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便利店生活的感受(人间便利店追随内心)
靠便利店生活的感受(人间便利店追随内心)其他的小伙伴把小鸟埋了,还拔掉鲜花插在泥土上,谷仓惠子的思维模式和别人不同,但这也没有错误,那些被拔掉的鲜花也是生命,人们只是习惯处理鸟儿的葬礼,习惯把花朵当成祭品。谷仓惠子小时候和其他儿童不一样,那次她和别的小伙伴看到公园里死了一只小鸟,其他小孩都很伤心,可谷仓惠子想的是把小鸟烧了和家里人一起吃掉,因为她知道父亲喜欢吃烤肉,母亲阻止了她。她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此都不怎么理解,按照他们正常的思考方式,杂货店应该是她工作的中转站,而不应是终点站,便利店的魅力没有那么大到值得她留恋,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谷仓惠子也没有找对象结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生活的道路就像是他人的意愿所规划,你是执行者,只有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某个年龄段去做相同的事情,才不会被别人的口水淹没。
《人间便利店》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正常的世界是非常强硬的,它会静静地排除掉异类,不够正经的人都会被处理掉。
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行为准则。
的确,准则让人敬畏,只是我们应该明白,有些准则带来了很多的“同化”,也就是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如果不和大多数人同步,一些批评甚至嘲讽会光明正大地砸在心头。
谷仓惠子在一个便利店工作了18年,来来去去惠子送走了很多店员,就连店长也换到了第八任,这样漫长的时间足够她孰能生巧,也有一种不被淘汰的安全感。
她每天吃便利店卖的便当,每天听着收银机发出的咔咔声,每天看着干净的店面,每天说着“欢迎光临”迎接顾客,每天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
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此都不怎么理解,按照他们正常的思考方式,杂货店应该是她工作的中转站,而不应是终点站,便利店的魅力没有那么大到值得她留恋,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谷仓惠子也没有找对象结婚。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生活的道路就像是他人的意愿所规划,你是执行者,只有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在某个年龄段去做相同的事情,才不会被别人的口水淹没。
谷仓惠子小时候和其他儿童不一样,那次她和别的小伙伴看到公园里死了一只小鸟,其他小孩都很伤心,可谷仓惠子想的是把小鸟烧了和家里人一起吃掉,因为她知道父亲喜欢吃烤肉,母亲阻止了她。
其他的小伙伴把小鸟埋了,还拔掉鲜花插在泥土上,谷仓惠子的思维模式和别人不同,但这也没有错误,那些被拔掉的鲜花也是生命,人们只是习惯处理鸟儿的葬礼,习惯把花朵当成祭品。
一些性格和思维在小时候形成,长大意味着在时间的见证下看到它开花结果,你会发现,果实和大部分都不同。
谷仓惠子在便利店工作十八年的过程中,她习惯模仿别人的语气,这是一种生活的技巧和手段,这样就可以来对付和别人的交谈,使得画面看起来和谐而不尴尬。
她是内向的,也认识到除了便利店不会变化之外,外界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她待在便利店的原因是喜欢这里熟悉的一切,自己可以通过工作来养活自己,不用再换个环境重新模仿别人。
事情的转变是一个名叫白羽的男子走进了她的世界,她和惠子一样,被大众诟病,被世人所不容,白羽试图劝服惠子走上普通人的道路,惠子尝试了一下,后来还是重新回到了便利店的生活。
家人和朋友的意愿不是能够强制惠子做出改变的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无论是站在绝大多数人的阵营,还是也自己喜欢而不被理解的方式度过一生,别人始终是旁观者,你自己才是你生命的掌舵者。
便利店是惠子的抉择,也许世界上的选择很多,很多人都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的生活是什么,比如说惠子,还有的人在探索中不断尝试,直到找到自己的归宿。
生活里还有一些不幸的人,他们按照别人的意志和想法在人生某个岔路标记号,然后严格地执行,比如以后要找的工作是什么,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二胎。
读完《人间便利店》,我明白生活不止有一种被规定的活法,不一定要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标准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如果不快乐,重新洗牌也未尝不可。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按照父母的意愿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在长大后过激的叛逆,优秀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时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对于他们来说,光鲜亮丽或许没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更重要。
同学聚会时,如果性格内向,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感到不快乐,不如认真地说明自己的情况,真正的友情不是在饭桌上,而是在心上。
你不必把很多人请进你的生命里,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做不到十全十美,也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
当然,一个人最大的底气还是能承受自己选择的代价,无论哪一条路,都会有各种挑战,谷仓惠子选择在便利店工作18年,在别人看来也会缺少一些其他工作的乐趣,不过他们并非谷仓惠子,再多的评论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不对别人的人生评头论足,尊重每一种活法,理解别人的苦衷和难处,努力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何尝不是一种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