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东湖塘有一座无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为无锡市民处理2000吨垃圾,电厂内小桥流水、草木葱茏,但这里也一度因“邻避效应”被足足搁置了5年。东湖塘全境都是地面高程为4—5米的漕河平原,主要通航河道有自东向西横穿乡境中部的锡北运河,联通锡北运河和江阴县十一圩港的东清河,交叉于北部的横河,纵贯南北的走马塘,南部边界上的双泾河和东部边界上的潘墅港。在众多水系的灌溉下,东湖塘土地肥沃,农业经济活跃,种植业和养殖业十分发达。东湖塘盛产西瓜,黄土塘一带的西瓜特别有名,黄土塘村的土质被老百姓称做“鳝血土”,极其适合西瓜种植,因此黄土塘西瓜在宋代就已经普遍种植并闻名无锡内外,有着数百年历史。东湖塘小学生在黄土塘了解西瓜种植

东湖塘,位于无锡县东北部,东接港下、羊尖,南连安镇,西靠张泾,北邻江阴河塘,总面积40平方公里。镇东原有一河 俗称东湖塘,故以河为名。自宋以后,先后属宅仁乡、怀上乡,解放后,设东湖塘乡。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1)

东湖塘农村新貌,引用自“斗山星辰”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2)

东湖塘农村新貌,引用自“斗山星辰”

本文约3500字,阅读完约7——10分钟。


东湖塘全境都是地面高程为4—5米的漕河平原,主要通航河道有自东向西横穿乡境中部的锡北运河,联通锡北运河和江阴县十一圩港的东清河,交叉于北部的横河,纵贯南北的走马塘,南部边界上的双泾河和东部边界上的潘墅港。

在众多水系的灌溉下,东湖塘土地肥沃,农业经济活跃,种植业和养殖业十分发达。东湖塘盛产西瓜,黄土塘一带的西瓜特别有名,黄土塘村的土质被老百姓称做“鳝血土”,极其适合西瓜种植,因此黄土塘西瓜在宋代就已经普遍种植并闻名无锡内外,有着数百年历史。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3)

东湖塘小学生在黄土塘了解西瓜种植

东湖塘有一座无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为无锡市民处理2000吨垃圾,电厂内小桥流水、草木葱茏,但这里也一度因“邻避效应”被足足搁置了5年。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4)

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

东湖塘有一所低调但实力不俗的高中——江苏省怀仁中学,这也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材料学专家姚桐斌的母校。怀仁中学始建于1938年,1940年增办高中,开了无锡县之先河,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怀仁中学的“阳光教育工程”享誉全国、惠及全省,自2000年起,面向全省招收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命名为“阳光班”,阳光班单独编班,由名师执教,且学杂费一律全免。在怀仁中学帮助下,不少不幸的孩子得以重返校园,使得阳光雨露育英才,阳光普照寒门子!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5)

怀仁中学


东湖塘下分23个行政村,有东湖塘、黄土塘两个自然镇和181个自然村,以下是整理的部分东湖塘地名及历史由来:

东湖塘——自然镇名,元末《县志》称胡唐,今称湖塘。

黄土塘——自然镇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6)

黄土塘简介

大陆墅——片村名,旧志称陆市,包括:乔四房、陆墅里、东桥头、汪家巷、塘坊里、河南六个村。

东新村——行政村名,1958年命名东新大队。1983年改设东新村。

南园村——行政村名,1958年命名为五联大队,1982年以所在地南园里(村)更名为南园大队,1983年改设南园村。

南园里——村名,因贯姓宅南原有花园而得名。

高丘上——村名,原名高圈上,因该村四周高而得名。后演变为现名。

浩田里——村名,清末,由港下附近浩田里居民迁居于此,仍取故地地名。

杨树下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群丰高级社得名群丰杨大队。1982年以境内杨树下(村)更名为杨树大队。1983年改设杨树下村。

水渠里——村名,该村四周多小河,故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7)

东湖塘小学

九房巷村——行政村名,1962年由益联大队分出,以原建国高级社得名建国大队。1982年以驻地九房巷更名为九房巷大队。1983年改设九房巷村。

九房巷——村名,明末,张氏第九房最早居此,故名。

下庄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益联大队。1982年以驻地下庄(村)更名为下庄大队。1983年改设下庄村。

东升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东升高级社社名,为东升大队。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8)

东升村

高田上——村名,该村因地势高,故名。

蒲田圩——村名,因村旁圩田原多种蒲草,故名。

老四房庄——村名,明初,陆氏第四房建宅于此而得名。

大成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东园大队。1982年以驻地大成上(村)更名为大成大队。1983年改设大成村。

大成上——村名,原名大城上。后简写为大成上。、

小成上——村名,清末,村民由大成上分迁于此,故名。

杨园里——村名,又名南杨园。因昔多杨树而得名。

新桥头——村名,该村位于新桥旁,故名。

荷花池头——村名,因村旁原有荷花池,故名。

南三房——村名,蒋氏第三房由大成上迁居其故宅南,故名。

小四房——村名,蒋姓第四房由大成上迁此,因村小,故名。又因此村位于河东,故亦称河东海。

黄土塘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东联大队。1982年以驻地在黄土塘(自然镇)而更名为黄土塘大队。1983年改设黄土塘村。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9)

黄土塘村

北村头——村名,该村位于黄土塘北,故称。

史家圩——村名,史姓最早居此,故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10)

史家圩

张巷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驻地张巷上,得名张巷大队。1983年改设张巷村。

陆西庄——村名,该村位于张巷上之西,且以陆姓大族而得名。

杨尖住基——村名,原名强僭住基。

龙光里——村名,“龙光”系人名,用作村名。

西联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西联大队。1983年改设西联村。

南施村——村名,又名西施村。

佛堂住基——村名,原名东头巷。后因有佛堂而改该名。

后二房——村名,钱姓第二房自钱家巷迁来,位于其故宅之后,故名。

旗杆下——村名,原名西头巷。因有旗杆而得今名。

坝里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协联大队。1982年以境内坝里桥(村)更名为坝里桥大队。1983年改设坝里桥村。

九房里——村名,以骆姓宗族的房次而得名。

牌楼下——村名,因有两幢牌楼(已废)而得名。

横河村——行政村名,1959年由协联大队分出,取名庙桥大队。1966年改名红卫,1982年以境内横河(河),更名为横河大队。1983年改设横河村。

桥头里——村名,该村位于桥之北头,故名。

东高巷——村名,原名高巷上。后分迁成两村,故改称东高巷。

西高巷——村名,参见上条。

堰田里——村名,因村旁都有低田,故名。

孙家横河头——村名,明末,孙姓定居于横河旁,故名。

塘西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旗大队,1982年以地处东湖塘(自然镇)西而更名为塘西大队,1983年改设塘西村。

杜家桥——村名,又名南巷上。

窑 场——村名,该村原是1958年在此办土窑时的工人宿舍,故称。

西头巷——村名,该地原有东头、西头两巷。后东头巷又迁入西头巷。

四坝里——村名,该村周围原有四条坝,故名。

北南巷——村名,曾名南巷。为区别与附近的南巷(现习称杜家桥),此村居北,故名。

南 省——村名,原名省庄里。后分迁其北另成一村,又改称南省庄。(北省庄现属横河村)陆家河头——村名,据传,最早为六户人家居此河旁而得名。

关王桥——村名,桥旁原有关王庙,故名。

汤村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胜利高级社得名胜利大队。1982年以驻地汤村里(村)更名为汤村大队。1983年改设汤村村。

谷 里——村名,该村位于河角处。谷是角的异写。

洋河头——村名,因村靠洋河浜口。

旺谢家——村名,由旺家里、谢家里两村迁并而得名。

池斗里——村名,原名池兜里。后简写为池斗里。

塘 东——村名,该村位于双塘河东,故名。

西中村——村名,该村位于走马塘河西岸,因河东有东中村,故称西中村。

马更巷——村名,以村旁漕河马家河得名。

东前头——村名,“东田头”为田块丘名,亦是村庄位置。因以得名。后演变为东前头。

建设村——行政村名,1961年由胜利、前进两大队分出,取名建设大队。1983年改设建设村。

夏 虞——村名,以夏、虞两姓得名。

草河上——村名,该村位于草河旁,故名。

小二房——村名,金末,顾氏第二房居此而得名。

木渎头——村名,该村位于木渎浜旁,故名。

陆家弄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前进高级社得名前进大队。1982年以驻地陆家弄(村)更名为陆家弄大队。1983年改设陆家弄村。

长沿头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原信联高级社得名信联大队。1982年以驻地长沿头(村)更名为长沿头大队。1983年改设长沿头村。

长沿头——村名,因位于长沿泾河旁而得名。

鹅湾斗——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处,因河形似鹅头而得名。

走马塘——村名,又名杜家里。因位于走马塘(河)旁,改今名。

乔巷村——行政村名,1961以由胶一大队分出,取名胶二大队。1982年以驻地乔巷更名为乔巷大队。1983年改设乔巷村。

小孔庄——村名,村民由大孔庄迁来,故名。

抢水泾——村名,“抢水泾”为漕河名,因抗旱抢水而得名。该村位于河旁,因用其名。

王湖上——村名,村旁漕河名王河,因此得名。

潘墅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原胶一高级社得名胶一大队。1982年以境内潘墅(村)更名为潘墅大队。

高岸头——村名,该村地势较高,故名。

潘墅——村名,旧志称潘市。

柳庄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驻地柳家桥(村)得名柳庄大队。1983年改设柳庄村。

椿树头——村名,该村原多椿树,故名。

菖浦泾——村名,因村旁多菖蒲而得名。

北小孔庄——村名,村民由大孔庄分迁于此,位于其故宅之北,故名。

蔡计巷——村名,为蔡巷、计巷两小村的合称。

塘南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星大队。1982年以地处东湖塘南而更名为塘南大队。1983年改设塘南村。

对桥中村——村名,原名中村,因处两河中间而得名。后在此村对面造桥,又改名对桥中村。

东中村——村名,该村位于对桥中村之东,故名。

巷 前——村名,该村位于老宅基前,故称。

新村林业村——行政村名,1958年成立苗圃场,1960年起先后改名良种场,林业大队。1982年以境内新村更名为新村林业大队。1983年改设新村林业村。

下水滩头——村名,该村位于河边,地势低平,故名。

东湖塘渔业村——行政村名,1961年成立渔业大队。因无专名,1982年命名东湖塘渔业大队。1983年改设东湖塘渔业村。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堰桥篇(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11)

东湖塘地名图

参考资料:《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联推荐: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东港(港下)篇;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我国航天材料奠基人,46岁时不幸遇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