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使用超级号也是一种思路,不过目前APP所提供的服务太局限了:仅限移动用户,超出套餐外要收费。这两点都很致命,意味着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成本。 这样的需求并不算大众,即使碰到,我们也拥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搜索对方的手机号尝试加上微信,比如提前发一条信息说明来意,或者就干脆直接打过去,一通不接打第二通。说白了,这款APP想解决的问题是:让对方在接电话之前,先知道我们是谁,以提升打通电话的成功概率。什么人会用到这样一款产品呢?我们每天接到无数个骚扰电话,保险、贷款、幼儿课程等。这些骚扰电话的主人,他们显然不会去用。一旦实名制,就更没有人愿意接他们的电话了。因此,这款APP的使用场景只有一个:当你要打一通正经电话而对方并不认识你时。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1)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2)

移动超级号拥有神似微信的logo,简陋的UI和有限的功能———中国移动又开始了一次奇怪的尝试。

作者 | 张美芽

01

最近,中国移动上线了一款名为超级号的APP,主打功能是“实名电话”,用户下载APP以后,在首页完成实名认证,打电话时,对方会同时收到一条闪屏短信,上面显示你的名字。

说白了,这款APP想解决的问题是:让对方在接电话之前,先知道我们是谁,以提升打通电话的成功概率。

什么人会用到这样一款产品呢?我们每天接到无数个骚扰电话,保险、贷款、幼儿课程等。这些骚扰电话的主人,他们显然不会去用。一旦实名制,就更没有人愿意接他们的电话了。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3)

因此,这款APP的使用场景只有一个:当你要打一通正经电话而对方并不认识你时。

这样的需求并不算大众,即使碰到,我们也拥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比如搜索对方的手机号尝试加上微信,比如提前发一条信息说明来意,或者就干脆直接打过去,一通不接打第二通。

使用超级号也是一种思路,不过目前APP所提供的服务太局限了:仅限移动用户,超出套餐外要收费。这两点都很致命,意味着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成本。

中国移动对外宣传的pr稿中写,这款产品是“未来手机通话”的形态,硬生生上了个价值。事实上,移动超级号拥有神似微信的logo,简陋的UI和有限的功能。

如果未来通话就是这样,实在很难令人期待。

02

类似于超级号这种“奇怪”的试探,中国移动做了很多次。年初,移动牵头,三家运营商一起发布了“5G消息”,用户可以在5G场景下,使用手机短信发图片,语音,群聊和分享应用等。

前提是“5G场景”,也就是说,想要实现5G消息收发自由,必须要绝大多数人都用上了5G手机。而目前来看,4G仍算得上流畅,使用5G需要更换终端设备且资费更贵。5G网络全面覆盖,显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4)

但从技术上来说,这些内容并不是必须搭载在5G上才可以实现的,比如iPhone内置的信息程序iMessage,和移动所畅想的5G消息功能基本无二,而iPhone早在3G时代就拥有这些功能。

移动能做吗?当然可以。但移动觉得,在4G场景下做这些,不划算。

5G消息显然不会按条数收费,不然压根不会有人去用,大概率是像iMessage一样收取流量费。那么,作为运营商,移动就会损失短信和通话的收益,这是它不希望看见的。

为5G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无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但5G套餐资费本身就更贵一些,能找补回来。

5G消息的逻辑是,为5G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倒逼用户去升级5G套餐,和超级号的“仅限移动用户使用”如出一辙。

这是做硬件的思维,为下一代产品搭载更好更酷的配置,让人们产生购买欲望,但并不适合软件。中文互联网的大环境是做一个免费好用的平台,利用平台生态去赚钱。而不是单一为某个产品付费。

移动用做硬件的思维去做软件,可以赚到当下的一些钱,但如果总是想着赚当下的钱,注定走不长远。

03

移动的短视在更早之前就有所体现。它的眼里只有作为直接竞品的联通和电信,以至于将所有的产品创新,都当成自身的增值业务来做,作为抢夺用户的重要手段。

2007年,微信还未诞生,移动推出飞信,那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标志着移动通讯与互联网初次被打通。人们可以在移动端和PC端给他人的手机免费发送短信,这是移动特有的优势。

那时,很多大学班级、社团都将飞信作为第一通讯软件,因为QQ时常不在线,而发短信要花钱。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5)

飞信仅限移动用户免费使用,给联通和电信用户发信息时,依然会收取0.1元的短信服务费。因此,当时不少用户在办卡时都更倾向于移动。飞信的用户规模最高峰时达到了5亿,移动尝到了垄断的甜头。

于是飞信开始刻意模糊收费与免费的边界,在一次软件更新中,它悄无声息地下线了免费发送离线飞信的功能,如果对方不在线,则默认以收费短信的形式发送。

移动觉得飞信已经垄断市场,足以成为产品的护城河,可以开始收割了,而这正是跌落神坛的开始。

微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微信诞生初期,受限于产品形态,依然无法实现短信触达的效果,很多用户在app store中吐槽,说这就是一个推送应用,根本不能像飞信一样直接发短信,难用。

如果移动那时意识到威胁,及时开放注册限制,凭借当时飞信的用户体量,后续再慢慢往上添功能,估计现在也没微信什么事了,但移动舍不得短信业务带来的营收。

后来飞信终于发现情况没有那么乐观,开始允许非移动用户注册。但为时已晚,飞信抢不回失地,短信也已然沦为一个收发验证码的工具。

人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与移动无关。

04

尽管移动一直稳居三大运营商之首,但它的日子仍不好过。

从财报看,移动的利润率几乎逐年下滑,2017年只有17.36%,和2015年的36.18%的利润率相去甚远。营收逐年上涨,净利润却始终在1100亿元左右徘徊。

利润率连年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提速降费”的政策,这项措施落实以来,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单价累计降幅达91.5%。而移动营收来源的大头,是流量、语音、与宽带。

2019年,中国移动与国资委签订了净利润目标同比增长12%的责任书。同时,还要建5G基站、进一步提速降费、和其他运营商打价格战,市场已经饱和,想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只能开源和节流。

一方面,给下游单位布置更多销售任务,另一方面,寻找主营业务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人口红利已经到头,增量只能去新的市场找。

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logo神似微信拒绝联通)(6)

很少有人知道,移动仍在尽心尽力地扶持着咪咕视频、咪咕音乐、咪咕快游等数字内容矩阵,还有一个名为“和包支付”的线上支付APP,这些都没有给中国移动带来什么回音。

这是企业基因决定的。

互联网企业讲究快速迭代和更新,中国移动庞大的体系制度,导致很多决策反应速度都很慢,一个功能的优化要经过层层审批,宁可不做,不能出错,这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是最大的劣势。

何况,中国移动离转型最近的那一次机会,已经错过了。

05

回想20年前,移动刚开始做通讯业务,国家大力扶持,市场环境一片明朗,用户想办个移动手机号,经常需要排长队甚至托关系。

而后来,互联网风生水起,运营商被要求战略性降费,以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移动不知不觉,已经沦为管道商的存在。

时代的幸运和残忍,如梦一般,在中国移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属于它的黄金年代,终究是过去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