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乞丐变王子”。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卓别林所拍摄的那些电影。不过,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被孤立了。美国政府封锁了放映卓别林电影的影院,他的影片在很多州遭到抵制,一些官员甚至主张将他驱逐出境,就连好莱坞也没人敢和卓别林一家扯上联系。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

前言:

1952年9月17日,卓别林乘船前往伦敦,参加《舞台生涯》的全球首映式。

和他同行的,还有妻子乌娜和四个孩子。

轮船刚出发不到两天,美国司法部长就发布了一个公告,宣称已经取消卓别林的入境签证,理由是卓别林是一名外国人。

这个理由十分荒谬,虽然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但他已经在美国居住了40多年,而且拥有美国居留证。

不过,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被孤立了。

美国政府封锁了放映卓别林电影的影院,他的影片在很多州遭到抵制,一些官员甚至主张将他驱逐出境,就连好莱坞也没人敢和卓别林一家扯上联系。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卓别林所拍摄的那些电影。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2)

“赶快拍完,人们都等着看呢!”

卓别林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乞丐变王子”。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是在贫民窟中长大的。

卓别林的父亲是歌舞剧团的演员,母亲则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

在父母的影响下,卓别林还不到10岁,就成了一名专业的舞台剧演员。

后来,他被选中参加卡尔诺剧团剧团,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

再后来,他加入美国的电影公司,开始拍摄电影。

没过几年,卓别林就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厂。

一条肥大的裤子、一顶破烂的黑礼帽,一撮标志性的小胡子,一双明显大出很多的皮鞋,再加上一根从不离手的拐杖,这就是卓别林留给观众的深刻印象。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3)

或许是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缘故,卓别林的电影中,总是对贫苦百姓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他总是对底层民众充满了同情。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引发了持续多年的经济大危机,而且很快蔓延到其他国家。

千百万人为了生存苦苦挣扎,无数人绝望自杀。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4)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是对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影片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丑陋面目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电影里,卓别林饰演的男主角,在街头误拿了一面红旗,还不小心走到了一群罢工者的前面。结果,警察以为他是带头的,立即把他丢进了监狱。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5)

就是这“拿红旗”的一幕,让FBI局长胡佛开始怀疑卓别林是共产党。

胡佛还专门给他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指派特工们对其进行长期跟踪和监视。

1938年,纳粹一夜之间洗劫了七千多家犹太人店铺,三万多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

三天后,卓别林完成了《大独裁者》的剧本大纲。

这部电影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正是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

那时,战争还没有在欧洲全面爆发,很多人担心会因此惹怒希特勒。

卓别林先是收到了美国政府的警告,他们威胁说电影可能会过不了审,接着,卓别林又遭到了一些民众的恐吓。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6)

但是,卓别林并没有因此而胆怯,他不仅没有被吓到,还特意在报纸上公布了这部电影的大概剧情,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我就是要嘲笑希特勒

在那个时期,没几个人敢做出这样的举动,卓别林的勇气几乎无人可及。

接着,战争很快蔓延到了欧洲大陆,波兰和比利时被占领、法国沦陷、英国也卷入其中。

英国人开始疯狂地催促卓别林:赶紧把这部电影拍出来,所有人都等着看呢!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7)

卓别林在电影里对希特勒进行了辛辣无比的讽刺和嘲笑,在办公室玩地球仪的这一幕,则揭露了希特勒的野心。

“独裁者终会死亡,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取的权力会重回人民手中。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就永远不会消失!”

这是卓别林力排众议,在影片最后部分,保留下来的一段演讲。

后来,这段演讲被称为最大胆的政治宣言,也成为了任何一部电影都无法超越的经典。

据说,这部电影完成后,希特勒一个人独自看了两遍,看完之后,一言不发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8)

《大独裁者》虽然非常出色,但当时的美国仍然弥漫着孤立主义和同情德国的情绪,很多美国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自然也不喜欢卓别林。

再加上,卓别林曾建议美国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对抗德国的侵略,这种行为无疑更加重了美国政府和一些右翼人士对他的不满。

从现在的角度看,其实卓别林的政治见解相当温和,但在那时候的美国,许多人认为他的观点非常极端、危险。

虽然从没发现过卓别林有支持美国共产党的任何证据,但胡佛等人却将卓别林视为危险人物。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9)

他们在幕后操纵精神错乱的女演员指控卓别林,诬陷卓别林是孩子的父亲。很多右翼组织也望风而动,无耻地打压卓别林。

1947年,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上映,借男主角凡尔杜先生之口,卓别林狠狠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和战争贩子。

结果,《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被禁演,很多影院拒绝放映,卓别林连制作费都收不回来。

就这样,卓别林最终还是被逼离开了美国。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0)

周总理请吃香酥鸭,吃完后又带回家一份

被变相地驱逐出境后,卓别林和家人定居在瑞士的一个僻静小镇上

妻子乌娜找机会回到美国,将所有的存款都换成了支票,然后再将支票缝进大衣的夹层中。

乌娜穿着这件大衣,躲过美国海关的检查,成功将卓别林的一大笔财产带到了瑞士。

做完这一切后,乌娜也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国籍。

对美国,卓别林无疑是失望的,尽管在瑞士的生活非常平静、美满,但卓别林依然感到万分痛心。

他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多年,那里,有他的制片厂,有他辛苦打下的电影事业。而如今,一切都没有了。

卓别林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而他和周总理的会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1)

1954年,周总理去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

很早之前,总理就已经欣赏过卓别林的短片,印象深刻,这次来到日内瓦,又观看了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总理更是赞叹不已。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2)

当得知卓别林因受到迫害,目前正居住在瑞士时,总理立即决定,邀请卓别林和家人前来做客。

接到邀请电话后,卓别林既兴奋又不安。

尽管他曾在30年代去过上海,还和梅兰芳等人有过交往,但却从来没有和中国高级领导人有过任何接触。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3)

卓别林和梅兰芳

当卓别林和家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中国代表团下榻的花山别墅时,他惊讶地发现,周总理已经笑容满面地站在寓所的台阶上等着了!

总理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地夸赞他的艺术才能,卓别林十分高兴。

虽然之前从未见过面,但是两人交谈起来,却十分投契。

他们聊起当时普通关注的“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聊美国的政策,时不时会心一笑。

卓别林请总理介绍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纵然之前就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但当亲耳听到中国军民被逼到绝境、爬雪山、过草地、尝尽艰辛和痛苦、最终成立新中国时,他还是大受震动。

卓别林说,他虽然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但仍然衷心地希望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很快就到了中午,周总理邀请卓别林一家人共进午餐。

面对满桌佳肴,卓别林惊叹不已。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4)

总理请他喝茅台酒,他说:这才是男子汉应该喝的酒!又试探性地问,能否允许自己带一瓶回去做个纪念?

周总理爽快地答应,送了他两瓶

当品尝到香酥鸭这道菜时,卓别林赞叹不已,连夸好吃。

他还讲起以前去其他地方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欢迎,都学他的鸭子步。

卓别林越说越高兴,后来干脆站起来表演了几段鸭子步,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5)

午餐过后,卓别林意犹未尽。

他说,今天吃得满意、聊得开心,唯一遗憾的是,自己还有一个孩子没来,没能尝到这么美味的中国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周总理立即吩咐工作人员将另一只做好备用的香酥鸭和烧饼包好,让卓别林带回去,给孩子尝一尝。

来吃也就算了,还能打包再带走一份?

周总理的细心和关爱让卓别林既惊讶又激动。

这一天,卓别林和总理一起相处了7个小时,会面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6)

周总理和卓别林

周总理亲自在合影照上签字留言,因为不满意自己的签名,他另外又签了一张送给卓别林

告别时,卓别林紧握着总理的手,再三说道:“今天是我毕生难忘的一天!

这次会面,给卓别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他更加关心、热爱中国。

后来,当中国木偶艺术团去巴黎演出时,卓别林特地带着家人专程赶过去观看,在演出结束后,他还亲自去后台,祝贺中国演员演出成功。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7)

晚年卓别林

后记

1977年,平安夜,卓别林和家人们相聚在一起。

夜已深,家人将他扶上床休息之后,特地把他的房间门敞开着,好让他感受到屋里的欢乐气氛。

第二天一早,当家人准备叫卓别林起床欢度圣诞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88岁。

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卓别林在饭桌上问周总理)(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