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保卫战全文(新起点3保卫延安)
延安保卫战全文(新起点3保卫延安)《保卫延安》从1949年开始正式创作,4年后完成,195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起巨大反响的长篇小说之一。杜鹏程在1979年重印后记中自述道:“这一场战争,太伟大太壮烈了。随便写第一点东西来记述它,我觉得对不起烈士和战争中流血流汗的人们。”杜鹏程是带着一个伟大文学梦想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创作之中的,对于他来说,这也不啻于一场艰苦的文学征战。文艺评论家冯雪峰曾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保卫延安》够得上新中国“史诗性”长篇小说的开拓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与抗日战争的游击题材相比,解放战争题材的创作更为活跃。其中,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是创作最早的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则是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至于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则代表了这一时期战争小说的艺术高峰。于是,歌颂革命战争,并通过描写战争来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首1949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那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对于文艺界也是如此,电影、文学、戏剧、音乐等文艺各界迅速恢复活力,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今天,让我们回到起点,看看当时的文艺工作者都在做些什么。
战争文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新中国是通过几十年的革命战争建立起来的,马背上英雄成了时代的骄子。
周扬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直截了当呼吁作家:“假如说,在全国战争正在剧烈进行的时候,有资格记录这个伟大战争场面的作者,今天也许还在火线上战斗,他还顾不上写,那末,现在正是时候了,全中国人民迫切地希望看到描写这个战争的第一部、第二部以至许多部伟大作品!它们将要不但写出指战员的勇敢,而且还要写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战术思想,要写出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如何在人民军队中贯彻,这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艺术的记载。”
周扬的话流露出当时的文艺界对未来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设计:描写战争,通过战争的胜利来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表现历史的本质的发展。
于是,歌颂革命战争,并通过描写战争来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成为1950年代公开发表的当代文学创作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刚刚结束不久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了众多作家竞相反映的热门题材。
《新儿女英雄传》书影,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中,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孙犁的《风云初记》是建国后最早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斗生活的作品。此后,抗战中的敌后斗争的传奇性故事受到广大作家的特别欢迎,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等在当时都风行一时,后又大多成为影视剧的热门改编素材。
与抗日战争的游击题材相比,解放战争题材的创作更为活跃。其中,碧野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是创作最早的解放战争题材小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则是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至于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则代表了这一时期战争小说的艺术高峰。
《保卫延安》从1949年开始正式创作,4年后完成,195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起巨大反响的长篇小说之一。杜鹏程在1979年重印后记中自述道:“这一场战争,太伟大太壮烈了。随便写第一点东西来记述它,我觉得对不起烈士和战争中流血流汗的人们。”杜鹏程是带着一个伟大文学梦想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创作之中的,对于他来说,这也不啻于一场艰苦的文学征战。文艺评论家冯雪峰曾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保卫延安》够得上新中国“史诗性”长篇小说的开拓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
《保卫延安》书影,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延安保卫战开始后,杜鹏程作为随军记者上了前线,在与将士们相濡以沫的战斗生活中,杜鹏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战争日记》,酝酿和准备着他的《保卫延安》。1949年末杜鹏程随部队进军至帕米尔高原,解放战争的战火还没有完全熄灭,他就着手写这部作品了。他先以《战争日记》为基础,大约9个多月的时间,利用工作间隙写出近百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从延安撤退写起,直到进军帕米尔高原为止,记述西北解放军战争的整个过程。”内容“全是真人真事,按时间顺序把战争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作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进程,其场面宏大,头绪纷繁,从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一线连队的战斗生活,大大小小的战斗的组织和进行,以及根据地人民和游击队的斗争,都有真实、正面的描写。杜鹏程也不讳饰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不回避敌强我弱形势下战争的空前残酷和激烈,每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一片土地一片血”,胜利的得来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杜鹏程也没有孤立地写陕北战场,他把这场对中国的政治大决战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延安保卫战置于全国性战争的大背景中,通过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谢大军东渡黄河”等军事行动的相呼应。同时,作家从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的英雄形象,这些近于完美的英雄形象并不是靠空洞的赞美词树立起来的,而是通过战争的惨烈、环境的残酷、生死的考验,用力刻画出英雄人物摧枯拉朽、九死一生的传奇色彩。
文学评论家陈思和认为,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中,《保卫延安》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特征。在这之前或之后,也一直有不少战争小说的作者都试图对这样一种审美模式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探索。比如,吴强就在《红日》中探讨了能不能描写军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和私人情感,能不能打破简单化的“二元对立”艺术模式写出反面人物的复杂精神世界等问题。但直到1980年代以后,这种探索才由一批军人作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