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既然陈毅不符合条件,于是大家就把元帅名额寄托在粟裕身上了,粟裕身经百战,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被人们称之为“战神”,以他的战功,是完全可以成为元帅的,包括刘少奇在内的人都大力推荐粟裕,希望授予粟裕元帅军衔。陈毅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周恩来一起共事,按照当时的职位来看,他确实已经离开部队,不在部队工作了,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符合条件,也是有理有据的。邓小平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他当时还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同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其余11人当中,除了毛泽东之外,另外10位就是最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了。邓小平在最开始拟定元帅名单的时候,都是被列入其中的,只是后来他响应毛泽东的提议,坚决表示不参与授衔,所以才没有被授予元帅,要是当时邓小平参与授衔,毫无疑问是能够授予元帅军衔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都表示不再参与授衔之后,“不在部队

十大元帅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元帅,当初在授衔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他不符合授衔条件,觉得应该授予粟裕元帅军衔,可是周恩来却始终据理力争,争取为其授予元帅。

这个人就是陈毅,当时差点就没能授予元帅,幸亏周恩来提到一个人,才让大家信服,最终授予了陈毅元帅军衔,这个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1)


为何有人认为陈毅不符合条件?

1955年全军大授衔之际,本来是决定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的,可是当毛泽东得知要授予自己大元帅的时候,就对评衔小组说:“我这个大元帅就算了,穿着大元帅衣服我不习惯,到群众中去讲话也不方便”。

在毛泽东的推辞下,大元帅军衔也就成为了一个只设不授的最高军衔了,此后再也没有授予过他人。当然了,毛泽东在婉拒了大元帅之后,还说了一段更加经典的话,他提议所有没有在部队工作的领导都不参与此次授衔,比如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都已经不在部队工作了,所以他们都响应了毛泽东的提议,纷纷表示不参与授衔。

邓小平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他当时还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同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其余11人当中,除了毛泽东之外,另外10位就是最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了。

邓小平在最开始拟定元帅名单的时候,都是被列入其中的,只是后来他响应毛泽东的提议,坚决表示不参与授衔,所以才没有被授予元帅,要是当时邓小平参与授衔,毫无疑问是能够授予元帅军衔的。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2)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都表示不再参与授衔之后,“不在部队工作就不参与授衔”这个条件基本上已经成为当时授衔的一个必要条件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陈毅当时才会被认为不符合授予元帅的条件。

陈毅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周恩来一起共事,按照当时的职位来看,他确实已经离开部队,不在部队工作了,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不符合条件,也是有理有据的。

既然陈毅不符合条件,于是大家就把元帅名额寄托在粟裕身上了,粟裕身经百战,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居功至伟,被人们称之为“战神”,以他的战功,是完全可以成为元帅的,包括刘少奇在内的人都大力推荐粟裕,希望授予粟裕元帅军衔。


为何推荐粟裕?

刘少奇和粟裕之间的革命友谊是很深厚的,两人在战争时期经历了很多事情,在黄桥战役取得胜利时,刘少奇就对粟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粟裕是一个军事天才,在“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更是极力推荐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奈何粟裕坚决请辞,最后只是担任了副手。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3)

虽然粟裕只是担任副手,但是其才华依旧难以掩盖,刘少奇此时对粟裕的能力以及人品都十分赞赏,所以在1955年授衔之际,刘少奇结合了粟裕的战功以及人品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极力向军委推荐粟裕为元帅。

当然了,除了粟裕的能力之外,当时之所以很多人推荐粟裕当元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为了平衡军队,在拟授予的九个元帅中,有七个来自红一方面军,一个来自红二方面军,一个来自红四方面军,在红军时期的四个主要队伍中,只有新四军暂时还没有选出一个代表来了。

粟裕和陈毅都是新四军以及后来三野的代表人物,两人中需要选择一个出来授予元帅,但是又不太可能授予两个元帅,因为这样一来,就有些不好平衡了。那么为何最后又没有授予粟裕元帅军衔呢?

实际上这就和粟裕的经历有关了,粟裕是从一名普通士兵,靠着自己努力一步步升上去的,在南昌起义的时候,粟裕还仅仅是一个警卫班班长,就算到了红军时期,粟裕也仅仅是红七军的参谋长而已,按照评定元帅的硬性条件来看,粟裕当时的职位和地位,是完全不符合“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者军队的创建者”这个条件的。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4)

其次,陈毅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而粟裕并不是,其余九位拟授予元帅军衔的将领,也都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这样一来,粟裕在资历以及职位方面,就和他们略逊一筹了,再加上拟授予元帅军衔的那些将领,很多还曾是粟裕的上司,要是粟裕也被授予元帅,多少是有些难以服众的。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军委认为粟裕还是不太符合授予元帅的条件,所以最终授予粟裕大将军衔,并且位列大将之首,既然粟裕不符合授予元帅的条件,那么陈毅最后是如何被授予元帅的呢?


周恩来提到一个人

在授衔风波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周恩来站出来强烈推荐陈毅为元帅,因为除了“陈毅当时不在部队工作”这个条件不满足之外,陈毅其余的条件都是满足的,只要找出一个先例来说服大家,就没有问题了。

原本当时授衔就是借鉴苏联的制度,所以想要说服别人,当然需要找的就是苏联的先例了,刚好苏联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先例,那就是苏联元帅布尔加宁,他是1895年出生,191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军队产生交集,可是从来没有真正指挥过一场大规模战役,却在1947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5)

布尔加宁不仅没有当过兵,在军事上没有什么突出贡献,而且在二战之后还转业到政府部门工作,脱离了军队,和陈毅当时没有在部队工作的情况有些相似,可是布尔加宁都被授予元帅了,陈毅又为何不可呢?

再者说,陈毅和布尔加宁相比,拥有太多超越之处了,不管是陈毅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还是陈毅的资历、职位等等,都超越了布尔加宁太多,更加重要的是,在授衔之际,陈毅还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这样的条件,远远超越了布尔加宁,既然布尔加宁建树不多,都能评为元帅,陈毅作出如此之多的贡献,为何不能呢?

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最终说服了大家,陈毅得以评为元帅,实际上从陈毅一生作出的贡献和自己的资历来看,授予他元帅也是实至名归的,至于说粟裕,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在资历方面,确实略逊一筹。

不符合条件是什么原因(开始不符合条件)(6)


结语

虽然说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在这些开国将领眼里,革命已经胜利了,不管授予什么军衔,都早已不重要了,在我们后人眼中,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军衔,都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永远是我们最崇敬的英雄!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