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所追求的自由(艾伦终究化身为自由的思想)
艾伦所追求的自由(艾伦终究化身为自由的思想)莱纳、阿尼和贝特霍尔德三人组间接导致母亲的死亡,艾伦面对自己仇人的时候,一边是友情,一边是仇人,面临选择总要学会舍弃~阿尔敏在小时候和艾伦有一个约定:一起去看看城墙外头的生活。在调查兵团时,两人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相互扶持成长,阿尔敏和三笠一样,都是艾伦渴望力量,长大后要守护的人。艾伦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朋友谏山创对剧情结构安排得无比精细,以及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暗藏玄机,却又环环相扣~艾伦的成长离不开身边朋友(104期训练兵)的激励,艾伦多次被三笠拯救于危难之中,很多时候,三笠已经不只是艾伦想要守护的亲人,更是一种偏执。
笼中鸟-得到的是安逸,而失去的是自由。——谏山创
引导语:陪伴我们成长的人或事有很多,但这些年我们满心欢喜,坚持追更的动漫只有一个《进击的巨人》。
谏山创用近八年的时间,创作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日漫神作,也因巨人的结局—艾伦之殇,令多数人诟病。
小妖最初喜欢《进击的巨人》理由很简单,埃尔文对着训练兵发大声呼喊:“士兵们,请献出你们的心脏!”
艾伦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朋友
谏山创对剧情结构安排得无比精细,以及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暗藏玄机,却又环环相扣~
艾伦的成长离不开身边朋友(104期训练兵)的激励,艾伦多次被三笠拯救于危难之中,很多时候,三笠已经不只是艾伦想要守护的亲人,更是一种偏执。
阿尔敏在小时候和艾伦有一个约定:一起去看看城墙外头的生活。在调查兵团时,两人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相互扶持成长,阿尔敏和三笠一样,都是艾伦渴望力量,长大后要守护的人。
莱纳、阿尼和贝特霍尔德三人组间接导致母亲的死亡,艾伦面对自己仇人的时候,一边是友情,一边是仇人,面临选择总要学会舍弃~
父亲格里沙的记忆没融合前,艾伦对希斯特利亚更多的是愧疚,之后便是对希斯特利亚的掠夺,艾伦很明白自己存活于世是为了复兴艾尔迪亚帝国。
萨沙、让和康尼,这三个人更像是104期训练兵中的“普通人”,没有刻意的描述,但总给巨迷们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对艾伦的成长之路没有过多的影响,但正因他们的存在,在巨迷心中变得“有血有肉”。
艾伦成为了代表自由的思想
进击的巨人代表着勇往直前的心,吹响自由的号角。
艾伦是一个极具悲情主义色彩的主角,他的一生从吃掉父亲格里沙之后,命运的线条画上了句点。
每件事结束后,艾伦总觉得自己可以抓住命运,待到新事件出现,他才明白冥冥之中早就注定好了。艾伦做出很多次反抗,成为调查兵团的终极武器,挽回失地,修补城墙。事与愿违,转折点在教堂,希斯特利亚没有选择吞噬艾伦,进而打开了艾伦父亲的记忆。
艾伦在了解到世界的真相之后,与吉克一拍即合,共同实施“安乐死计划”:
“安乐死计划”的目标是:利用始祖巨人能力修改艾尔迪亚人的基因(不可生育),结合艾尔迪亚王族血脉发动地鸣(遇到外敌时唤醒三道墙中的巨人),让目前在世的艾尔迪亚人安详度过余生。
正是因为这项计划,让艾伦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当他全心全意来完成这项计划的时候,城墙内贵族的言论及行为令艾伦失望透顶。第四季中,艾伦被收监,冲着韩吉团长说的那些话。
艾伦深知寿命将至,让其他人继承始祖巨人之力,“安乐死计划”在若干年后会被废除(始祖巨人重新修改艾尔迪亚人基因)。
艾伦觉得自己可以比昏庸无能的弗里茨王做得更好,懦弱在战争中只有败北,要想带领艾尔迪亚人重新走向巅峰,必须出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动政变,让城墙中的人民见证历史,那个人正是艾伦。
与吉克联合发动地鸣时,产生了分歧,艾伦选择黑化,释放城墙中的所有巨人,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筹码。
故事发展到最后,艾伦被三笠、阿尔敏和利威尔兵长联合击杀。
谏山创有意让艾伦存在的意义不再属于个体,成为一种思想,追逐自由的思想。
高昂的自由之翼,进击的巨人之心。
那繁华生息了两千多年的孤岛又重又归于沉寂。白夜正在消退,巨梦徐徐破碎。而在那历历而落的梦的碎片中我所看见的,是停搏的心脏,是塌陷的城墙,是虚幻的自由,是撕裂的绿袍,是无信的不战契约,是昏庸的弗利茨王,是溘然长逝的进击巨人,是倏然而落的自由之翼,是我曾经虚度的青春。——摘自B站网友评论
巨人的结局可能经历过多种抉择
网上一直流传着日漫“药丸”的说法,小妖不敢苟同,说日漫创作者江郎才尽也好,日漫整体产业衰败也好;在国漫崛起的这个大环境下,日漫这个曾经的巅峰群体本身就容易被拿来做比较。
可能在几年前,谏山创的脑子里已经想好关于巨人的好几种结局:
艾伦最终消除了其他帝国对艾尔迪亚人的偏见,和三笠归隐山林;
艾伦以签署条约的形式牺牲,换取艾尔迪亚的人自由;
亦或者是开放式结局,帝国与帝国之间的仇恨并没有终结,战争仍在继续……
你想要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谏山创想看到的并不是巨迷们想看到的。
谏山创希望《进击的巨人》被各国的粉丝认同和铭记,不希望走《博人传》的老路,神作之后皆是败笔,至少提起日漫,还有人想起谏山创笔下的巨人。
就像红色高跟鞋,明知道穿不上,仍继续送人,只是想要她明白,穿不上还无法舍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