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核心问题有哪些(心理咨询中的核心技术)
心理咨询中核心问题有哪些(心理咨询中的核心技术)来访者:“这是个小丑,我觉得我就是小丑”。小明老师督导咨询师:“你看到了什么?”来访者:“这是个小丑,我觉得我就是小丑”。咨询师:“为什么?”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驽马 崔贯利
接上期:“无力感”背后的真相,越早认清越好│小明心理咨询案例督导
咨询中的澄清技术咨询师使用“卡牌”作为咨询方式。
来访者抽一张卡牌,
咨询师:“你看到了什么?”
来访者:“这是个小丑,我觉得我就是小丑”。
咨询师:“为什么?”
小明老师督导
来访者:“这是个小丑,我觉得我就是小丑”。
咨询师:“为什么?”
假如说我们把这个来访者在卡牌投射里面说的话,作为咨询的一个话术,那么咨询师该如何展开讨论?
上面这个问话不规范,一般按照投射式的问题,咨询师要进行澄清的话术。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心理咨询师要想达到基本的一个合格的咨询水平,你熟练地掌握五大技术就可以了。
这五大技术就是澄清、面质、解释、分析、干预。
作为一个澄清的技术,这句话如果按照话术要求,正规的话术、规范的回答应该是这样:
“你说你觉得你就是个小丑,指的是什么?”
咨询师的话术和我说的这句话术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是个开放式的提问,
而正规的话术,“你觉得你说你是一个小丑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对来访者说的话进行澄清。
澄清,首先要从最底层的、最原始的这句话的意思进行澄清。
来访者:“小丑都是要装的”。
咨询师:“你也装吗?”
小明老师督导
这种问话不是澄清,实际上是属于分析的范畴,它是精神分析里面的分析话术。
我们在这里不应该使用分析,而应该用澄清:
“你所说的小丑都是要装的,指的是什么?能不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
来访者:“不是吗?”
来访者用了一个反问。
小明老师督导
咨询师一定要记住,在心理咨询里面,一般咨询师都不会去直接回答问题。
咨询师一般都会使用踢皮球的方式。
因为咨询师想要得到的是来访者的投射,而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内容进行投射。
咨询师:你有一个厚厚的面具,你把自己藏在那个厚厚的壳里面,感觉没有人能够理解你,是吗?
小明老师督导
咨询师的这句话术,实际上不是澄清。
它同样是属于分析的范畴,也就是说你这句话实际上在分析来访者。
我们一般不会在这么早对来访者进行分析,哪怕是精神分析的技术也不会这么快。我们这里应该还是澄清。
咨询师对来访者做了分析之后,来访者沉默,眼角出现了眼泪又强忍了回去。
咨询师肯定会觉得,哇,我分析对了。
大家记住,在很多时候,咨询师特别喜欢这样的感觉,咨询师喜欢找到一种能把来访者刺痛,能让来访者流泪,这只能叫做你已经掌握了一种可以伤害别人的话术,为什么呢?
因为人都有基本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认为我们分析对的内容实际上可能是人人都有的情感。
我来举个例子,很多咨询师都喜欢给来访者说,你的心里面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
只要这个来访者稍微虚弱点,他都会被你整哭,这说明你说对了吗?
来访者:“所有的人都是要装的”。
小明老师督导
这个地方是要澄清的。
是因为来访者所说的代词。
凡是咨询中来访者所说代词都是有所指代的,不是一个泛称。
规范话术是:“你所说的所有人指的是谁,你所说的所有人都是要装的,指的是什么,能不能具体的展开谈一谈。”
这里面是有内容的,咨询师是要垂直向下去挖掘的。
咨询师又拿出第二张投射图,问来访者,“你想到了什么?”
“我觉得我就是这样,我自己一个人,没有别人”,
咨询师:“你觉得很孤独,是吗?”
小明老师督导
这种语言一般我们不会这样用。
人本主义有一个技术叫做用来访者的语境来说话。
其实精神分析也很强调这点,咨询师要用来访者的语义、语境向来访者提问,不可以用自己的语境来更换来访者的语境词。
因为来访者对不同的词,他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正确的澄清方法应该是这样说:“你所说的你自己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指的是什么?能不能告诉我更多,我想听”。
这就是人本的态度。
人本态度指的是你所说的任何东西,我都有兴趣听,我关心你的内心世界。
咨询师又抽出了第三张牌,“你想到什么?”
来访者:“我一直想做体育教练,我觉得这个就是在比赛”。
小明老师督导
来访者对这张图说出了自己的投射,咨询师这里应该做澄清:“你觉得这个就是在比赛,能不能告诉我更多你从这个图里面看到的和你想到的东西?”
这个地方相当于是做自由联想和投射,来访者说完之后,你还可以再做澄清:“你说刚才你说你一直都想做体育教练,这个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告诉我更多?”
通过这种澄清,我们就可以讨论出来访者的咨询目标了。
一旦我们得到了来访者的咨询目标,来访者就有咨询的动力了。
咨询围绕着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展开,咨询师不会再感到无力感和无助了。
咨询师:“你想做体育教练,你有参加过训练吗?”
小明老师督导
一般我们不会这样去问问题,为什么呢?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想问的,家长的大脑里面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家长想用现实逼退来访者的梦想,所以家长想问的:你能当教练吗?你够格吗?你凭什么当教练?家长想说的话,全让咨询师说了。
你这是在做心理咨询,还在扮演家长呢?
所以这些话都不该是咨询师说的。
我们只能去听来访者说什么,而不能够表现出一种态度。
一般情况下,除非在遇到来访者遇到生命这种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态度,
来访者:“没有,但我一直都在练”。
小明老师督导
咨询师这里应该和来访者进行澄清。
澄清的话术仍然和前面一样,“你所说的是你一直锻炼,具体指的是什么?”
咨询师必须要对来访者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感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来访者的兴趣,只有你欲望着来访者的欲望,你的咨询才能同频,所谓的共情是这样产生的。
来访者:“我想做体育教练,到大学做大学生的篮球教练”。
咨询师:“哦”。
小明老师督导
咨询师,这个“哦”是带有态度的。
因为咨询师这时候有个内心独白,她说她感觉到挺无语的,不知道该对这种梦想如何处理,该给她浇盆冷水?还是继续鼓励她坚持梦想?
咨询师要做的事没有太多,咨询师要做的就是澄清:“能不能告诉我更多关于你想到大学做大学生的篮球教练这件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澄清,你们是不是会觉得很幼稚?
不是的。
因为澄清的背后,隐藏着秘密,隐藏着来访者真正的动机。
来访者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到大学做大学生篮球教练的梦想,来访者的梦想是怎么产生的?背后是什么?这里面的动机是什么?
所以澄清技术不过关,你再学多少都无效。
因为澄清是心理咨询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
咨询师又摸出第四张牌,“想到什么?”
来访者:“我要挣钱给妈妈买衣服,我妈太辛苦了”
咨询师:“谁说你妈妈很辛苦的?”
小明老师督导
“谁说你妈妈很辛苦的?”
咨询师这句话虽然是一个话术,但是她用得不恰当。
因为这句话术实际上是来源于后现代心理咨询的解构,瓦解来访者症状、探索来访者症状原因的一种话术。
意思就是当来访者说了一个原因,我们想知道来访者的这个症状是从哪来的,我们就会问:你的这个观念是从哪来的?你是从什么地方听说过这句话的?
这个探索来访者想法与一句话的来源,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瓦解和解构来访者的这个观念,这实际上是比昂流派的技术。
就是要知道来访者的一个僵化的概念是从哪来的。
所以在这个地方,咨询师实际上是想搞清楚来访者的这个观念的来源的一个技术,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首先要使用的不是瓦解,不是解构,而是澄清。
我们仍然要跟来访者澄清:
“你刚才说你想要挣钱为妈妈买衣服,你觉得你妈妈太辛苦了,能不能告诉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的?你所说的你妈妈太辛苦指的是什么?”
也就是说来访者说她妈妈太辛苦,和我们所理解的她妈妈太辛苦,真的是一件事儿吗?
不是一件事儿。
来访者对于她的妈妈太辛苦,这个背后是有真实故事的,而我们做心理咨询就是要把这个真实故事挖掘出来,这样才能了解在来访者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咨询师没有做澄清。
从这个案例里可以看到,咨询师在这个咨询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
- 解决自己的反移情问题;
- 学会反移情的诊断和讨论的话术;
- 学会心理咨询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澄清;
我们只有通过澄清才能
澄清出来访者的咨询目标;
澄清出来访者的咨询动机;
澄清出来访者的症状和问题的原因;
所有东西都从澄清中产生的,
“没有澄清,就没有一切”。
你们记住这句话。
(本文节选自小明微课《手把手教你做咨询第六季》案例督导)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贵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轰炸下的自我坚持。
--小明语录
本文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