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屈原和湖北秭归县有什么关系(屈原文化连接秭归)

屈原和湖北秭归县有什么关系(屈原文化连接秭归)二、“两湖三地”屈原文化的共性以溆浦为例,战国楚黔中郡治和西汉武陵郡治的发现,78溆马M24秦国将领“少府墓”的发现,以及大量春秋战国墓的发现,无疑打破了把战国时期的溆浦称之为“不毛之地”的论点。加强对溆浦地方文化如:地方方言、考古发现、巫傩祭祀、地理物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近年来在湘西里耶所发现的“秦简”和洪江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他不仅可以为屈学研究者提供那个时期大量实物依据,也使得屈原和其《楚辞》中很多的千年不解之谜逐渐地浮出水面,使中国“屈原文化”研究更为科学化。这完全打破了周建忠先生在《当代楚辞研究纲论》中所指出的“楚辞的世界,博大精深……由于时代的隔阂,事实的幽昧,文句艰奥、词旨的婉曲,导致了疑义纷纭,久讼莫断。或囿于旧说,难脱藩篱;或游谈臆说,差无实据;或治丝愈紊,遂成死结”的《楚辞》研究格局。如果广大屈学研究者能走出这个格局,深入到屈原生活过的“两湖三地”进行深入地调查

屈原和湖北秭归县有什么关系(屈原文化连接秭归)(1)

屈原文化连接着秭归、汨罗和溆浦

文丨禹经安 向芳瑾

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中唯一一位被民间所纪念的历史名人。众所周知,湖北省秭归,是屈原的出身地,湖南溆浦,是屈原的地流放地,湖南的汨罗是屈原的投江地。

2007年在首届中国·溆浦屈原文化节上,—来自湖北省秭归县,同来自屈—湖南省汩罗市与溆浦县的两湖三地代表,在溆水河畔屈原文化广场的桔颂亭下,同全国各地的屈学专家一道,共同种植了一棵象征屈原坚贞高洁的红桔树,他们用来自秭归屈平河之水、汩罗江之水和溆水河之水共同浇灌了“深固南徙,更壹志兮”的红桔树。在种桔现场,三地领导签署了一份《共同打造屈原文化品牌的联合公告》。公告认为“三地领导及理论研究专家都认为,要真正了解屈原,促进三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必须共同打造屈原文化品牌,来形成南屈(原),北孔(子)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格局。”

一、三地应成为“屈原文化”的研究基地

屈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两千多年来,人们从没间断过对它的研究,尤其是近代考古、民俗、宗教、方言、地理等学科的重大发现,更有效地带动了对“屈原文化”的研究。从而使中国的屈学研走出了唯“书本考究”的怪圈。

秭归、溆浦、汩罗是屈原三个重要的人生驿站,纵观屈原的一生,可以说是秭归屈平河之水,哺育了坚毅刚烈的屈原,是溆浦溆水河之水,成就了诗性文心的屈原,是汩罗江之水,演绎了悲壮湟磐的屈原。因此,三地有关屈原的传说遗迹、方言民俗、宗教信仰、地理物产等学科中,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屈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我们解读《楚辞》及屈原文化的重要资料。它需要屈学研究者共同努力去抢救、发掘、研究。近年来两湖三地考古出土文物,更是研究不可缺乏的资料,很多可称得上是研究屈原和《楚辞》的“活化石”。同时还有不可小视的三地民俗、地理,物产、方言,宗教,信仰等,都可能是揭示屈原和其《楚辞》之谜的珍贵资料。

以溆浦为例,战国楚黔中郡治和西汉武陵郡治的发现,78溆马M24秦国将领“少府墓”的发现,以及大量春秋战国墓的发现,无疑打破了把战国时期的溆浦称之为“不毛之地”的论点。加强对溆浦地方文化如:地方方言、考古发现、巫傩祭祀、地理物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近年来在湘西里耶所发现的“秦简”和洪江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他不仅可以为屈学研究者提供那个时期大量实物依据,也使得屈原和其《楚辞》中很多的千年不解之谜逐渐地浮出水面,使中国“屈原文化”研究更为科学化。这完全打破了周建忠先生在《当代楚辞研究纲论》中所指出的“楚辞的世界,博大精深……由于时代的隔阂,事实的幽昧,文句艰奥、词旨的婉曲,导致了疑义纷纭,久讼莫断。或囿于旧说,难脱藩篱;或游谈臆说,差无实据;或治丝愈紊,遂成死结”的《楚辞》研究格局。如果广大屈学研究者能走出这个格局,深入到屈原生活过的“两湖三地”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这不仅能解开《楚辞》中很多千古之谜,同时也将开创一个研究屈原和楚辞学的新领域。毛庆教授在2009年深圳大学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上指出:“地方屈原文化研究者的介入,为屈原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新的局面。”因此,在近代屈原与楚辞学的研究中,就必然会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跨科学的研究,来探讨屈原和楚辞中很多未解之谜。这方面,我们“两湖三地”就独占了这些学科的鳌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两湖三地”屈原文化的共性

“两湖三地”是屈原文化研究的中心地区,因此,他们有很多的共性,同时,也由于地理之差,各自又具备有自己的文化独特性。三地的共性,就是同有一个屈原和一个展示屈原的端午节平台。三地的独特性,是因为三地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营造出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地域文化。我们研究和开发“两湖三地”的屈原文化,是它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屈原文化”体系,这对发扬光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屈原和楚辞学的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两岸,是世界著名三峡工程所在地,也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这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和美人王昭君,早期革命家夏明翰。这里融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巴楚文化于一体。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迷人的风光和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的“端午节”风俗,构成了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屈原故里与屈原有关的十大端午节风俗以及打湘莲、划采莲船、踩高跷、扭秧歌、放瘟船、唱皮影戏等民俗文化活动,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这里更是屈学研究者关注的是他临近楚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郢都”。作为屈原出生地的秭归,就更能展示出屈原作为一代“左徒”“三闾大夫”政治家的风范。

溆浦,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为神韵湘西东大门。溆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优美。这里是楚文化的腹地,厚重的人文资源赋予她无比独特的魅力,文明的星火可追塑到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大禹治水莅临于此,县北圣人山的“禹王碑”令人遐思;唐尧时期的高士善卷曾隐居于此,“卢峰仙隐”已载入古籍;楚先王祝融巡视于此、县南皇临山“南岳行宫”千年香火不衰。这里更是三闾大夫屈原走出“政坛”步入“文坛”的圣地。溆浦古老的巫傩典籍和巫傩祭祀都曾记载着与屈原密不可分的关系。《楚辞》中很多千年不解之词,在溆浦地方方言中能找到它出去;这里的山山水水,气候物产,也能在《楚辞》中找到它的存在。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抗英名将郑国鸿,清代著名地理学家严如煜,教育家、辞学家舒新城,历史、考古学家向达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优秀儿女。这里还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地方,抗日战争最后一战在这里结束。这里有国宝级文物单位“向警予同志故居”和正在的申报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目连戏”和隆重悲壮的“端午龙舟竞渡”,有被列为湖南省“新潇湘八景”之一的“思蒙风光”和“国家湿地公园”“山背花瑶梯田风光”,有神奇古老的“巫傩文化”和“悬棺葬”俗等一大批人文和自然风光。

这里曾为楚“黔中郡”和西汉“武陵郡”治所在地。屈原为成就楚王霸业的理想被破灭后,在这里使他从一位政治家转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忧国、忧君、忧民的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也深深地渗透在历代溆浦人的心中。

汩罗,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洞庭湖畔。汩罗历史悠久,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就有种植稻谷的习俗,上古为三苗之地,属荆州,楚文王迁罗子国于此,战国初为楚所灭,属楚黔中郡所辖。汩罗江畔人文荟萃,群星毕至,代有英才,孕育了无数神奇的传说故事。有福果寺、回龙门、女子桥、罗子国故城、战国墓、屈子祠等众多名胜古迹。这里还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子祠、屈原墓十二疑冢,以及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汩罗端午节。祭屈原、赛龙舟、过端阳,已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狂欢的节日。近年来,汩罗为充分利用好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一个传统节日——端阳节,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龙舟竞渡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正式启动了“汩罗端阳节文化产业园”的保护和建设项目。这对传播屈原思想、传承端阳节习俗、留住民族的记忆,而彰显出“屈原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纵观“两湖三地”的屈原文化和地方文化,他们之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共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共一个“端午佳节”。而不同则是秭归属“长江中原流域文化”;溆浦是属“雪峰山武陵文化”;汨罗是属“洞庭湖云梦泽文化”。如果把三地不同文化加以整合,得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屈原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打造屈原文化为三地经济建设服务

我们研究屈原文化和其楚辞学,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光大“屈原文化”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让人们共享屈原文化、感悟屈原文化的博大精神。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殷光熹教授说:“作为热爱屈原的中华儿女,特别是有志于屈原研究的学者,更要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要将屈原研究与现实生活拉得更近一些,结合得更好一些。因为新的时代要求学者面向大众,关注各地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屈原研究对当代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段光熹教授所指出的问题,正是现今屈学研究界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怎样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好文化研究与文化开发相结合的文章,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就研究屈原《涉江》之溆浦而论,我国较早的文献如《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王逸《楚辞章句》:“屈原放逐作《天问》。”这些早期的文献就完全证实了屈原流放作楚辞这个论点。马积高教授说:“屈原没有流放就写不出楚辞,没有楚辞就没有屈原的伟大。”近几十年来,广大屈学研究者通过对溆浦地方方言、地理物产、巫傩祭祀、宗教信仰、历史地理、考古发掘等研究中,得到一个基本概念,即屈原流放溆浦作《楚辞》。它为开发 “新潇湘八景”的思蒙风光增添厚重的屈原文化内涵,为推动溆浦旅游开发带来新的契机,转换成“生产力”的新尝试。

秭归、汩罗、溆浦这三个屈原人生的驿所,又各具有自己的特色。秭归,地处楚国郢都旁,同时又有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和厚重的屈原文化和楚文化,著名的三峡工程更是吸引人们的观光旅游的圣地;汩罗,地处洞庭湖畔,他们凭借着一位世界名人——屈原,一条世界名江——汨罗江,一座千年古祠——屈子祠,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龙舟竞浪,再加至厚重的云梦泽文化,更是让人们尝心悦目;溆浦,地处湖南湘西,有着七千年历史的五溪文化,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屈原文化、巫傩文化和端午文化,也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就如何打造好“两湖三地”屈原文化品牌,利用好这个品牌为开发三地的旅游服务。这应该是我们广大屈学研究者又一个新的课题。

这里我想借用郑之问同志在溆浦三地植桔活动中的一段讲话:他说:“因为屈原,我们才有一个文化传统,拥有一个节日,因为屈原,我们有着相同精神和气度,从秭归到溆浦,从溆浦到汨罗,就是从一个家乡到另一个家乡。屈原和楚文化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当珍惜它,弘扬它……期望与溆浦、汨罗联手、相互学习与促进,共同向世界推介屈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在诗人的旗帜下,把屈原家乡、屈原生活过的地方建设得更美好。”做好“两湖三地”屈原文化品牌的研究和开发,这对打造“两湖三地”文化经济圈,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怀化市作协会员

溆浦作协秘书长

Power by YOZOSOFT

[责编:李婷婷]

猜您喜欢: