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饶毅谈上海交通(论公共知识分子的修养)

饶毅谈上海交通(论公共知识分子的修养)事实上,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舶来品,公共知识分子的鼻祖,哈贝马斯、福柯等人,哪个没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学理,来支撑他们的公共讨论呢?所以说,这才是知识分子的本色,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本色和安身立命之本。在国内,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名头被污名化,主要原因就是发言太滥,发言水准近乎于甚至低于普通人,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根本。当然了,很多公共议题并不需要专业的基础,需要有常识就可以进行判断和讨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无论专业背景如何都是可以发声的。但是在讨论中,还是应该显示出知识分子应有的训练、思维和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在发言中,要显示出理性的素养。因为在长期的学术训练当中,作为知识分子,逻辑思维能力、实证能力、论证问题的科学性应该是高于大众的,那么在讨论公共问题的过程当中,这些素养就应该显示出来。而不是随波逐流,一味地感情用事,用感性的、带有偏见的,但是没有逻辑和事实基础可言的言论,甚至是谩骂去挑动公众感情—

文/周云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炮轰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尹烨,说尹烨关于生物的演讲是“伪科学”,超出生物涉及其他科学就“错误百出”,“尹烨的行为无异于主动说谎,他忽悠、胡说和欺骗的内容超出生命科学的范围”。然后饶毅质疑尹烨的博士仅上了三年,且远程上课就获得博士学位,有水分。其中说道,“华大基因的CEO尹烨,也有博士学位,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物虽然水平很低,但肯定不是野鸡大学。”对于饶毅近乎于咄咄逼人的批评,尹烨倒是很克制,仅以“谢谢指教”四个字回复。

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中国在丹麦留学人员向饶毅发出了公开信,指出:饶毅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哥本哈根这所享有盛誉的北欧学府的轻视,连带反映出的是对此走出的众多中国留学人员特别是博士群体的不尊重。哥本哈根大学在最新的主流世界高校榜单中,排名都位居世界前100。单就生物学方面,哥大生物学QS大学学科排名2022年为世界第25位。总之,哥本哈根大学,及其下属的生物学系,绝不至于饶毅所说的“水平很低”。

饶毅谈上海交通(论公共知识分子的修养)(1)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这是大学教授与公司负责人之间的争论,但从另外一角度来看,又是知识分子之间的纷争。毕竟,尹烨也是有博士学位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大众面前显然是以一名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的,而且以此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再往深里说,饶毅也好,尹烨也好,都可以列入公共知识分子之列,因为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和贡献,公众并不太清楚,也没有多少兴趣。但他们又在公众中相当知名,各自有众多“粉丝”,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虽然公共知识分子及其简称“公知”都已被污名化,但笔者还是想借着这场争论,探讨一下公共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自我修养,重塑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而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毕竟,对社会进步来讲,公共知识分子及其作用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知识分子要具备的素养,首先是作为公民和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比如说言行的合法合规性。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尊重和恪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遵守法律法规,是底线。这里面的具体要求有很多,但是大众最为关注和期待的知识分子所应具备的品行,就是诚实,诸如学历不要作假,科学研究不要作假等。这些天,围绕北大某管理学教授的舆情,起因是跟华为的纠葛,但现在似乎已经被公众放在一边,大家更关注的是她的学历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底线问题,是公众对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期待和要求。尹烨的学历显然不是假的,但含金量到底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信息。

其次就是专业性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矛盾,因为一些知识分子之所以被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公共领域发声。但是在公共领域的发言,还是应该具备专业性,展现出知识分子应有的研究基础和水平。这一点,饶毅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不是一个全知全能型的公共知识分子,我们看到他的很多发言都是聚焦于跟生物领域相关的公共事件,最多拓展到科学和教育领域。相比之下,尹烨就近乎于全能。看过他的一些视频,虽然就笔者的知识领域和水平,无法判断出他的发言有没有错误,但是他在那么多毫不相干的领域,都能够讲得头头是道,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当然了,很多公共议题并不需要专业的基础,需要有常识就可以进行判断和讨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无论专业背景如何都是可以发声的。但是在讨论中,还是应该显示出知识分子应有的训练、思维和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在发言中,要显示出理性的素养。因为在长期的学术训练当中,作为知识分子,逻辑思维能力、实证能力、论证问题的科学性应该是高于大众的,那么在讨论公共问题的过程当中,这些素养就应该显示出来。而不是随波逐流,一味地感情用事,用感性的、带有偏见的,但是没有逻辑和事实基础可言的言论,甚至是谩骂去挑动公众感情——很多自媒体现在就是这么做的——这就失去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本色。

事实上,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舶来品,公共知识分子的鼻祖,哈贝马斯、福柯等人,哪个没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学理,来支撑他们的公共讨论呢?所以说,这才是知识分子的本色,也是公共知识分子的本色和安身立命之本。在国内,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名头被污名化,主要原因就是发言太滥,发言水准近乎于甚至低于普通人,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根本。

第三,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就是批评与赞美的问题。公共知识分子要对社会采取一种批判的姿态,这个本身没有错。但是不是就要一味地批判到底,甚至为了批判而批判,对一些显而易见的成就,视而不见,甚至刻意否定呢?我想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公共利益,无论批评还是赞美,都要基于提升公共利益;二是基于知识分子基本素养(比如逻辑、实证等)的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独立做主的立场。我想能够坚持这两个原则,批评和赞美都是有意义的。

第四,公共知识分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素养就是如何面对自己错误的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的言论怎么可能不出现错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言,这就存在一个如何面对自己言论中出现的错误的问题。比如说饶毅对哥本哈根大学、对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物专业,是否有误伤的成分?若有,我想,坦诚地承认错误并且纠正,是最好的态度,也是下一次有责任、有质量的发声的新的起点。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齐 王隽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