来说,保护区里有做不完的工作。雨林的雨季和旱季,各有各“忙”。“来到哥斯达黎加之后,我们有太多的第一次,也有太多的东西都要自己动手。比如简单种个香蕉、木瓜之类的果树,交给工人就可以了。但是一些为了后期做研究用的植物,工人维护不到你想要的程度。因为热带地方的人普遍不为吃的发愁,他们就觉得这个东西种了就不用管,让他慢慢去长就行了。那我们就需要自己维护它,以求用最快的时间达到最好的科研效果。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植物,虽然是美洲的本土植物,但是有的在山下种就很好,在山上种就不行。土壤特别差的话,我们就得想办法一点点来改善土壤。很多东西需要边做边学。”

经过三年努力,姜楠一家人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除了自然保护区,他们还做了一个开放式的蝴蝶农场,在那里种了很多种植物,“我们就自己用车去拉植物,每一次我都说,哎呀,这应该是最后一车了,但过几天发现,又需要种一些别的植物,都不知道拉了多少车……”

姜楠希望,未来还能再建一个美洲昆虫物种标本库,提供给国内专门搞科研的人做研究。此外,还想在保护区里做一个关于动物救助的项目,“因为这里的动物很自由,也更容易遇到车祸等危险,常有需要救助的情况。”

前不久的旱季,他们需要及时清理保护区里大概五六公顷的蕨类,再选择动物喜欢的树,或者适合雨林生长的树种去种植。这些还原生态的工作,都需要一家人齐上阵。虽然劳作无休无止,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清晨的雨林,白鼻浣熊在保护区内觅食,香蕉、红毛丹、芒果等水果还没完全成熟,白鼻浣熊们就开始大吃特吃。姜楠一家喜欢坐在餐厅,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欣赏窗外大蓝闪蝶在树影里翩翩起舞。

蝴蝶农场移种的蜜源植物,不仅吸引来蜂鸟,绿旋蜜雀和曲嘴森莺也定时来打卡。傍晚,最后的余晖晚照中,玻璃蛙叫声一片,林间光速移动的光点围住餐厅,那是发光叩甲的快乐舞步。

这样的景象,是姜楠一家人在雨林的生活日常。

去年一年,他们的红外相机采集到了美洲狮、细腰猫、虎猫3种野生猫科动物,还在保护区内幸运地亲眼见到过3次细腰猫。

有一次,姜楠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雌性美洲狮在小水潭找水喝。对动物来说,旱季雨林深处仅有的这片小水潭,是它们唯一的水源,如此珍贵。那只美洲狮行动谨慎,她问过很多当地年长的人,他们也没有见过。

姜楠仔细想过,既然初衷就是想好好打造一个雨林保护区,那么不管做什么,都要投入全部精力,甚至后半生可能都会在雨林里生活,“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事情可做”。

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哥斯达黎加对两个孩子来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喜欢自然的孩子每天都能发现乐趣。“我们自己在保护区架了红外相机、马氏网,现在所有的物种记录,基本都是他们兄妹两个人在做。前两天我们在花园里发现了一只白冠蜂鸟,非常罕见,我也希望他们兄妹俩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文/本报记者 李喆 供图/虫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