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现在做的东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别的事情都不值得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件好事,你认为有意义你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和那么大的投入。当你在你的领域研究比较深了以后,你也会有别的责任,慢慢地你的视野会比较大一点,你会知道你的研究在世界上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你会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贰1967年,姚期智走进了哈佛大学,开始追随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导师格拉肖开始了自己的物理世界探索之旅,并于1972年拿下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格拉肖告诉姚期智“要大胆、创新”。在这种做学问的基本精神的驱使下,1973年,26岁时的姚期智做出了一生中的重要决定:放弃苦心钻研多年的物理学,转而进入素以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深厚积淀而闻名的伊利诺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如愿以偿。普林斯顿大学从1975年至1986年,姚期智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与杨振宁一起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1)

比起家喻户晓的杨振宁,姚期智好像低调得头一次被人听说。其实,姚期智的名字在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如雷贯耳,拥有多个外国院士头衔,而且曾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他也是唯一获此奖项的华人学者。要知道,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为严格,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

“我所学的东西能有机会在我出生的中国生根,有条件在该领域为中国培养出世界级的研究人员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头20年生活在中国,20岁以后生活在美国,57岁以后又将人生归宿定在中国大陆的姚期智,在回答为何要放弃美国国籍时说:“感谢中科院特别立法,让我由外籍院士转为本国院士。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姚期智的导师格拉肖

1967年,姚期智走进了哈佛大学,开始追随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导师格拉肖开始了自己的物理世界探索之旅,并于1972年拿下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格拉肖告诉姚期智“要大胆、创新”。在这种做学问的基本精神的驱使下,1973年,26岁时的姚期智做出了一生中的重要决定:放弃苦心钻研多年的物理学,转而进入素以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深厚积淀而闻名的伊利诺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如愿以偿。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2)

普林斯顿大学

从1975年至1986年,姚期智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教授。此后又于1998年、2000年分别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00年,因为姚期智对计算理论的诸多贡献,美国计算机学会把该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

“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现在做的东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别的事情都不值得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件好事,你认为有意义你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和那么大的投入。当你在你的领域研究比较深了以后,你也会有别的责任,慢慢地你的视野会比较大一点,你会知道你的研究在世界上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你会觉得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3)

2004年,姚期智毅然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职教授,回国第一年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至今已经13年。姚期智的全职回国,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这不只是因为他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更因为在他所从事的算法和复杂性领域,当时几乎还看不到中国国内学者的身影。

在清华大学,姚期智的名字总是和“姚班”联系在一起。深感于我国的计算机学科本科教育水平与国外一流大学仍有差距,2005年,由姚期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清华成立,这个班也被清华师生亲切地称为“姚班”。十年间,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迈向世界学术舞台,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挑战,怀揣坚定的科研梦想,勇攀计算机科学领域学术高峰。

杨振宁的近况怎样(和杨振宁一起回归祖国的姚期智)(4)

“中国是我的祖国,我对同胞和中国的事情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还是非常深厚的,我对整个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国内有一个很好的目标,要建设出几个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来,我觉得我能在清华参与这件工作也算是一件小小的贡献。希望能为中国和同胞尽点儿微薄之力。”

在姚期智带领下,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盛赞为“拥有一流的本科生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70岁高龄的他,在13年后终于正式“落户”中国科学院,在科学的沃土上继续耕耘,不断地彰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贞观初年,在科举发榜那天,唐太宗带着几个内侍悄悄地来到端门前,只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长的一队,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出来。唐太宗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大唐盛世由此开始。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不管多少个姚期智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