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传位十四阿哥被改为四阿哥(康熙朝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传位之谜)

康熙传位十四阿哥被改为四阿哥(康熙朝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传位之谜)这样看来,雍正并没有改诏换名来夺取本该属于十四的皇位,他本人必有过人之处能在九子夺嫡中最后胜出。想来雍正勒令兄弟改名的举动确实霸道——不过我喜欢!嘿嘿!筠蛋我是铁铁的四爷党,雍正的霸气和沉稳在史料中都让我欲罢不能!所以——!还有改名一说,说十四原名“胤祯”,因为和“胤禛”读音相近,雍正利用这一便利篡位,事后心虚给十四改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儿“胤禵”。这个问题查阅一下清代的宗室文件便可一览,皇子改名的事在清代确实不是稀罕事,每隔十年上下会有一次新编皇室成员的工作,加入新成员,记载改名事。首先,在康熙朝一共有编纂了四次大的宗室名录,汉满文均有,分藏皇史、宗人府、礼部,每修纂一次都是浩大工程,因而被改换的可能性很小,史料可信度较高。在这四次修的《宗室玉牒》中,四阿哥的名字始终没有变过,所以没有自己改名蹭热度的嫌疑。而十四阿哥的名字确实前后有不一。十四皇子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最早关于他名字的记载出

蟹蟹读者朋友们对我上期灵魂性插图的不嫌弃!看了大家的鼓励筠蛋暖死了呢~~虽然正值期中考,怕负读者期待依然莫敢停笔。大家提的意见我会尽量注意,其中如果有问题希望咱萌可以一起讨论~~下面,讲故事——

康熙传位十四阿哥被改为四阿哥(康熙朝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传位之谜)(1)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雍正王朝电视剧开播,我觉得雍正皇帝应该是至高无上无人敢犯的大boss,可是里面他的弟弟十四阿哥却十分嚣张,背后还敢叫他“老四”,年幼无知的我就问大人为什么这个老十四这么厉害,奶奶告诉我因为雍正是抢了老十四的皇位,他把诏书上“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心虚,所以老十四不怕他。时隔二十年了,我依然记得自己当时机智的反应:“以前的字不是和现在不一样,很难写的吗?是咋改的?”

可见我幼年就显示出了对传闻史料不可靠性的怀疑,然而乳齿好的机会并未被发掘炒作鼓吹宣传,我遗憾地与成为神童失之交臂。其实这一个被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在当时就一直是雍正继位后压不下去的一块心病。康熙晚年,胤禵刚刚长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小伙子,体力和精力都略胜他的哥哥们一筹,加之康熙末年,十四阿哥因受皇命带兵出征,康熙给他的待遇也有如天子御挂,胤禵以卓越的表现平西北定西藏,有多少人几乎认定,这未来的太子爷就是胤禵了。在旁人的鼓吹之下,胤禵也是喜不自禁,跃跃欲试活跃在九子夺嫡的镜头前。

那么胤禵身为八爷党的成员,会不会因为有胤禩派的支持而更容易上位呢?有研究者确实表明过这样的观点,但是结合我们之前分析过的,康熙对于结党营私深恶痛绝,如果胤禩不是表现的那么明显,也许他还有救。胤禵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尽管他并不是胤禩派的首脑核心,却也因此只会给康熙带来反感,成为他争储的桎梏罢了。而胤禩派的成员也是一帮猪一样的队友,他们太急于了解康熙的态度,四处找人打听康熙的动向和心理,我想作为君王的康熙不可能对此丝毫无感,这只会让他们的十四阿哥离皇位越来越远。不过话说回来,胤禵是不是康熙看好的准备立储的对象呢?十四阿哥在出征之前被皇帝授予“大将军王”的称号,但是这个“王”就是个说法而已,他根本就没有封到亲王的爵位,他的爵位是“贝子”,这一点在康熙五十八年胤禵女儿出嫁的封爵上也可以看出来,他的女儿受封“郡君”,这就是贝子之女出嫁的标准。而亲王女儿,比如封为雍亲王的四阿哥胤禛,女儿出嫁封爵就是郡主。胤禵显然没有亲王的优待。而贝子离亲王还有贝勒、郡王三个等级,离太子更是遥遥无期,八阿哥曾经心怀天下了一下还被康熙斥责“你就是个贝勒”,胤禵连贝勒都不是,应该也没有内定太子这样骇人的VIP身份。

康熙喜欢胤禵,这是毋庸置疑的,也看中他的才华、培养他,甚至说可能将他作为储君的候选人之一,但是绝对没有将其作为理想的暗定者,传位书上的传闻也就仅仅是传闻了。

那关于矫诏具体是怎么传出来的呢?还有人说雍正为了篡位把胤禵的名字都强行改了,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改诏这个事,说法又多又混乱,有说是四阿哥把诏书中“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还有说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掌心,隆科多是四阿哥的人,把那个“十”字抹去了,更有说雍正豢养了一批侠士把诏书篡改了,这就太扯了,纯粹因为当时盛行的侠客小说的产物。而根据圣祖实录,凡提到阿哥,都会称为“皇XX子”,不然说“十四子”那是谁的十四子呢?这样看来,改诏就不可能了。传闻中的“传位十四阿哥”完全不符合清代皇子称谓和书写制度,所以只能说是人臆想出来的。加之,就像我小时候发现的,传位诏书这么重要的文件,怎么会用“于”这种别字?应该用“於”才像话,何况满清重要文件都会有满文版,怎么想都不通。

还有改名一说,说十四原名“胤祯”,因为和“胤禛”读音相近,雍正利用这一便利篡位,事后心虚给十四改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儿“胤禵”。这个问题查阅一下清代的宗室文件便可一览,皇子改名的事在清代确实不是稀罕事,每隔十年上下会有一次新编皇室成员的工作,加入新成员,记载改名事。首先,在康熙朝一共有编纂了四次大的宗室名录,汉满文均有,分藏皇史、宗人府、礼部,每修纂一次都是浩大工程,因而被改换的可能性很小,史料可信度较高。在这四次修的《宗室玉牒》中,四阿哥的名字始终没有变过,所以没有自己改名蹭热度的嫌疑。而十四阿哥的名字确实前后有不一。十四皇子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最早关于他名字的记载出现在三十六年修的玉牒中,这时候十四子的名字就为“胤禵”,对应的满文读音与汉字相符,所以“胤禵”并不是后来雍正为了篡位掩人耳目给他改了的。而在下一次的玉牒中,却出现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阿哥的名字里面有两个“胤禛”,一个是四子雍正,另一个就是十四子,虽然我们发现满清起名字很吊诡,但也不至于两个人名字一样吧!所以根据相对应的满文注释,这是四子的名字,十四的名儿应该是被抄录错了,正确的是“祯”,所以这时候他就叫成了“胤祯”。另有文献《皇清通志纲要》也证实了这一情况,它里面对于十四阿哥的记载名字也是“胤祯”。至于为什么改名我就不知道了,也许康熙觉得原来那个字太难写。而到了雍正继位以后,因为犯讳,除了十三阿哥被特许外,其他兄弟名字中的“胤”都被改成“允”,与胤禛读音非常相近的“胤祯”自然也犯了御讳要换,十四子便恢复幼时本名,称“允禵”。

这样看来,雍正并没有改诏换名来夺取本该属于十四的皇位,他本人必有过人之处能在九子夺嫡中最后胜出。想来雍正勒令兄弟改名的举动确实霸道——不过我喜欢!嘿嘿!筠蛋我是铁铁的四爷党,雍正的霸气和沉稳在史料中都让我欲罢不能!所以——!

前方高能大家注意!下次终极boss四阿哥就要出场了!hia hia,作为一只将四爷当作老公的迷妹,我将以“冷王的宠妃”的口吻下笔!就这么强势!颤抖不?害怕不?

下周四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参考文献

《雍正继位新探》《清圣祖实录》《清史稿》清《宗室玉牒》《皇清通志纲要》

上一期:康熙也苦恼:“九子夺嫡,爸爸去哪儿”?(有彩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